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亚青觉姆寺内部(亚青寺觉姆岛)
我能说在成都时都不知道会来亚青寺吗?能说不能说,其实都真的不知道会来亚青寺,这就是关注点太单一在了普莫雍措的蓝冰和萨普雪山后,站在亚青寺山顶上莲花生大师通体金黄威猛巨大塑像下面,因为时间问题不能在觉姆岛上走一走的遗憾,检讨自己因为缺乏行走激情而带来的细致行程安排的懒惰和懈怠。
回想当年,每一次行走前至少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选择线路,规划行程,景点资料,路经地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住的吃的行的,甚至细致到纸巾带几包能归程时恰好用完,每到一地的饮食简繁搭配,那叫一个一沓资料随身带后,到哪里都胸有成府,泰然自若,慢慢体会,将纸上的现实到脚上,常常的意外的惊喜让自己更沉迷于脚下的路。
现在呢,带着一双脚,带着俩手机,走哪算哪,只要最后能到最关注的那个点就圆满,反正现在手机功能的强大已经可以忽略资料和钱包,一部手机走天下十年前还难以想象时的行走前的紧张与不安早已成为了过去。
通常的行走基本是这状况自然问题不大,但,遇到亚青,经历梦想,这样的态度,对自己,就难以交待了。
知道亚青,想要来,是十来年前的事了,相比色达,更想来的是亚青,那几年的心态需要调整,状态处于萎靡,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算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重新定位与寻找,如此重要的时刻,想去的就是亚青。
那个时候的亚青,阿秋喇嘛,简陋的棚屋,山顶的衰草,觉姆的笑,昌曲河上的小桥,一切都在吸引着我,可那一回的同行因为色达名声更大要去那里,网上结伴,少数服从多数,于是就错过了亚青,错过了白玉。
我以为这一次还会走马尼干戈,我以为还会走雪山大道,我以为还会翻雀儿山,带着怀旧的心理,还在想着看看它们的变化,懒惰到连问一下师傅的念头都没有,一个我以为,便到了亚青,一个我以为,便迷迷糊糊的经过了白玉。
说到白玉,一直努力想要有一天自驾到这里,沿着《格萨尔王》书里降妖伏魔的线路,走一走这方地域的。这几年往这边跑,顺带着也走了走一部分,白玉作为一个重要的故事里的分界点,总想着自驾来节奏可以慢些的。
说到迷迷糊糊,真的是这样,前一天晚上的大排档本来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折磨,当清淡饮食排档遇到排档的热烈与浓郁后,尽管注意了又注意,胃在半夜时开始闹革命,折腾到清晨,早饭也没敢吃,一方面饥肠辘辘,一方面还翻旋回转的阵阵痛,一会冷一会冒汗的,拿出睡袋,把自己围好,窝在后排坐上,努力的克制着不一样的感觉,窗外的雪山,连续的爬坡,观景台上欣赏,都与我无关了,真没想到行程中注定要经历的一次高反这一次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临,就象色达那一个晚上突如其来的剧烈的头痛般。
当车在一个停着好多货运大卡的路口左拐进一条进村路线时,才有些清醒的发现,不是走的317。这里有个应该规模不算小的什么矿,因此还挺多人的。继续往前走,停车场上才惊觉,刚经过的景区大门上标的是亚青寺?是那个曾经心心念念的亚青寺?不太相信的赶紧上网搜索,如假包换,真的是,只不过我头脑里的觉姆岛的意念更深而已。
虽然难受,依然慢索索的武装好,这里海拔显示近四千,天地之间又是白雪皑皑的,路边的雪堆起来的很厚,看样子前两天的雪下的应该很大,或者这边的雪一直都在。
游客中心几乎没有人,我们十个人在一个师傅的带领下,买票,过闸,走在彩色行道砖上,绛红身影在身边来往,帽檐与围巾之间的眼适应一下这高原灿亮的光线、扫描一番后,决定不跟大部队而是直接去到山顶上金光灿灿的莲花生大师塑像那里,然后再下山能晃到哪里晃到哪里,因为,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只给了四个小时,而印象里与实际这里的状况,至少住上一晚才是最好的选择。
身体还有些虚弱,经过了佛塔,经过转经廊,经过了那座大殿,在前往觉姆岛的三叉路口右拐进一条单行车水泥路,路两边中午时分稍融的雪泥相间和一直上坡的疲累,有些气喘。道路尽头继续右转、上坡,经过的僧舍,院落有大有小,俯视院子,可以看出,条件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通往山顶的路是台阶路,此刻却只能隐约可见,它们全被雪覆盖了,走的多的已经成了冰,稍远离一点没有足迹的雪地上反而不滑好走点,就是有时会一脚踏进了雪洞,那里可能是路基下空洞。等上到坡顶处,极目所在的这一片草原上,基本就不用专注于脚下了,虽然雪很厚,但不滑。
这里是亚青寺整个坡谷里最高的地方,目测也几乎是群山环绕里的一个中心点,中心点的中心是那座耸立在蓝天白云下雪中央金光灿灿的莲花生大师塑像,越走近,仰望的角度越高,塑像的基座很大,基座四周是汉白玉栏杆,几个角上是汉白玉狮子雕刻,俯视苍生的大师,拈起的手指,盘坐的姿势,怒睁的双眼,弯曲的胡子,莲花座下托举的怪兽,白雪之中,异常的威严而肃穆,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一座露天大师像,见过的最平和的一尊是在青海湖北侧那个小小寺庙里,跏跌而坐的塑像和站在他面前的人差不多高,自然的有一种亲和感,虽然他的眼也是怒气冲天的模样,不太清楚为什么他的眼不象其他佛尊的和眉善目,传说中的他也只是十来岁的模样,塑像却如此成熟威猛。
塑像东面的坡下,是昌曲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半圆形弯的河那边便是著名的觉姆岛,几座桥连接起通往外边的路,岛上密密麻麻的修行红色小屋,一条主干道正对着这边,坡下是一个一个象蜂巢般的小小的修行小屋。这里是俯视觉姆岛全景的最佳角度,也是来这里的人基本都会选的打卡地点,不免俗的在这里坐了一会,可是当你真正坐下来,静静的望着山下那片心形的白色世界里的密密麻麻,虽看似纷乱却整齐的红色小屋,特别坐在这里又是你一个人时,那种安宁与纯粹,简单与悠远,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
这片山顶台地的南面是连绵的雪山,山下的谷里雪地上远远的有几座殿,环绕着这台地有一条转山路,那些殿应该是路经之处,据说转一圈一个多小时,可惜没这个时间了。
台地的西面是我们来时的山口,通往外界的路从凡尘之地来到这里。
台地的北面是上山路,也是亚青寺僧众区,房屋沿坡而建,跟色达的修行屋很象,主干道两侧有大殿、经堂、白塔和转经廊等,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建筑都很宏伟,还有一座未完工的两层蒙古包式的圆形大殿。
这里的规矩是男性不能上觉姆岛,女性可以在僧众区转悠。因此,觉姆岛上一切的通常男性的工作都是觉姆们自己完成,打墙垒土的事当然在内,这也是她们自觉的一种修行内容,生活简单到极致,信仰的完满才是她们的追求。
这里的一切都由寺院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说来也是,万人的这么大的区域,虽然修行人不会如尘世人众的是非恩怨,但公共管理还是需要的,有人的地方,规矩意识还是要有的。
因为在这台地上感觉甚好,特别是胃痉挛似乎也渐至于无,身体状况基本恢复正常,所以,相信这里是福地啊。
陆续有游客上来,独享时光结束了,请别人给自己拍了张经典打卡的背影片后,沿来时的路下山到三叉路口,时间不够,过桥上觉姆岛不太现实,僧众区转一转吧,还有路口那座许多绛红身影坐在院子里的大经堂,经声同时在音响里传出,于是,这座能容纳几百人的经堂和院落都笼罩在这嗡嗡我听不懂的声音里,路上来来往往的穿着绛红不穿绛红的人。
得往回了,这匆匆的亚青,最应该的是到觉姆岛上转一转,最不应该是没有去转一圈山,总之,这到此一游式真的是鸡肋,还搞的欲罢不能,欲说还休,下次再来吧,时间预留多一些。
换个角度安慰自己,经过了总比没来强吧,如果不停留,还不知道来到这里是何年何月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师傅昨晚狂欢后身体也有不适需要休息,才顺道我们转他休息的,安全考虑的角度,也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