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1)

冠状动脉CT

Coronary Arteries by CT

由于高空间及时间分辨率, 冠状动脉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大的分支。CT能显示冠状动脉循环的分布优势,冠状动脉的起源位置和走行,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解剖变异。CT能显示冠状动脉管腔及血管壁,可用于评估动脉狭窄程度。

优势冠状动脉指的是发出后降支的动脉。右冠状动脉优势型约占80%,左回旋支优势型约占10%,其余为均衡型。评估冠状动脉的分布优势可以防止混淆阻塞的分支,例如在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中回旋支动脉较小,而左冠状动脉优势型中右冠状动脉细小(图1)。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2)

图1 优势冠状动脉

三维容积重建前面观和膈面观显示右冠状动脉优势循环(A)和左冠状动脉优势循环(B)。在右冠优势循环中,后降动脉(PD) 起始于右冠状动脉(RCA) , 在左冠优势循环中, PD起始于回旋动脉(Cx) (B) 。注意在左冠优势循环的情况下, 右冠短小、右房室沟(RAVG) 空虚是正常现象,不要与右冠闭塞混淆。所示主要分支:AM-锐缘支;D-对角支;OM-钝缘支;PL-后侧支;LV-左心室

图2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横断位解剖结构:近段、中段和远段

图3则采用VR重建显示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3)

图2 冠状动脉解剖分段

横断位重建显示A、左冠状动脉主干(LM) ;B、右冠状动脉(RCA) 近段,左前降支(LAD) 近段和对角支(D) ,以及回旋支(Cx) 近段和钝缘支(OM) ;C、LAD中段,RCA中段和Cx/OM中段;D、RCA远段和后降支(PD) ,LAD远段。心包显示为细线状(D,箭) 。

所示肺静脉:LIPV-左下肺静脉;RMPV-右中肺静脉;RSPV-右上肺静脉。LA-左心房;LAA-左心耳;LV-左心室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4)

图3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解剖的容积重建。冠状动脉和分支:AM-RCA的锐缘支(A) ;Cx-回旋支(B,C) ;D1和D2-第一、第二对角支(B) ;LAD-左前降支(B) ;LM-左冠状动脉主干(B) ;OM-钝缘支(B,C) ;PD-后降支(D) ;PL-起自RCA的后侧支(D) ;RCA-冠状动脉(A,D) ;RVB-右室支(分布于后室间沟远段部分, A,D) 。

心脏静脉:AIV-前室间静脉(B) ;CS-冠状窦(D) ;GCV-心大静脉(C,D) ;LMV-左缘静脉(C) ;PIV-后室间静脉(D) ;PLVV-左室后静脉(C,D) ;RAV-右房静脉直接引流人右心房(A)。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Valsalva右冠窦,走行于右侧房室沟(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通过滚动横断位系列图像可以观察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圆锥支沿右室流出道走行,房室支走行于窦房结的后面(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部),锐缘支/右室支沿右室游离壁走行(图1A),后降支位于后室间隔,后外侧支走行于左侧房室沟内(图1-3)。

左冠状动脉主干起始于Valsalva左冠窦(图2和图3),分出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左前降支走行于前室间沟(左右心室之间),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图19-12)。在大约1/3的人群中,在左前降支和回旋支中间,左主干发出一支中间动脉,走行于左室壁。在1%的人群中,左主干可能缺如,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共同或分别开口于Valsalva左冠窦(图4) 。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5)

图4 左主干缺如

平行于主动脉根部的双斜位显示左前降支(LAD) 和回旋支(Cx) 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缺如,右冠状动脉(RCA) 发出圆锥支(CB)

左前降支有两组分支,一组为间隔支,供应室间隔,另一组为对角支(通常1~3支),分布于左室前侧壁(图1和图2)。

回旋支分出钝缘支(通常1~3支),为左室游离侧壁供血(图1和图2)。

在大约1/3的人群中,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回旋支而非右冠状动脉。有时还能观察到左房回旋支供应部分左心房。

为了定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可根据部位按节段数和节段名进行分类。虽然有几种数字分类系统用于临床和研究,但使用数字可能比较混乱。因此,节段名更实用(图2)。

冠状动脉评价可根据原始标准的横断位图像或在此基础上的正交重建,这些重建图像包含所有信息且避免了重建伪影的干扰。(曲面)多平面和表面重建能在单幅图片中投影出更大范围的冠状动脉(图5),特别有利于了解全貌和快速读片。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6)

图5 冠状动脉全程显示

右前斜(A)和左前斜(D)的三维容积重建和曲面重建(B,C,E,F)在两个纵向垂直方向显示每支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B, RCA) ,左前降支(C, LAD) ,回旋支(E, Cx) 和钝缘支(F, OM) 。注意OM比Cx主干(E)更粗大,这种情况很常见。LM-左主干

为了与CT比较,图6和图7显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解剖切面。有创性血管造影仍然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而且评价管腔不受钙化的限制。但其主要缺点是有创性操作,尽管并发症的风险很低。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7)

图6 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图, 左前斜45°;右图, 右前斜35°) 显示右冠状动脉(RCA) :RV-右室支;RDP-右后降支;RPL-右后侧支;conus-圆锥支

冠状动脉系统解剖与分段(冠状动脉CT相关概念)(8)

图7 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图,右前斜30°,尾位25°;右图,左前斜50°,头位25°)显示左冠状动脉:LM-左冠状动脉主干;LAD-左前降支;Cx-回旋支;OM-钝缘支;LPL-左后侧支;S-branches -间隔支;D-branches -对角支

→ 内容整理自权威译著:《格-艾放射诊断学》

来源:熊猫放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