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

文/马庆云

今天,很多新闻平台都推送告诉我,演员赵本山主演的《乡村爱情10》即将在春节期间播出了。这部系列电视剧倒是雷打不动,恰逢新岁,总来拜年。先说几句它的好处,就是,剧情之简单,节奏之缓慢,只有动辄便是上百集的韩国青春偶像剧可以比拟。所以,这部戏往往可以作为春节期间亲友串门时候的背景板音乐。

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1)

而关于这部系列电视剧的问题,其实好多年前创作者们就帮本山老师提出过。老赵还没退出春晚的时候,便组织过不少编剧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们研讨过这部戏,让大伙畅所欲言,谈谈如何改进。根据相关报道来看,真有耿直的学者提出了严重的批评,认为这部戏歪曲了农村现实,看似歌颂,实则丑化农民。

本山大叔是农村出身,根据正规媒体的报道来看,他小时候便父母都不在身边了,和瞎子二大爷一起生活,上到初二,开始到公社的表演团队里边拉二胡。老赵骨子里边是懂农村的,虽然他这些年大富大贵,也不一定会深入农村基层看看了,但他一定是有乡土情结的。这是他需要做好片的精神源动力,不做好片,对不起生养自己的地方。

可是,本山大叔毕竟只是一个演员,他搞不了创作。《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作为本山这边做长久的一个电视剧项目,也无法越做越精良。从体量上来看,真心没有一个优秀的乡村题材的编剧愿意出来做这个。这也就造成,本山传媒这边要维系《乡村爱情》戏的数量与进度,只能自己养小编剧,而小编剧也只能在创作中放水。

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2)

一部好的电视剧,要保障质量,在剧本阶段,最大的注意点就是,不能进行桥段放水。一个简单的例子,要表现一个农民的人物性格,不能让这个农民一直和另一个农民流水账式的对话,而是要找准典型事件。《乡村爱情》受诟病,很大原因在剧情放水上。

而这种剧情放水,又非常适合本山老师的弟子们。这部戏,都是二人转的那群演员们,他们的能耐就是,剧情在流水账,他们都能救剧情,用自己的插科打诨与绝活儿让戏不至于太沉闷。所以,《乡村爱情》系列就有了一个怪现象,剧情节奏沉闷到让人恶心的程度,而刘能、赵四等演员却又能时不时让观众发笑,像一个被吃过的鸡肋,吃吧,挺恶心,扔了吧,还有点鸡骨头。

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3)

当然,插科打诨,物极必反。本山大叔在表现农民性格的度上,把握的非常到尺度。但本山的弟子们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都是过火的。这种过火的表演,非常适合二人转的舞台表演。包括舞台上的话剧,必须要一种过火,来实现对场内观众的全员震撼。但电视剧就不能当舞台剧演,过犹不及,只要把一些局部特征演过了,就成了闹剧。

我举个典型的例子。在这部戏中,赵四和刘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上的小毛病。而这部戏,每次只要出现他们俩,就无限放大这两个毛病,制造某种笑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拍摄方式。正面的例子,则是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片尾的伸手吸烟的动作表现,点到即止,莫要刻意。

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4)

而真正造成《乡村爱情》系列离优秀十万八千里的原因,还是电视剧中没有乡土的大情怀,没有屈原等士大夫以来开创的中国传统历史精神:哀民生之多艰。这部戏的问题就在于,只做喜剧,而且这种喜剧的方式,早已抛弃了赵本山早年春晚小品中在矛盾冲突与群众问题中找笑点的高级手法。它们一味的靠演员的二人转式的插科打诨取得效果,而非剧情上自身的张力,也就免不得越来越没有力量感。

赵本山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电视剧,出现在2002年。当时,著名编辑何庆魁老师给赵本山写了《刘老根》。何庆魁先生在这部戏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哀民生之多艰”的创造情怀,他善于发现农民的疾苦,并且通过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人的表演,对这种疾苦进行善意的喜剧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又反过来刺激大家对疾苦的思考。赵本山是演过好戏的!

乡村爱情赵本山上海话(乡村爱情10春节开播)(5)

但那是历史。本山大叔需要范伟这样的优秀对手,而不是刘能、赵四的那种闹着玩的表演路数。他更需要何庆魁这样的优秀编剧,一部戏,要立得住,没有严肃认真的编剧是不行的。越大的喜剧,越需要严肃而愁苦的编剧,无一例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