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1到7课的复习资料(2022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二历史下册1到7课的复习资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二历史下册1到7课的复习资料(2022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初二历史下册1到7课的复习资料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3.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成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

知识点2: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概况: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直正成为独立白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初期巩固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28响),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知识点3: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开国大典时,青海塔尔寺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

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中国近代百年的剧变的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2)青年学生应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第2课抗美援朝

知识点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因:1.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直接干涉)。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美国干涉的原因: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

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知识点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战争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1.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2.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及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

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时间:1950年-1952年底

目的:1.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获得土地(直接)

2.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本)

内容: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也分给地主,让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点2: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方面: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经济方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注意: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发生变化,但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私有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1953年-1957年。

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和威胁,需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成就:一座大桥:1.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建成。

2.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4.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

5.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立工业基地

特点:集中在东北地区(矿产丰富、基础较好、紧靠苏联)。

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概况: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机关。

五四宪法(1954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规定: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1.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2.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开始时间,原则:1953年,自愿互利。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主导地位

时间:1954年-1956年

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公有制经济,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内容: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知识点3:三大改造

地位: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结果: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