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

文|凝妈

现在家长都喜欢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好学校师资力量好,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1)

但是问题来了,心仪的学校可能离家很远。虽然家长都舍得在教育上投资,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随便拿出几百万买个学区房。如果就近选择不太理想的学校,又有些不甘心,这就面临着两难选择!

  • 让孩子寄宿,坏处是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见不到孩子,一方面想孩子,一方面担心孩子。好处是能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 让孩子走读,坏处是每天接送孩子会非常辛苦,早出晚归,自己休息不好,舟车劳顿,孩子也会很疲惫。好处是,能更长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幸福感。

两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家长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白岩松一次在采访中说到,“打死我也没让我的孩子住宿,即使我和妻子会万分辛苦”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2)

白岩松为什么坚决反对让孩子住校呢?说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

一年级就开始住校,问题重重的女孩

老家邻居的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在城里的学校住校,现在初二了,成绩垫底,父母管都没法管。

管急了,孩子就说要离家出走,或者搬个凳子坐到窗台上,扬言要跳下去,吓死人的节奏。

不管,孩子就逍遥自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好好写,几乎天天要被老师找,真是一天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就非常排斥去上学,都是被爸爸妈妈打着、骂着推进学校的。

她特别渴望在老家的学校上学,可以每天回家。可是老家的教学质量比不上城里,望女成凤的父母只能把她送到城里去上学。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3)

愿望是好的,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轻松考个大学。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孩子不喜欢学校,讨厌学习,再好的学校对她来说都是枉然。

她还有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总对别人说,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

碰巧她是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她更感觉爸爸妈妈不喜欢她。其实这完全是她臆想出来的,要是不为她好,怎么可能送她去最好的学校上学。

父母和孩子的心思走到了两叉路口,谁都不理解谁,过早让孩子寄宿,并不是最理想的决定。

《一年级,开启孩子的一生》中提到,孩子上一年级就寄宿,也许因此而独立,但是,他却很难从我们这里得到应有的温暖和关爱,这会让他感到孤单、自卑。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4)

早早让孩子住校,可以说是一种冷暴力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是按自己的想法,把孩子推给学校,可以说是一种冷暴力。

*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住校以后,不能每天和父母见面,就失去了亲子交流的机会。家长不了解孩子,孩子不理解家长。见面交流的话题除了学习,没有多余的内容,孩子会慢慢感到厌烦。见到父母,就想躲着走。

有一项对寄宿制与全日制家庭亲子教育优劣的调研分析表明,77%的寄宿制孩子每周和父母交流时间仅为1至2个小时,超过83%的全日制孩子可有多达5小时以上的亲密交流时间。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越来越少的亲子交流,只能导致亲子关系疏离,让孩子变得不听话。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5)

*影响心理健康

孩子一个人在学校,需要去适应环境、需要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如果适应不好,有没有人可以倾诉,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一个18岁的女孩患有严重自闭症,心理专家询问发现,孩子的妈妈已经10年没有和孩子拥抱过了。就是因为孩子寄宿,让孩子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导致孩子缺爱

孩子自从上学后,慢慢变得少言寡语、自卑怯懦,和小时候的阳光可爱形成鲜明对比。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6)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不好意思说出口,本该容易解决的问题,就会变成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比如女孩在12岁左右来大姨妈,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灌输一些生理知识,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以为自己生病了。再加上那种腹痛的感觉,会让孩子饱受折磨。

还有的孩子在学校遭遇暴力,自己不敢跟老师说。和家长不亲,也不敢告诉家长。直到出现不可挽回的结果,父母还是浑然不知孩子遭受的痛苦。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7)

孩子上学了依然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上学了,依然是个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只有学习这一件事。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很多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在这一阶段形成,需要父母的重视和引导。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得到最好的培养,很可能会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到青春期出现叛逆情况,家长将面临更棘手的问题。

初中阶段也同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初中学业压力加大,青春期问题突出,情绪化很严重。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不能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孩子的情绪,孩子很容易走上极端。有个14岁现象,想必大家听说过,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想不开。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8)

《妈妈这样说,青春期的孩子才愿意听》中提到:培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亲子沟通、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等等,尤其在孩子青春期这一成长阶段,父母不可缺位。

高中阶段,孩子的心智相对成熟,经历了初中的各种波折,已经百炼成钢,具备了辨别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放手让孩子住校。

但是即使孩子住校,也不能大撒把。要积极和老师沟通,经常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回家后,嘘寒问暖,谈论一些大事件,不要只关心学习。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9)

父母让孩子住校怀有各种目的,但不一定心想事成

父母让孩子住校,主要是出于自己的私心。

想趁早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在老师的管理下,能够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整理内务等,减轻自己的教养负担。

因为家长往往比较心软,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事,导致孩子迟迟不能自理,总是依赖父母。

想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早晚要融入集体,让孩子早一些适应集体生活,将来进入更高的年级,能迅速适应学校生活。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10)

因为在家里,父母很少带孩子接触其他孩子,孩子玩伴少,集体适应能力较差。

父母也想减轻自己的负担,有朋友的女儿上高中,每天接送,早上5点起床,6点准时出门,晚上9点还要去接,停车都没有地方。这让朋友苦不堪言,好想让孩子住校。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该父母尽的职责还要尽到。该心软的时候心软,该强硬的时候强硬,张弛有度。

孩子的自理能力、集体适应能力,只是成长中小小的一环,如果因为寄宿影响身心健康,那将得不偿失。我们现在的辛苦,如果能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都值得。

白岩松给中学生家长的提醒(坚决不让孩子住校)(11)

关于让孩子走读还是寄宿,你的心中一定有了答案,你是怎么打算的呢?不妨一起来谈一谈吧!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