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所有的诗最著名的一首(韩愈这首诗和论佛骨表)
谈起韩愈,我们都知道他的名气,他是唐宋八大家,他和柳宗元一起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文学史上说他是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说他文起八代之衰。他不但是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和哲学家。
韩愈唐代宗大历三年即768年出生,河南河阳人。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唐德宗贞元八年第四次进士考试及第,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担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出征淮西,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一举扫除了割据势力,为唐朝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年十二月随宰相裴度回朝,因功劳擢升为刑部侍郎。后按唐玄宗的要求,撰写《平淮西碑》。由于李愬之妻在唐宪宗面前撺掇,碑文被磨平,由段文昌重新撰文立碑。韩愈由此闹了一个笑话。
接着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要搞一个声势浩大的佛事活动,让宦官去凤翔的法门寺迎接释迦文佛的一段指骨,送进宫内供奉,然后再送往各寺庙让官民百姓焚香礼拜。
韩愈时任刑部侍郎,得知此事,赶忙写了一篇奏折《论佛骨表》,疏文里劝导阻止唐宪宗,此事于国于民不利。而且有些信徒狂热起来,还会自残,或做出更离谱的事情来。
这个奏折唐宪宗看到后怒火万丈,特别是里面说佛教不会显灵,东汉以来信佛的君主反而多是短命,这些话刺激了唐宪宗,认为是大逆不道,要把他处死。
幸亏是宰相裴度等人力劝,唐宪宗才放了他一条生路,把他贬谪到离京城约有八千里路之遥的广东潮州。命令即刻离开京城,不得延迟。
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性质又太严重,韩愈不敢违命,只得带了几个佣人先上路,往潮州去上任。家里妻子儿女收拾妥当了,再随后而来。
韩愈走到陕西蓝田关的时候,路遇大雪,山高坡陡,看不清道路,又加上天气寒冷,不能行走。这时侄孙韩湘从后面赶来,准备一路护送到潮州。韩愈一时感伤,写下了七律诗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题里表明了这首诗是由侄孙韩湘的到来而感发的,左迁就是贬谪的意思,蓝关就是陕西的蓝田关,是指写这首诗时他们困阻不前的地方。
首联交代此次左迁的原因。早晨一篇《论佛骨表》刚呈上,就触怒了九天之上的龙颜,大发雷霆,下午就把他贬谪到约八千里外的潮州。
看来事情的性质很严重,否则不会下此狠手。八千里路,翻山越岭,要走多长时间,这不是置人于死地吗?。要知道白居易被贬也是先到九江,柳宗元是先到永州,苏东坡是先到黄州。
颔联是韩愈表明自己忠君爱国的心志。他虽然被贬,也是问心无愧,也是毫无怨言。他说自己上书劝阻迎接佛骨,是为了去除弊端,作为臣子怎么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呢?
这里韩愈说话胆子真大,这不是在明说自己有理,而唐宪宗是愚昧和残忍吗?如果此诗当时传到唐宪宗那里,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颈联借景抒情,再次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作者抬望眼,云遮雾罩,终南山挡住了视线。努力了大半辈子,家在哪里,长安在哪里?眼前大雪纷飞,是难以逾越的蓝田关。
尾联再次点题,此时韩愈已经52岁,他认为自己就终老在潮阳了。表面上是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让他在瘴江边帮忙收拾尸骨,实际上也是一种愤激之情。忠心报国得到的却是惩罚,作者内心的冤屈可想而知。
韩愈的这首诗和他的《论佛骨表》是诗文双璧,既是他进步思想的表现,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来被人们称道。韩愈的散文写得好,众所周知。不料这首诗也如此出色,其中虽有以文为诗的特点,但还是兼有杜甫七律的神韵,沉郁顿挫,苍凉悲壮。
我是读书工,专注于唐诗宋词、赏花诗词和红楼梦等文化方面的欣赏解读,欢迎收藏、转发、关注和评论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