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表现黄公望怎样的情怀(高克恭春山晴雨图)

【画名】春山晴雨图

【画材】绢本

【色彩】浅设色

【形制】立轴

【尺寸】纵125.1厘米,横99.7厘米

【创作年代】1299年,元大德三年己亥,高克恭51岁

【现收藏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维吾尔族人。官至刑部尚书。

山水初学二米(米芾、米友仁),后学李成、董源、巨然,专取写意气韵。与钱选、赵孟頫并称“元初三家”。亦擅墨竹,与李衎、赵孟頫并称“元初画竹三大家”。

传世画作有:《墨竹坡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春云晓霭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云横秀岭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画面概要】

《春山晴雨图》描绘的是春季雨后,云海翻涌的群山脚下,河溪清澈、山林静谧的情景。

采用全景式构图,以天空、云雾为背景,以泉溪为气脉,辅以浅滩、坡岸、松林、小桥。

画中,远天迷茫,云烟弥漫;群峰叠嶂,云海翻腾;泉溪蜿蜒,河溪清冽;小桥飞架,松林葱郁。

整幅画面,构图开阔洗练,笔法皴点结合,水墨米氏云山,设色简淡清爽,气息苍浑秀润。通过描绘雨后春山云烟翻涌的远中景,和清新静谧的近景,营造出空山虚怀、隐逸世外的高旷意境,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性的赞许和祝愿。

富春山居图表现黄公望怎样的情怀(高克恭春山晴雨图)(1)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

【画面细节】

总览全图,由远及近分为三段景观:远景天空雾霭,中景群峰云海,近景松林河溪。

远景。天空云烟弥漫,雾霭蒸腾虚幻。

中景。群峰叠嶂错落,云海翻腾汹涌,山上草木葱郁,宛如漂浮的海外仙岛。

近景。左端一条泉溪从群山脚下的浓雾中蜿蜒而出,穿过两侧浅滩、松林,跌宕成瀑,汇入下方河溪之中。右端一条泉溪也从远方迷雾中流来,穿过一座木拱桥,汇入河溪之中。两条泉溪围成的“V”字形坡岸上,青松翠柏成林。河溪右下角的坡岸上,两株青松高大挺拔,三株老树倾斜交错,藤蔓缠绕,须条垂挂。

【技法·风格】

1、构图

构图上,采用“全景式”。

以左右两条泉溪为气脉,引导观者视线由远及近、由虚入实,再辅以浅滩、小桥、坡岸,直至近景河溪,围出一个“V”字形坡岸,点缀以松林,与中景群山上下呼应;最后,在右下角布置坡岸和高低错落的松柏。使得全幅气脉贯通、空秀灵动,起承转合,自然自由。

大面积留白,远虚近实。远中景云雾用空白和淡墨晕染。尤其中景云烟雾霭,在群山浓重墨色的衬托下,显得云海翻涌、无边无际。把近景也衬托得清晰、明洁,如同被雨水冲洗过一般,点明了“春山晴雨”的主题。

2、笔法与墨法

笔法上,师法董源、巨然。董、巨皴擦繁复,高克恭则更简淡。

墨法上,师法二米(米芾、米友仁)。“米氏云山”皆以水墨点染而成,几乎不见笔痕,恣意汪洋,浑然天成。高克恭则在水墨晕染之外,加以勾、皴、点,笔墨并重,取鉴米氏的浮云载山、虚实掩映的空蒙手法,但强化了笔骨造型,画面骨力强劲,物象表现清晰。在对“米氏云山”的传承上,高氏是二米之后最好的。清王原祁评价他:“米家之后,继起房山(高克恭),烟峦出没,气厚神间。”

画山石时,山峰轮廓一部分用淡墨勾勒,其余用青绿长横点点出,亦代表草木。坡面用披麻皴,赭石敷色。近景坡石采用皱擦与晕染结合的方式,不特别突出笔痕。

画松树时,用粗细不一的淡墨勾勒树干;内中用长短线、圆线、墨点画松鳞;用松叶点、平头点画松叶。

画杂树时,有的以中锋圆笔竖点,略施晕染;有的以侧锋横点树叶,兼施晕染。

【递藏·钤印·题跋】

《春山晴雨图》没有高克恭的款识。

钤有鉴藏印20枚,题跋1处。

1、1299年,高克恭调任工部侍郎,特作此画送友人李衎。

李衎题跋:“彦敬侍御,为予画此幅。仍作诗云:‘青山半晴雨,色现行云底。佛髻欲争妍,政公勤梳洗。’大德己亥夏四月,息斋道人书。”钤有“李衎仲宾”、“息斋”两枚印。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与高克恭、赵孟頫并称“元初画竹三大家”,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2、清初,被靖南王耿精忠的弟弟耿昭忠(1640—1686)收藏,钤有“丹诚”、“真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珍秘”、“公”、“信公珍赏”7枚印。

3、耿昭忠之子耿嘉祚收藏,钤有“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印。

4、后收入清内府。乾隆帝弘历钤有“乾隆鉴赏”、“三希堂鉴藏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5枚印。

5、嘉庆帝颙琰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印。

6、宣统帝溥仪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

7、清帝逊位后,民国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1933年1月31日,日军攻陷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将文物分5批南迁,其中书画9000余幅。因忙于迁移,没有登记造册建账。院长马衡要求统一钤盖印章。因之前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故宫首任院长易培基盗宝案”,院方为避嫌疑,由负责监察南迁事宜的教育部加急刻了一方“教育部点验之章”印,加盖在全部书画、古籍上。

【参考资料】

[1]卫欣(南京艺术学院);高克恭研究;硕士论文;2006年11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