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

《V字仇杀队》于2006年3月17日上映。这部作品改编自同名小说,影片的角色和情节在原著基础上都有较大改动,相比于电影,小说描绘的世界更加充满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本片改编自艾伦·摩尔(Alan Moore)与大卫·劳埃德(David Lloyd)所著的同名绘画本小说《V字仇杀队》。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3)

艾伦·摩尔

● 大卫·劳埃德(David Lloyd)

英国漫画家,出生于1950年。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漫画创作,曾为Halls of Horror、TV Comic和漫威英国创作。正是他将盖伊·福克斯的脸部肖像设计成有着特大的笑容、透红的双颊、开开往上翘的八字胡、以及下巴上有着细细尖尖垂直胡须样子的风格。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4)

大卫·劳埃德

相似与创新

在修订剧本的过程中,当时编剧沃卓斯基兄弟(现在已经变姐妹了)删减了一些故事情节使全片更加紧凑,并将影片的故事背景转移到了不久的将来。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不削弱原著的主题。

事实上,主创们大概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扬弃摩尔在原著中所要表达的主题。雨果·维文曾表示:“艾伦·摩尔的作品针对的是过去的事情。原著漫画讽刺的是撒切尔时代的英国……而我们的电影针对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和原著的故事本质上是不同的。”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5)

原作在Warrior杂志刊登时的封面

由于自己既未参与剧本写作也未曾指导影片的拍摄,摩尔坚持与这部影片划清界限。最终也确实如摩尔所愿,他的名字并没有在影片的片尾字幕中出现。不过原著漫画的另一位作者与漫画绘者大卫·劳埃德却对影片对原著故事改编抱支持态度。他不仅对电影的剧本表示赞赏,还讽刺说摩尔只会欢迎毫厘不差地按照他的小说拍摄的电影。

艾伦·摩尔认为影片的故事情节存在着不少漏洞。他还一再申明该片曲解了他的原著作品。他认为影片并不是对原著中人类政治的两大极端无政府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对抗的反映,而是当下美国新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争斗的大银幕版本。

同时,摩尔在原作的刻画中试着留有含混的空间,没有直接的对法西斯主义者进行夸张讽刺的描绘,而是尽量描写成真实丰满的角色。原作中的“北方之火”是通过合法的选举上台,而非电影中那样利用了病毒武器。

很多角色也有很大的改动,原作中的V更加残酷无情,而电影中的V会对无辜者的死亡怀有怜悯。伊维的转变过程比电影中更加激烈,并在电影最后不仅完成了V的计划,同时继承了V的身份。电影中的芬奇对V怀有同情,而原作中他一直努力阻止V,为了了解他的内心甚至不惜服用LSD迷幻药。戈登在原作中是收留伊维的犯罪分子,而不是电视节目制作人。独裁者的名字则从亚当·苏萨(Adam Susan)改为了亚当·苏特勒(Adam Sutler),意为影射希特勒(Adolf Hitler)。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6)

影片剧照

V依次摧毁的建筑也和原作中有所不同。在原作故事的一开始,他在1997年11月5日最先炸掉了国会大厦,接下来是伦敦刑事法庭。六个月后,V闯入政府的广播站,发表无政府演讲。1998年11月,V毁掉了政府的通讯和监视中心。在最后的行动前,他被芬奇警官击中,身受重伤,最后死在伊维怀里。伊维则随后作为新的V,炸毁了唐宁街10号。而在电影中,V最先炸毁的是伦敦刑事法庭,随后侵入BTN电视台,最后才在一年之后在伊维的帮助下炸毁了国会大厦。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7)

英国国会大厦

时代背景

原作的背景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的未来英国(原作创作于80年代)。在1983年工党胜利后,核武器就被从英国去除。在80年代的一场核战争中,世界的大部分被毁灭。而在限制核攻击下,英国得以保持完整。一个名为“北方之火”的极端右翼法西斯党派上台,通过控制媒体、组织秘密警察、建设异见者集中营等手段控制了整个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供给食物。当在故事开始时的1997年,政治冲突已经结束,集中营结束了任务被关闭了,公众都很满意,直到一个无政府主义革命者的出现。他自称V,靠着不可思议的战斗能力和变化多端的诡计,开始了一个周密残忍的计划,希望展开复仇并打倒现有的政府。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8)

原作中的北方之火海报,标语有所不同

相对地,改编电影的故事背景则设定在21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在长期的冲突中已经被分裂,“圣玛丽病毒”肆虐整个欧洲。英国则在“北方之火”的统治下成为一个法西斯警察国家,政敌、移民、穆斯林、同性恋和其他“不受欢迎”的人群都会被送进集中营。这时,一个自称V的怪人,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在故事中出场了……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9)

原作中的北方之火海报,标语有所不同

创作经历

影片的制作团队中有许多人来自于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制作班底。早在1988年,黑客帝国系列的制片人、本片的制片人之一乔·西佛就从艾伦·摩尔手中购得了他的两部作品《V字仇杀队》和《守望者》的改编权。而黑客帝国系列的编剧兼导演、该片的幕后制作者沃卓斯基兄弟多年来也一直是《V字仇杀队》的忠实粉丝。1990年代中期着手拍摄《黑客帝国》之前,他们就根据原著小说的情节写出了一份电影剧本草稿。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后期制作期间,他们又拾起了这部早已完成的剧本,并决定由詹姆斯·麦克特格作为影片的导演。他们三人对原著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些内容正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之下最热门最富争议的话题。而詹姆斯·麦克特格曾指出,在准备拍摄《V字仇杀队》期间,他从影片阿尔及尔之战中得到了颇多启发。

在影片拍摄期间,为了保障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顺利拍摄本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从特拉法尔加广场及白厅到国会大厦和大本钟之间的区域被封闭了三夜。每晚的封闭时间从午夜时分持续到次日凌晨五点。这还是这一在安全上极其敏感的区域(区域内有唐宁街10号和英国国防部等机构)第一次为方便电影拍摄实施封闭。当时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儿子尤安·布莱尔(Euan Blair)还曾为剧组工作过一段时间。据称尤安为他们拍摄这部空前的巨制提供了不少帮助。布莱尔因这一事件以及影片的敏感内容还招致了来自于下院议员大卫·戴维斯(MP David Davis)等人的批评。不过,影片的制片方否认尤安·布莱尔参与影片的拍摄与为拍摄影片破天荒地长时间封闭上文提及的区域之间有任何联系。他们坚称为了在拍摄期间获得封闭这一区域的许可,他们前后花了九个月与14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与机构进行谈判。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0)

特拉法尔加广场

制作完成之后,由于电影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了大量对1605年11月5日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的隐喻,因此影片原计划于2005年11月5日公映。影片的宣传语也是“记住,记住11月5日”("Remember, 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不过最后影片的公映日期还是被因故推迟到了2006年3月17日,这也让影片在市场营销方面损失不少。大部分人猜测这与2005年7月的伦敦地铁爆炸案有关。不过制片方否认了这一说法。他们声称推迟公映日期是为了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影片后期制作中的视觉特效部分。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1)

2005年7月伦敦地铁爆炸案

电影角色

V

在原作中V是一个带着面具的无政府主义,精通爆破、遁术和黑客技术,并且在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样渊博。在某次试验中,40多个人被注射了名为Batch 5的化合物,V是其中唯一的幸存者,并因此产生了细胞的变异,拥有了异乎寻常的力量、反应、耐力和对疼痛的忍耐力。而在电影中,V同样有出众的身手、渊博的知识、不俗的品味,还更多被塑造为一个浪漫主义的自由斗士形象,不如原作中残忍。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2)

V

伊维·哈蒙德 Evey Hammond

原作伊维中是一位因贫困险些沦落为妓女的16岁的火柴厂女工,被V从秘密警察手中救下。因为北方之火的暴行,她失去了每一个亲人。在遇到V之后,她逐渐理解了他,并最终接过了他的使命。电影中,伊维则是国家电视台的员工,并且从一开始就有反政府倾向,与V的关系也不如原作中那样复杂。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3)

伊维角色海报

亚当·苏特勒 Adam Sutler

原作中名为亚当·苏萨(Adam Susan),独裁者、北方之火的领袖。在影片中,被改名为亚当·苏特勒(Adam Sutler),意为影射希特勒(Adolf Hitler)。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4)

亚当·苏特勒

埃里克·芬奇 Eric Finch

在原作中芬奇是英国的调查部长(Minister of Investigations)、新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总督察。他是个实务主义者,相对更站在政府一边,因为他希望能在稳定、有秩序的社会中工作,而不想生活在混乱中。他光荣、体面,元首也因为他可靠又缺乏野心而信任他。但他最终实现了对自己的认知,表达了自己作为北方之火暴行的同谋的悔恨。在电影中,他最后理解了V,没有阻止伊维最后的行动。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5)

埃里克·芬奇

彼得·克里迪 Peter Creedy

D主席,秘密警察(the Finger)的头领。原作中他希望能取代逐渐不再强势的元首苏萨,却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6)

彼得·克里迪

名词解释

火药阴谋 Gunpowder Plot

火药阴谋发生于1605年,一群亡命的英格兰乡下天主教极端分子计划在11月5日的国会开幕典礼时炸毁英国国会大厦,杀死现场的英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家人及大部分的新教贵族,但最终阴谋在计划执行前数小时流产了。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7)

火药阴谋

反叛者由于詹姆士拒绝给予天主教徒同等权利而大失所望。他们希望通过火药阴谋引发叛乱,从而使詹姆士的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Bohemia)能够成为一个天主教领袖。罗伯特·盖茨比(Robert Catesby)策划了这个计划,决定由爆破专家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执行。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8)

计划的参与者

最初,反叛者可以租到一间与老上议院(House of Lords,国会开幕典礼将在那里开幕)相邻房子的地下室,并准备挖出一个通向上议院地下室的地道。但后来他们却租到了上议院地下室。

蒙特伊格男爵威廉·帕克(William Parker, 4th Baron Monteagle)于10月26日收到了匿名信,得知了这一阴谋。他将那封信交给了国务卿罗伯特·塞西尔(Robert Cecil)。

1605年11月5日晨,一位名叫托马斯·奈维特(Thomas Knyvet)的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突袭了上议院地下室,发现盖伊·福克斯正在其中,守着36桶火药。福克斯在严刑拷打之后招供出其他反叛者的名字。1606年1月27日,他在国会大厦对面被处决,先绞死,而后砍头、剖腹、焚烧内脏,最后分尸。盖茨比在拒捕时被杀死,其他反叛者也很快被逮捕并被处决。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19)

盖伊·福克斯

阴谋的流产对英格兰天主教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使得天主教解放(Catholic Emancipation)全面停止:天主教徒们只得再等待200年直到获得近乎同等的权利。

之后每年的11月5日称为盖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英国人庆祝阴谋的流产,通常会燃放烟花、点燃篝火、焚烧象征盖伊·福克斯的草人。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0)

盖伊·福克斯之夜庆祝活动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1)

盖伊·福克斯之夜庆祝活动

“请记住11月5日,炸药、背叛、阴谋。”(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影片中出现的这段台词也是出自英国流传的有关火药阴谋的歌谣。

主创揭秘

演员 | 娜塔莉·波特曼

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1981年6月9日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美国演员。13岁时,她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拍戏的生涯。

娜塔丽·波特曼为了演好拷打场景里的伊芙·哈蒙这个角色,剃光了自己的头发。2006年3月,她以客座讲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还引用了电影《V字仇杀队》中的内容。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2)

娜塔莉·波特曼

社会影响

由于原著作者艾伦·摩尔并没有参与本片的制作。因而,制片方能够从影片中剔除原著漫画中的一些有关无政府主义和毒品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2006年热门政治议题。由于影片内容在政治上相当敏感,本片不仅引起了持不同政治观点的观众关心,也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及政治群体中有不同意见。

影片因2005年7月伦敦爆炸事件被推迟上映,之后上映日期定为2006年3月17日(恰逢美国出兵伊拉克3周年),这一举动受到了不少批评家和观众的欢迎。

盖伊·福克斯面具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本片推出之后,有着八字胡及尖胡须风格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在国际间被多个针对政治人物、银行和金融机构表达抗议的团体所广泛使用。这种风格的面具不仅为个人隐藏了身份及保护脸部,还展现了他们对共有目标理想的承诺。

网络骇客组织团体“匿名者(Anonymous)”便在2008年反对山达基教会的抗议活动中使用这种风格的面具肖像,也曾在世界各地其他的反政府、反体制的示威游行中使用过,使得该面具成为该组织众所周知的象征符号。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3)

洛杉矶山达基教会总部外的组织成员

此类事件中,著名的还包括:

2009年,由于英国爆发了国会议员“津贴门”丑闻,抗议群众戴着面具于5月23日在国会外引爆了一桶假火药。

2011年所发生的威斯康辛州抗议事件、以及随后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和持续进行的其他占领运动,使得作为民众反抗象征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在国际间频频出现。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4)

占领华尔街运动

2011年10月,社会运动人士、“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在参加占领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抗争活动时就戴了盖伊·福克斯面具,但在警方的要求下又把它脱了下来。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5)

戴面具的朱利安·阿桑奇

2012年1月,在反对波兰签署《反仿冒贸易协定》的抗议活动中可见到盖伊·福克斯面具的使用。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6)

反对签署《反仿冒贸易协定》的波兰政客

2012年6月10日在印度孟买,一群穿着一身黑并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的100名“匿名者”组织成员及大学生在阿萨德广场聚集,抗议印度政府对互联网的审查制度。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7)

印度的抗议者

2011年2月,因受到阿拉伯之春的鼓舞而爆发了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动。活动中,巴林的抗争群众就使用了盖伊·福克斯面具。然而,在同样为波斯湾国家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作了禁用该面具的决定后数月,巴林政府于2013年2月也下了类似的禁令。巴林工商部声称,禁止进口其所称为“革命面具”的盖伊·福克斯面具是因为顾虑到“公共安全”。这项《美国之音》所形容为“不寻常”的决定,似乎标志着政府最近正努力镇压已有两年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然而,一名英国的维权人士及《独立报》的专栏作家萨缪尔·马斯顿(Samuel Muston)则认为禁令的影响不大。《麦纳玛之音》(Manama Voice)则报导说,在禁令下达后,抗议活动中使用面具的频率反而增加。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8)

巴林的抗议者

2013年5月,沙特阿拉伯政府禁止进口盖伊·福克斯面具,并称若发现有人在市上销售将予以没收。伊斯兰事务部表示,该面具是“造反及报复的象征”,并警告伊玛目及家长们“这些面具会被用来煽动年轻人去颠覆国家安全并扩大混乱……”2013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建国83周年国庆的前一天,当地宗教警察就严禁人们穿戴盖伊·福克斯面具。

加拿大在C-309法案制定之后,已经禁止在暴乱或非法集会中穿戴面具。违犯者现今可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4年,在委内瑞拉爆发的抗议活动中,示威的群众就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其中之一便是涂有委内瑞拉国旗颜色的盖伊·福克斯面具。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29)

委内瑞拉抗议者

故事之外

CCTV电影频道曾于2012年12月14日晚间22:00播放该片(CCTV6改名为《V字别动队》),且全片一刀未剪,引发网民热烈讨论。有媒体报道称,该片曾因有“极强的政治隐喻性”而一直被封禁,此为该片首次在大陆播出。但实际上在2006年央视曾在电影频道《今日影视》栏目中介绍过该片,并曾于2007年将该片在付费频道“第一剧场”内播出,之后也有视频网站给人免费观看。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这部影片想要做的并不只是打一剂鸡血,也并不是给无能之人制造一场无序的狂欢。而是让更多人去思索自己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

回忆小熊面具(这个面具你一定很熟悉)(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