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远望苍山如海感怀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本来毛主席不打算走,他想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重新打造出一个新的苏区。
周恩来接到毛主席信,连夜赶往毛主席驻地,通宵长谈,终于说服毛主席同意转移。这天晚上,是挽救中国革命非常重要的一个晚上,周恩来又一次为中国革命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经过英勇而又悲壮的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但部队伤亡惨重,从开始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在巨大的损失面前,博古和李德已经不知所措。整个红军内部都知道,再这样任由他们俩瞎指挥下去,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必须有人站出来,为红军、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毛主席又一次站了出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以前那支英勇善战,神出鬼没的红军又回来了。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兵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进占遵义。在这里举行了非常重要的“遵义会议。”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批判了博古、李德的王明“左倾”的错误路线。这次会议成为挽救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9日,红军一占娄山关。
1月19日,红军一渡赤水。蒋介石立即调兵遣将,一面令追剿的国民党中央军迅速跟进,一面令川军、滇军、湘军继续围追堵截。
当时中央红军一开始的战略意图是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一来可以建立新的根据地,二来可以和四面军的同志会师。
蒋介石的高参杨永奉,也看到了这一步。蒋介石根据杨永奉的建议积极部署。
这个时候,情报部门传来了好消息,经过情报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军终于可以破译敌人的电台,然而第一时间掌握敌人的动向。毛主席看到敌人不断增兵、围追堵截,果断的放弃北渡长江的想法。
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
1935年2月25日,红军再次兵临娄山关,这座不久前被红军攻克的天险,再加了防御。
娄山关位于四川与贵州的交界地带,离遵义只有50公里,是贵州重镇遵义的门户,娄山类如失,遵义无险可守。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北拒四川,南扼贵州,为贵州咽喉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就被为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红军经过激战,再次攻克了娄山关,重占遵义。这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外加八个团,俘虏三千多人,是红军自长征以来打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毛主席在战斗结束后,登上了娄山关,极目远眺,千山万岭,层层叠叠。时正值初春,万物复苏,草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毛主席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诗兴大起,写下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词的上阕,描写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当时天刚破晓,地上结着厚厚的霜,加上西风不停的吹,形成了一种肃杀、沉静的氛围。大战还没有开始,就已经不停地撞击读者的内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用的是倒置语法,即:漫道雄关真如铁。隐约含蓄指出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词的下阕,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壮美的自然景色。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多么壮阔、多么瑰丽,远望苍山如海,感怀残阳如血,这是伟人智慧和才情结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