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的故事(的故事发生在我家乡)
来源: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 川 李敏 李建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半条棉被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半条棉被的故事
来源: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 川 李敏 李建文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我家乡。在我的家乡湖南郴州的汝城县,有一个地方叫沙洲村。当年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女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5月21日,在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机务大队外场休息室,湖南郴州籍“00后”战士李择文正在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堂别开生面的“家乡党史微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据该院领导介绍,为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他们在正常授课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官兵登台讲述“家乡党史微课”,采取5-6人轮流登台、每人5-6分钟“讲小故事、谈小体会、话小收获”的形式,激活官兵自我教育课堂。
记者在授课现场看到,李择文一边展示家乡“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影像,一边为刚下连不久的机务学兵们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
1934年11月,红军卫生部干部团在沙洲村驻扎。当地村民受反动宣传,因害怕被牵连,躲避红军的人较多。
3位女红军来到徐解秀家宣传红军政策,把打土豪得来的衣物、粮食分给她。看着屋外风雨交加,徐解秀将3位女红军请进屋同住。看着垫着稻草、铺着破席的木板床,以及床上根本无法御寒的一堆烂棉絮,3位女红军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合盖。临行前,3位女红军决定把这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但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要。僵持不下时,1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开,留下半条给徐解秀。这名女红军诚恳地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都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半条被子温暖了徐解秀一家四代人。故事广为流传,也温暖了千百万老百姓的心。
“在异常艰苦的长征路上,红军宁可自己只吃三分饱也决不让百姓挨顿饿,即使缺衣少食也绝不侵占群众一丝一毫,‘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崇高信念坚如磐石。”李择文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发战友们深深的思考。
“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年轻的我们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领悟到了什么?”
家里三代从军的学兵安楠站起来回答:“‘半条被子’的故事正是军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也生动诠释了我军自成立之初就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
“长征途中,还有很多类似‘半条被子’的故事,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红军与其他军队不一样,是真心为人民的。”大学生士兵杨浩文说。
来自浙江义乌的学兵陈晨感慨:“我生长在新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之前难以理解那个年代的苦难。但‘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体会到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三大战役期间,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支援子弟兵,自发组成担架队、挑运队,解放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江苏淮安籍学兵罗闯感慨道,“正是我党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赢得了老百姓的无私支持。”
在红色故事中徜徉,在讨论交流中思考,学兵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矢志报国、奋斗强军的初心更加坚定。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我听完故事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面对记者采访,直招士官李云彰语气坚定地说,“如今强军兴军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一定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回首过去,在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赢得民心夺取胜利?望着这一张张神情振奋的青春面庞,记者心想,年轻的学兵们已经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