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电工基础知识常用术语含义)
发电站
“电”是迄今为止,用途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能源之一。随着社会发展、智能科技进步,电能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大到工业、军事、天文,小至芯片、手机、随身电器,用电及电器设备无处不在。掌握基本的用电常识与电气基础知识,是人们生活、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常识技能。本内容将从零基础开始,带大家解析认识电工专业人员常用的术语、名词。
大型配电线路
什么是电路电路是电能源流通的路径,一般采用导线实现连接。电路的作用是输送电流,来满足连接点的互通。直流电中电路一般为正极、负极组成,交流电中电路一般有单项电和三项电区别,其中单项电由一根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组成,也是我们家庭常用供电使用方式。三项电由三个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组成,也被称为三项五线制,一般用在工业、商业、用电功率较高大型公共场所。通俗的讲,电路是电能源输送能量的载体,由于相对隐蔽常常被忽视,其与看得见的水管中水路,天然气中的气路有类似功能。为满足需求作为能量输送。
配电线路
电压电压指两点之间的电压差,电压的类型还分为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压是作用在用电设备上的电压值,常用V还表示。直流电压指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压差,我们常用有1.5V电池、5V充电器、12V供电变压器。交流电压指火线与零线之间的压差,我国单项交流电电压一般为220V,三项交流电电压一般为380V。在交流电领域与电压相似又不一样的压差值就是电位,电位是非常用供电指标在这里不过多赘述。
变电线路
电流电流指通过一定截面电荷的载流量,常用A来表示。在供电电路中,电路是载体,电压是作用在用电设备的作用力,电流则是提供转化的能量值。电压一定的前提下,电流越大做功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气原件
电阻电阻指电荷通过载流导体所产生的阻力,常用R表示。电阻的阻碍程度也可视为绝缘程度,阻碍越大绝缘能力就越强。电阻在电路中对电流产生阻力,因此会消耗一部分电荷,消耗的过程中则产生热量。电路中因电阻消耗的能量我们也成为损耗,为无功消耗。与此同时电阻还具备三项有利作用:
作用1:限流作用,因为电流电阻成反比,所以电阻越大可限制电流能力就越强。在电子电路中,为满足不同电流值常用设置电阻的方式来实现。
作用2:分压作用,受电压乘以电流等于功率的影响,串联电阻中不同电阻端的电压不同,因此电阻具有分压、降压作用。
作用3:能量转化,前述电阻具备发热作用,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开发出各种不同电阻热源电气来满足日常需求,比照明灯、电暖气、电阻丝发热等。
直流点
直流电:直流电也可称为恒流电,是指电流流动呈现为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特性,没有频率指标。直流电常用DC表示,最具有代表性就是电池。电流的流向由正极流向负极,具备正、负之分且不可反接。
直流电也是我们日常小电器广泛应用的电源形式,直流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输电所用线材为交流电的2/3—1/2。具备能量稳定、效率高、线性功率的特点。
交流电
交流电:交流电指电源供应时呈现波形正弦曲线,电源供应时在一定的频率下进行变换。我国交流电变化频率为50HZ即1.2毫秒调整一次。交流电也是我国家庭常用供电方式,电压等级220V。交流电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平均值是评价交流电四个物理量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灯具频次、相机拍照频闪都为交流电频率变化的特性。
供电指标监测
居民用电评价指标电能源也是商品的一种形式,即为商品就要满足一定标准,在合格标准下提供供应。从发电、输电、变电到配电,每个环节都在监测供电质量。以下为常用的六项电能指标:
1、电网频率:我国电力系统的标称评率为50HZ,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允许小幅度波动,正常频率允许偏差为正负0.2HZ,当系统容量较小时允许偏差可放宽至正负0.5HZ.
2、电压偏差:供电电压在35KV以上电压波动值不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0%,供电电压在10KV以下三项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值为额定电压的±7,居民用电220V单项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 7%-10%。
3、三项电压不平衡:三项电压供应电力系统正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
4、公共电网谐波:各级公用电网电压总谐波畸变率是0.38KV为5%,6-10KV为4%。
5、波动和闪变:在公共供电点的电压波动允许值:10KV及以下为2.5%,35-110KV为2%。
最后:通过上述内容发现,电工基础知识应用时时体现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电学知识的学习,您也可以从小白锻炼为专业领域行家,更多领域知识持续呈现。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