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四所大学(七七事变后火线南下)

抗日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四所大学(七七事变后火线南下)(1)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此前一天

一纸任命状被交到了清华大学

一名年轻教授的手上

不满35周岁的萨本栋成为了

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匆匆交接完清华教务

烽烟之中火线南下

这个厦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开启了南方之强道路上的硬核1937

临危受命的教授

三年前,1934年2月,陈嘉庚公司收盘,已不再富裕的陈嘉庚抱着“为厦大奋斗到死”的决心,“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靠着各种募捐,仍然苦苦维持了厦大三年的运转。

抗日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四所大学(七七事变后火线南下)(2)

△萨本栋(左)与陈嘉庚(右)

但日渐拮据的经费使得厦大运转越来越困难,最终,陈嘉庚请求政府“收办”厦大:“弟愿无条件将厦大产业奉送,不拘省立或国立均可,所有董权一概取消。”1937年7月1日,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陈嘉庚认为,办好一所大学最要紧的是“慎择校长”,但彼时的厦门大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师资流失,校务停顿,任谁看到后都要望而却步,不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1937年春,国民政府拟聘胡适为国立厦大的校长,但胡适“婉谢”了这一聘请。经过一番周折,年轻的萨本栋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萨本栋190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年仅25岁便在美国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192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编写了首部用中文正式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

科研教学成就突出是萨本栋被选中的重要原因。但彼时的萨本栋正准备深入研究电机工程学,以期建立完整的新理论,对于担任行政职务本无多大兴趣。是陈嘉庚毁家兴学、教育救国的态度打动了他。在约定以两年为期后,萨本栋毅然扛起重任,出掌厦大校印。

尚不满35周岁的他,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国立大学校长,直到今天,萨本栋也是厦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内迁长汀后,萨本栋一直以校长的身份,领导厦大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远远超过最初约定的两年之期。

烽火追逐的奔走

抗日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四所大学(七七事变后火线南下)(3)

△1937年,萨本栋(前排左三)和林文庆(前排左四)交接厦大校务

等萨本栋正式结束清华的工作,时间已经来到了7月11日。日军的战火已经从卢沟桥燃至八宝山、长辛店、廊坊等地,平津之间的交通已然阻断。当夜,萨本栋冒险离开北平,前往南京接洽。

整个1937年,萨本栋都是在不断奔波中度过的。

他刚刚结束了俄亥俄大学的讲座教授任期,从美国载誉归来。7月又从北平辗转南京,马不停蹄地前往厦门,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7月29日,萨本栋正式执掌厦门大学。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随后,旅居厦门的日侨开始撤退。萨本栋觉察到日本军队侵略厦门的野心,当即下令将校内重要文件、图书、仪器等迅速装箱,准备内运。

在校内,萨本栋派人挖了四处地窖,可容纳八十多人,他还想在校内干涸的小河道上修建避难所。9月1日,厦大公布新生录取名单,仅仅两天后,日军就开始袭击厦门。日军的军舰和飞机屡次袭击,有弹片飞入厦大校园内

萨本栋在给教育部的电报中讲:“校址临海,为敌军图上路时必要之路。且背后南普陀为驻军重地,两旁胡里山与磐石为炮台所在,又现在学校周围及校内各小山上均有战壕密布,一旦有事,本校实处于火线包围之中。”

于是,9月4日,萨本栋开始将学校暂迁鼓浪屿,并于10月正式上课。在此期间,萨本栋还招收了一些因战争被阻留厦门的各地大学生,给他们提供借读的机会。

从9月3日到9月14日,日军的飞机四次轰炸厦门,地处海防前线的厦门终究不是久留之地,萨本栋一面在鼓浪屿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一面派人勘察情形,寻找合适的办学地点。

最终,12月24日,在1937年即将结束之际,萨本栋带领厦大师生员工,踏上了他这一年中最后、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旅程——长汀

稳定立足铸就南方之强

来到厦大之前,萨本栋一直从事教学研究业务,从未做过行政领导工作。让这样一位生活阅历不深的教授主管一所处于困境中的大学,实属不易。

全国抗战后,政府有限的拨款经常不能按时给付。1937年8月,萨本栋到任不到一个月,厦大就发不出工资了,这是建校以来头一遭。

为了筹措办学资金,萨本栋开始寻找新的渠道。

抗日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四所大学(七七事变后火线南下)(4)

△萨本栋(二排左六)与国立厦门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萨本栋每年都从庚款董事会、闽西救济委员会等社会团体或机关,为学校申请辅助经费。他亲自关心组建的校友会,协助厦大组织各种活动,发起对在校贫困生的“献金”,成为学校最得力的“助手”。在萨本栋的努力下,学校收到了海内外校友的赞助款项。

除了开源,萨本栋也向师生倡导节俭。他带头缩减薪资,规定:教授及高级职员薪俸在200元以上者按六成支领;副教授专任讲师助教及其他职员薪俸在101元至200元者按七成五支领;在51元至100元者按九成支领;萨本栋自己则按校长薪俸的三成五支领,只取工资的35%。

多年来,厦大以最少的经费支撑着东南一带唯一的国立高等教育。

学校原有科系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萨本栋一上任便增设土木工程系,并亲自兼任系主任。其他方面,设立文、理、商三学院共9个系,为人才的多模式培养提供了条件调整。

长汀远离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中心重庆、昆明等地,名教授大都不愿前来,师资严重紧缺。萨本栋想方设法多方延聘,联系师友,终于聘请到谢玉铭等一批有声望的教授来汀任教。

就这样,厦大逐渐在长汀站稳了脚跟。此后,厦大学生连续两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学业竞赛中夺得第一,为厦门大学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可操劳过度的萨本栋却积劳成疾,从曾经的清华大学网球健将,变成了需要拐杖支撑身体的中年人。

作为粤汉铁路线以东唯一的国立大学,逼近战区,仍能处以镇静,弦诵不绝,一段烽火中的厦大故事,正式拉开帷幕

参考文献

[1] 陈嘉庚. 《南侨回忆录》. 上海三联书店,2014.

[2] 萨本栋著,许乔蓁、林鸿禧编. 《萨本栋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3] 洪永宏. 《厦门大学校史 第一卷》.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4] 朱水涌. 《陈嘉庚传》. 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

[4] 石慧霞. 《萨本栋传——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 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

[5] 谢涌. 《胡适与厦门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 (01).

[6] 檀文兴,林家其,邓华祥. 《厦门大学首任校长——萨本栋博士》. 中国科技史料, 1981, (03).

[7] 罗雅萍. 《困难之时见精神——纪念萨本栋诞辰100周年》. 福建党史月刊, 2002, (07).

文/整理:郭宸、李秋凝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