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荒凉的哨所,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

最荒凉的哨所,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1)

最荒凉的哨所,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2)

最荒凉的哨所,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3)

图①:水库大坝是官兵巡逻守护的重点之一。

图②:驻守昌马河水库的哨所官兵站岗执勤。

图③:官兵精心拼成的“忠心向党”文化石是昌马河哨所营区一个亮点。侯崇慧/摄

“班长,昌马河长啥样?有三峡那样的大坝吗?”来哨所前,不少新战士会问卢硕这些问题。

卢硕当新兵时也问过。上级对哨所的“定位”很高。50多年前,武警甘肃总队执勤支队派出官兵,在戈壁深处的山间扎下营盘,守护着某重要工业基地的水线命脉,于是有了昌马河哨所。守哨所的兵要经过挑选,多年来一直如此。久而久之,能去昌马河守哨,就成了一份荣耀。

“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 卢硕如此描述。他没有忘记加上这句话:“只有置身其中,你才会爱上它。”

这是上士班长卢硕的真切体会。在中队指导员陈扶贵看来,这也是一茬茬守哨官兵的心路历程。

“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出玉门关,进祁连山,疏勒河逶迤在群山之间。哨所铆在戈壁滩腹地的疏勒河畔。来哨所前,细心的卢硕通过四处打听,已对哨所有了初步印象。

“还是出乎意料。”回忆过往,卢硕对当时所受冲击进行了归纳:来自戈壁滩的荒凉感、山势形成的封闭感、黑夜“一拥而上”的孤寂感。

“每个战友都受过这些冲击。”陈扶贵说。对哨所官兵来说,坚守,并不是一个起初就不可动摇的选择。

在战友眼里,何佳佳机灵有主见。何佳佳觉得,能来昌马河,和自己这种性格表现有关。

报到那天,车进入戈壁滩,他“心就缩了起来”。砂石遍地,满目荒凉,失落感像车轮下扬起的沙尘,一路紧追不舍。

“这地方不能长待!”念头很强烈,还有一个原因——何佳佳对自己很了解:做事韧性不足。

以前,他报了驾校学开车,两三个月的课程他学了两年还没学完;玩滑板,跌跌撞撞三个月后,便不了了之;学摄影时专门买了一部单反相机,半年后相机就在包里“吃灰”了……

但现在,何佳佳已是哨所的老兵,即将面临服役期满。今后的路怎么走,他心里很坚定——申请继续守在这里。

家里经营着药店、独生子、在“蜜罐”中长大……战友问何佳佳“条件这么优越,为什么要待在这里”?何佳佳说了很多:时任哨长边虎明带战友给他过生日时的感动,自己体重从152斤降到120斤时的喜悦……

一切都像是答案,一切好像又不是答案。

旁边的战友点醒了他——这些年,何佳佳守在哨所的时间很长,最长的一次达500多天。这远远超出他入伍前在一件事情上坚持的最长纪录!

“如果没来这里,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毅力有多大。”何佳佳说。

“想离开。”下士马宏当初也抱着这个想法。不过,他想义务兵服役期满后再离开。

马宏从小性子“野”。入伍前,他当过推销员,做过学徒工,社会阅历丰富。

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身体素质不错……凭着这些优点,他来到昌马河。当时的中队干部并不知道,马宏心里,只是把入伍当作“体验一把部队生活”。

训练“吊车尾”、执勤“冒泡王”、工作“拖拉机”……面对战友们以前给他起的外号,如今的马宏还有些尴尬。当初刚下队时,马宏满脸不在乎:“我两年就走人,你们怎么说都行。”

当时的马宏不会想到,此后的他,会在一年中练出8块腹肌,并长期保持着中队五公里武装越野最快纪录。

马宏更不会想到,两年服役期满,他会郑重地向中队同时递交留队和留守哨所两份申请。

如今的马宏,不仅被评为优秀士官,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为什么这样选择?”马宏有笃定的答案——“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坚守,是时间沉淀之后的心之所向。”执勤一大队大队长马时兴如此说。

作为成功“答”完荒凉感、封闭感、孤寂感3道考题的“过来人”,马时兴遇到了“附加题”。

常年两地分居,加上儿子的出生,一时让妻子李丽敏难堪重负。

几次口角下来,马时兴想到了转业。但每一次,在向双方父母“请求支援”的同时,他都会按时带队踏上巡逻路。在转业问题上,他选择“明天再做决定”。

2016年春节前夕,李丽敏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上了开往昌马河的火车。她想知道:“什么样的工作能比她和孩子还重要。”

抱着孩子,在坝底通道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李丽敏才等到丈夫巡逻回来。“丽敏,你咋来了!”听着马时兴惊喜的声音,看着他明显瘦削的脸庞,李丽敏情绪的“泄洪闸”瞬间打开,眼泪流了下来。

如今,在李丽敏全力支持下,马时兴立了功,李丽敏也被总队表彰为“十佳军嫂”。发表“获奖感言”,李丽敏的开头是——

“昌马河,一个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哨所……”

“幸福,有时就是能在被需要的地方扎下根”

按照卢硕的说法,不知不觉间,“大家已经与昌马河长在了一起”。

外人很难明白,这种“长在一起”的感觉究竟是怎么来的。

建功军营,这是卢硕入伍的初衷。在第一次听到前辈们的故事时,卢硕热血沸腾。

故事发生在1969年12月,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水库管道被冰封堵,用水单位水源告急。

时任团长杨尔昌火速带兵进山排险。他们赶到哨所时,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哨所官兵正在凿冰排险,棉衣冻成了冰坨,眉毛上结着冰霜,甚至有人在用身体阻挡碎冰块进入管道。5个昼夜里,官兵一直在战斗。

听完故事,卢硕认为“来对地方了”。但在不久之后,卢硕认识到了现实的“骨感”。

那是一个退伍仪式,老兵杨建航临走时一步三回头。哨长对杨建航说的话,卢硕听得清清楚楚:“士兵杨建航,你已完成中队和哨所赋予你的任务,全班战友向你致敬!”

没有耀眼的荣誉,没有突出的事迹,很多老兵都以这样的方式离开。

不是边防哨所,不在高山海岛,和那些哨所相比,这里的条件称得上“不错”。和驻守在闹市的执勤分队相比,在这里执行任务又相对单一。也正是这种硬件条件上的“中庸”,给哨所官兵带来了“成长的烦恼”——没有太多立功受奖机会。

卢硕的失落感强烈。环境闭塞、工作单一、事务琐碎……靠着这些,怎么才能有所作为?

没想到,一次冬季破冰任务把卢硕心里那块“冰”一同融化。

输水管道口设有防污栅,用来过滤掉大点的杂物。一到冬天,水流速度变缓,防污栅前常结冰,砸冰就成了哨所一项重要工作。

战士代强志不掌握方法,几钢钎下去,就震得虎口发麻,冰上只留下一道白印。老兵柯超靠了过来,一边嘴里念叨一边手把手地教他:“咱干这活,既是上级赋予的任务,也得干到自己满意。靠这立不了功,但不求回报。”

“把上级赋予的工作干到自己满意”“不求回报的付出”,这些观点瞬间刻在卢硕心底。也是从那时起,卢硕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领悟身为军人的真谛。

调整好心态的卢硕很快发现,手头竟然有那么多工作能做得更好,有那么多细节需要注意。

一个新的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他第一次知道了战友梁中山入伍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好兵;战友马踏曾经因打篮球手臂骨折,一有机会他就有意识地锻炼下手臂;孟等杰好不容易说服盼儿心切的父母,选择了继续留队。

而且,他发现,身边的战友早就在以类似的心态全力以赴干好工作。

“除了巡逻站岗,没干过别的事。” 退伍时,战士杨磊这样对卢硕说,“但我还是觉得这兵当得有意义,这种被祖国需要的感觉,真好!”

杨磊的这句话,同样让卢硕心头一震。

那段时间,卢硕行动上的变化一一落在邓洪眼里:有任务抢着去,又报名参加支队特战队员选拔考核……正当邓洪以为卢硕要“踏上新路”时,卢硕打起背包回来了:“出去这阵子,总感觉心空落落的,老想起这里。”

那时的卢硕不知道,他被身边战友感动着的同时,身边战友也在被他的一言一行所感动。

一次巡逻期间,已接任班长的卢硕突然发现水流量出现异常。他顿生警觉,疾行数公里,赶至取水枢纽时,腿已被石头划伤。现场情况紧急:提升水闸的钢索和其他钢索绞在一起,值班工人解不开,急得满头大汗。卢硕抬脚就跳进寒冷的河水,借助腰间绳索,他爬至闸口附近,用2个多小时理顺了钢索,水闸顺利升起。

随后赶来的水利专家分析,这一及时处置成功排除了爆管险情,确保了基地输水管线的畅通,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当年,哨所因此荣立集体二等功。

战友们都很钦佩卢硕的细心、警觉、果断。陈扶贵看得更加深透:“心中时刻关注哨所全局、绷着责任之弦的人,才能敏锐地发现这些不同。卢硕做到了,是因为他有一颗扎根哨所干事业的心。”

卢硕领奖时说的话很带劲:“我们守在这里,是国家的需要;我们的职责,是时代的赋予——这是作为军人坚守哨所的根本意义。”

战友们一同记住的,还有他说的另外一句话:“幸福,有时就是能在被需要的地方扎下根。”

“祖国的山河里有你我的青春”

从盼马时兴转业到成为全力支持爱人戍守哨所的“十佳军嫂”,在旁人眼里,李丽敏这个弯转得“有点急”。

李丽敏说,是丈夫的一番话打动了她。其中的一句是:“这是一种荣耀,祖国的山河里有你我的青春。”

“荣耀”二字对昌马河哨所官兵来说,鲜活而具体。哨所设立的50多年里,水库和水源安全无事故。近年来,执勤点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面对这样的荣誉,官兵说“值得全力去拼!”

“时刻被向上的氛围包裹着。” 何佳佳刚到哨所,上等兵张兴福主动伸出了手:“从今天开始,我跟你一起训练。”这种“一对一”帮扶对子覆盖所有新兵,让一些新兵无处安放的心瞬间得到了安抚。

训练之余,老兵们会讲一些历史传承甚至一些趣闻逸事。“战斗的青春”几个字就这样进入“何佳佳们”的心。

“在昌马河待久了,就有了家的感觉。”哨所有位战士想考学,入伍前就读于师范学校的副班长谢非经常主动为他辅导功课。每次执勤结束,谢非都会看一下新兵脚底有没有磨破,叮嘱战友用烘干机及时烘烤鞋垫,提醒大家贴“暖宝宝”防止冻伤……这些事尽管琐碎,但温暖着大家的心。

哨所有家的感觉,更有战斗的“味道”。卢硕还记得那次的被拒绝。上级下达命令,要抽人外出执行押运任务。卢硕找到班长邓洪:“我也想去……”“想外出执行任务,训练上先超过我。”说这句话时,邓洪表情严肃。

接下来的日子,卢硕训练成绩提升很快。一方面,卢硕把邓洪当作自己的目标奋起直追;另一方面,邓洪也常带着卢硕一起加练,卢硕热情倍增。

“军人的使命是一样的,只有时刻准备好,才能在被需要时挺身而出。”这句以前邓洪说给卢硕的话,现在卢硕也常讲给战友们。

哨所,还是那个哨所。信号不稳时,打个电话仍得满山“喂喂”喊着找信号。人还是那么少,该聊的话,不到两周基本就聊得差不多。但何佳佳发现,他想母亲做的特色面皮和烧茄子的时候少了,想起与朋友通宵网游的时候也少了。因为,在哨所,新的“业务”在不断拓展。

休息时间,官兵们会一起植树。巡逻间隙,还要四处寻找并拆除非法捕猎者设置的夹子和套子。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融入这个集体,也就融入了祖国的美丽山河。”

又一个日落,夜色笼罩在昌马水库的角角落落。

卢硕从枕头下摸出手电筒,在营区内外又转了一遍,才躺到了床上。

现在的哨所,在卢硕心里已立体而具体。

离他不远处的桌子上,每年都会出现的几份留队申请如期出现。明天上交中队前,卢硕照例会加上自己那一份。

守住心中那份崇高

■段宝民李想

对哨所,人们的印象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异——神圣庄严、略带神秘、凛然不可侵犯。

在昌马河哨所采访,与守哨官兵交流,我们更加印证了一个观点:作为军人,守在神圣的哨位上,守住心中那份崇高很重要。

以身报国,建功军营——这是很多有志青年的初心与梦想。然而,除自身努力程度之外,军旅之路千万条,道路不同,个人成才成功的难易、快慢程度也有异。这时,在那些没有太多“波澜”的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官兵,获取荣誉的机会就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守住内心的崇高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守住崇高,就是守住“军人”两字的本质内涵。“只要哨位设在那里,就得有军人守在那里。”我想,这不仅是昌马河守哨官兵的观点,也是其他所有哨所官兵的心声。和建功军营的奋斗目标相比,服从命令、不讲条件地把组织赋予的任务干到百分之百,更接近于“军人”两字的本质含义。

守住崇高,就是守住建功军营的源动力。军人在追求荣誉途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坎坷泥泞。如何不被艰难所阻高歌猛进,如何不为平凡所累远离平庸?只有灵魂在高处,守住内心的崇高,才更易摆脱心灵羁绊,催生出澎湃的激情与活力。

守住崇高,就是要脚踏实地完全融入使命之中。军人履职尽责的另一面是牺牲与奉献。同龄人在网红地“打卡”,军人却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巡逻放哨;同龄人在享受万家灯火,军人却只能仰望寂寞星空。只有守住内心那份崇高,才会清醒地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才会自觉扎根军营,全身心融入使命任务中,更好地守护祖国的山河。

来源: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