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催生能源新格局(能源辣评碳中和)
从9月22日到现在,碳中和是当之无愧的能源圈“网红词汇”。无论是哪种能源类型,都能和碳中和扯上关系。可再生能源行业尤其激动,一时之间似乎可再生能源未来就是发电的主流。除此之外,天然气行业似乎也野心勃勃,相比于煤炭、石油,更低的碳含量让天然气更具优势。
不过笔者更多地想起了一个较为“远古”的概念——“能源不可能三角”(Energy Trilemma,也叫能源三元悖论)。三元悖论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来用于解读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在这三者之中,一个国家只能三选二,不可能三者兼得。
而在能源层面,能源不可能三角指的是无法找到一个能源系统同时满足“能源的环境友好(即清洁能源)”、“能源供给稳定安全”、“能源价格低廉”这三个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能源供给的稳定与安全是绝对的红线。而现在碳中和又为能源加上了另一个红线。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平衡将不可避免的向价格方向倾斜。
陷入悖论的德国
说到这里,其实有必要将视线移向几千公里之外的欧洲。德国总是被我们当成是能源转型的标杆国家。即便是在能源环境政策激进的欧洲,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也是前列。
在德国的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超过了一半。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只占到电网总电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伴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高的比例,德国的电价也是水涨船高。2010年至今,德国电价增长了约30%。现在的德国电价水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
那么欧洲最高的电价在哪呢?在丹麦,同样也是一个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国家。
德国电价变化趋势(2010~2020)
高电价、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让德国的低碳转型成功了么?至少现在还不能这么说。根据德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承诺,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是1990年的60%,也就是7.5亿吨。但是2019年,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8.1亿吨。2018年,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8.6亿吨左右,2017年排放量是9亿吨。
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不考虑新冠疫情的因素,德国想在2020年实现7.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中国的问题只是涨价么?
为了环境友好,德国牺牲的不仅仅是价格。由于光伏、风电的发电间歇性,而德国又缺乏足够的调峰、调频能力,每年德国都有很多时间需要从邻国进口电力才能稳定电网。
在足够廉价的储能面世之前,国内电网还不得不依赖可控的化石能源发电来平抑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带来的不稳定性。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似乎只有天然气发电这一条路了。
绝非是刻意不提煤电,鉴于煤炭的高碳属性,未来煤电的市场份额和绝对装机容量都应该是下降的趋势。
但天然气发电在中国20年来始终绕不过去价格的问题。一头气价政府管制,另一头电价政府管制,赚不赚钱完全看天。
在“能源的不可能三角”中,涨价是市场选择的最终结果。但在中国,电力系统甚至都没有实现市场化。相比较之下,恰恰是最不“清洁”的煤电,由于上游煤炭市场市场化程度高,反而是电力系统中最市场化的。
这不算是讽刺,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在做出了减排承诺的大国中,我们也许是限定条件最多的(保证能源的绝对稳定与安全);而同时,我们又是能源市场化程度最低的。如果没有完善的价格体系,我们甚至都没有办法对减排的成本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也就无法准确知道我们要为减排目标付出多少代价。
市场化改革而带来的价格发现,也是了解现行价格体系中到底有多少水分的好机会。
“能源的不可能三角”带来的价格波动绝对不是行政性涨价的理由。以现有的电力体制改革为例,厘清输配电成本、实行竞价上网,可以了解不同时间段的电力供需影响下的真实价格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再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是的,德国的能源转型已经开始显露出各种问题。但这对我们来说更大程度上是好事。不同的电网结构、国情、能源禀赋······我们可以充分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也许“能源不可能三角”无法破解,但其一定存在合理、科学的平衡点。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进而发现这个平衡点,而不是漫无目的、不加根据地想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