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

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1)

点击上方“蝌蚪鱼”,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2015年清明节当天,北京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前举行了一场明代仪仗与大射礼。

本次大射礼仪仗是根据描绘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的《出警入跸图》以及明代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的记载尽量复原,由人民大学师生、汉服北京、洞庭汉风、汉服沧州等汉服爱好者近百人参与演礼完成。

16名乐工组成的雅乐团在大射礼演奏《驺虞》《狸首》等雅乐。传统雅乐不同于现代民乐,讲究一字一音、礼乐相合、八音齐鸣,是中国雅文化的重要精粹,也是传统中国乐教形式的重要体现。

其规模和气度正如这场活动的主持人周天晗在微博所言:这次射礼是我国自明代以后恢复的最大一次射礼,可以拿照片去对比日韩,丝毫不必心虚。

自先秦以来,射礼主要有四种。这次在历代帝王庙复原的射礼是大射礼,是天子,诸侯在大祭祀之前,为了挑选助祭者而举行的射礼,在诸种射礼中等级最高。其他还有乡射礼,燕射,宾射。乡射礼是各州,县为教民礼让、敦化民俗而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国君和大臣在宴饮(燕饮)之后举行的射礼,旨在明君臣之义;宾射仅见于周礼,是天子与朋友之间的射礼,具体情况不详。

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2)

除了参与人以及目的不同,射礼的流程是相同的,核心是“三番射”,就是三轮射箭比赛。三番射的方法各有区别,第一番射有教练习射的性质。司射挑选六名德才兼备的射手,按照体质和射艺的强弱,高下,两两配为一组,一共是三组,称为上耦、次耦、下耦,统称”三耦“。每耦两人,分别称为上射,下射。每番比射,每人各射四支箭。

射礼开始,三耦都脱去左手的外衣衣袖,给右手拇指带上钩弦用的扳指,在左臂套上护臂,左手持弓把,右手持弓弦,左手的指尖夹持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带中。

第一番射开始,三耦在堂下站定,司射上堂做示范。先将左租踩在射位符号上,面朝西,再扭头向南,注视靶心,然后俯身调整步式,最后开弓射箭,将四只箭全部射完。

于是上耦两位射手上堂,在射位站好,执弓搭箭,目光盯住靶心。司射发令后,上射向司射行礼,射出第一支箭。再从腰间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后由下射射箭。如此轮流更替,直到把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报靶者扬声向堂上报告射箭的情况。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记成绩。

接着,上耦下堂,下耦上堂。双方在堂西的台阶前交错时,要互相作揖致意。次耦习射的过程与上耦相同。次耦下堂,下耦上堂时也要作揖致意。最后司射上堂禀告宾,一番射完成。

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3)

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参加第二番射的人比第一番射的人多,除了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宾,大夫和众宾。第二番射先由三耦比射,射箭流程和一番射一致。此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开始工作,凡是射中一箭,就抽出一支筭筹丢在地上。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筭筹丢在左边,三射都是如此。接着主人,宾,大夫和众宾等也按照顺序上堂比射。射毕,有司开始统计射中的筭筹数量,报告比赛结果。

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4)

然后胜方射手脱去左袖,带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则穿上左衣袖,托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表示败北。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拱手行礼致意,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第三番射的程序与第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加入了音乐伴奏的环节。音乐演奏的节拍要求均匀如一,不能或快或慢。射手必须按照鼓点的节奏射箭,否则即使射中也不计算成绩。比赛的顺序也是先三耦,然后主人,宾,大夫和众宾。凡是应着鼓点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筭筹计数,最后报告结果。负方射手喝罚酒,三番射至此结束。然后就是所有参与射礼的人,包括工作人员在内一起饮酒,送客,射礼就结束了。

古代六艺之射图解(历代帝王庙大射礼)(5)

孔子把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弟子的六艺。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孔子的军事思想,我认为这是误读。儒家的射礼,处处与人的道德修为相联系。内志正,外体直是射中的基要求,也是礼的基本要求。儒家巧妙地将两者联系,要求射手在审视射箭姿势,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德行是否正直。从而在保留比射形式的同时,重塑了射礼的灵魂。这也是现当代,我们推荐射礼的意义所在。

通过微信搜索:tadfish,关注蝌蚪鱼,与我一起观察和体验新中式生活。

图片来自@周天晗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