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在绝交这个梗(漂流瓶也联系不到的那种)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城市画报(cityzine)
“绝交了,以后漂流瓶见吧。”
“那就漂流瓶联系。”
“有事漂流瓶联系。”
这些形容网络“绝交”的玩笑再也不能开了,陪伴互联网社交走过多年的漂流瓶下线了。
漂在茫茫网海的漂流瓶,捡起来,上面可能有一段来自匿名陌生人的话,你可以在“瓶”上留言,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扔回大海里。
现在听来,漂流瓶有点文艺,有点中二,甚至有点行为艺术,难以想象大家当年乐此不疲。从QQ邮箱到微信,把心事投进瓶子,期待一个来自陌生人的安慰。
漂流瓶要漂向不知名宇宙空间,归期大概率是没有啦。
#漂流瓶也不能联系了
“我们漂流瓶联系吧”的说法曾是常见的网络流行语,指的是要和朋友从熟人降级为陌生人,即“拉黑”。今日听来非常古早味,却能惹起不少初代网民的回忆杀。
相比起微信这款尚在大势的社交应用,人们对漂流瓶的回忆杀更多来自微信的前辈QQ。比起“微信漂流瓶下线”刷屏前,“QQ漂流瓶成为历史”话题让人们更伤感。
QQ记录了大家的中二而青涩的少年时代,而漂流瓶是倾诉的树洞。
用自己也看不懂的文字改个QQ名昵,可能叫“紫色de杺”或是“天使の妖孽╮”,用着古早味的像素头像,会绞尽脑汁地在QQ签名写抒情小论文,会热衷于加入各种聊天室。
落榜了,失恋了,失业了,生活中不能轻易向亲近的人展示的伤口,都可以没有负担地扔进大海。那个捡起瓶子的人,会给你留下一些安慰或是无厘头的话。也许于事无补,却能带给人陌生的温暖。一天6个瓶子,也许还不够用。
“现在关停了,大概又要重新找个树洞吧! ”
伤感于漂流瓶消失的朋友,大都这样感慨。年少时的树洞被堵上,糊上水泥,变得密不透风。
漂流瓶下线海里的海星高兴坏了,没有人类逼逼叨的感觉可真好。(来自微博用户@嘛萨卡 )
注册邮箱都是初中的事了,那时候会好奇去玩漂流瓶,大概就是期待能交上网友吧(就很非主流)还会扔一些提问瓶看看会不会有人回答,捞瓶子看看别人写了什么也很有意思,后来就只能捞到海星了。(来自城画君粉丝@黑眼圈老板娘 )
人类退出了漂流瓶,大海里之剩下海星和螃蟹。拉黑了,漂流瓶再也不见。
#时光滤镜太强大
上一次QQ用户们那么伤感,还是QQ宠物停运了。
那些年我们用红包钱充Q币喂养的GG和MM,手牵着手,数据删除。
命运相似的还有数不尽的互联网产品,它们诞生自国内互联网发展初期,尽管界面简陋,功能简单,却是初代网民们的共同记忆。它们就像跟你在幼儿园认识的发小,你们之间的友谊质量并没有那么高,但因为出现早,陪伴长,失联了还是无限伤感。
图片来自:腾讯游戏
原来“呵呵”在那时候真的只是单纯的“呵呵”一笑……原来,漂流瓶真的传承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来自微博用户@槑仔姐姐)
互联网不相信眼泪,短短几年间,“呵呵”竟已不是“呵呵”了,我们已重新学习并适应了表达方式。
古早味回忆杀之所以每次都那么好卖,大抵是因为,我们对“逝去”的伤感远胜于留恋事物本身。
人们错觉,更新换代必然充斥着厮杀和占领。一个社区死亡,它的用户被另一个社区吸纳。一款产品退场,必然是被另一款产品挤掉了。事实上,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你死我亡”,而是相当温和的过度和交接。
“在连续捞了六次都是螃蟹后,真的意识到,曾经初中有段时间很迷的漂流瓶要下线了,终于没有那些找女票男票找知心人的戏码了。”(来自微博用户@笨笨二货的姐姐)
事情可能就发生在一个不太忙碌的下午。工作中摸鱼的你,刷个人社交账号时,看到另一款社交应用停运的消息,才发现自己上一次登陆它是五年前。
承认吧,没有此刻声情并茂的怀念,你根本想不起来它的曾经。
“惋惜的不是漂流瓶,而是人变了”
在现实世界中,往大海投掷漂流瓶是行为艺术,而漂泊在互联网世界的漂流瓶,本质是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
只要是产品就有其生命周期,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会太长,关闭了、停运了也属于正常。
在这个残忍的互联网时代,你尽管伤感于某款应用的逝去,某个平台的关闭,但毫无疑问,作为手握流量大权的网民,你的需求是可以轻易被满足的。
图片来自:陌陌官网
你要漂流瓶,就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千百款漂流瓶,漂流瓶漂走了,你还可以尝试无数的“假冒伪劣”商品。它们可能是探探、陌陌、Soul、一罐,甚至是某个毁掉群聊的微信小程序。
在探探上左划右划看脸交朋友,注册陌陌账号,使用女性头像,半小时就能接到不少色情“问候”。诞生之时文艺到不能再文艺的Soul,也沦为为寂寞男女“找对象”应用。
我们印象中朦胧单纯、岁月静好的漂流瓶,与所有的陌生人社交一样,也没有逃过“泛色情化”的命运。
根据北京时间报道,微信漂流瓶曾被报道存在大量不良色情信息,深夜捡漂流瓶,色情淫秽更多,这可能是运营方选择放弃这个功能的主要原因。
曾经,我们寂寞时写文字扔漂流瓶,现在,我们寂寞时给陌生人发色情图片。
“没什么好惋惜的,惋惜的不是漂流瓶,而是人变了。 ”(来自微博用户@初心少年归来)
当年漂流瓶流行过“匿名接力”,正能量慢慢
陌生社交等于“搞对象”,陌生社交上全是寂寞男女,陌生社交应用藏着大堆色情狂,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也是大数据支持下的真相。
工具无善恶,有善恶的是人。在“大家都变了”背景之下,没有哪里再是社交乌托邦。
#大社恐时代,还需要漂流瓶吗?
漂流瓶下线了,而“朋友圈仅一个月可见”功能来了。
限制朋友圈可见时间,减少朋友圈被“挖坟”,减少被重复“窥视”,可能会帮助人们缓解社交压力。
社交应用越来越发达,而社恐数量不减反涨。社交便利一瞬就酿成了社交焦虑。
我们如此怀念功能原始的漂流瓶,是不是在怀念过去有距离感的、低焦虑的互联网社交?
《芬兰人的噩梦》内容
你写在漂流瓶上的困惑和心碎,我认真解答,尽力安慰,无论这个瓶子来自谁,有着怎样的身世。骂战、扒皮、恶意举报,互联网环境确实已恶化,罪魁祸首还是没有距离感的社交,人性彻底裸露。
我们怀念曾经存在过的“君子之交”,怀念那个曾经“君子过”的自己。
想当初,跟老公相识就是缘于微信漂流瓶。非常不可思议,我们婚礼上都不好意思提这个。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漂流瓶也下线了,当年悸动的少女也已人到中年了。唏嘘啊。(来自微博用户@给我点火)
人们怀念的是,哲学家描述中遥远的相似性,相信宇宙那一端有个高质量的灵魂与你相似。我,罕有,珍贵,岂是公关信息平台上最普遍的大多数能懂的。
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社恐基因都不够纯粹。
《芬兰人的噩梦》内容
置身社交应用网络密布的今日,费力与社交关系周旋。一边嚷嚷着想当个快乐而不肥的宅人,一边半夜不睡刷陌生社交,相信AI真的能帮你匹配灵魂伴侣。
我们一边“社恐”,一边对那个不知哪个角落漂来的瓶子满怀期待。
QQ宠物不能养了,漂流瓶不能扔了,下一步会不会是QQ空间的关闭?到了那一天,又会掀起一场怎样的大型回忆杀?
作为一个写作者,QQ空间文章此等青少年时期情绪产物,绝对不是岁月埋下的彩蛋,而是实实在在的黑历史啊。关了也就关了吧。
#讲讲#
你用过漂流瓶吗?
你对漂流瓶下线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来聊
本文作者
潘劲虹
微信编辑
连鑫妍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城市画报(cityzin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