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

去年6月的上饶,上饶又一次迎来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梁晓声先生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参加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会龟峰江廖肖作家公寓开业。梁晓声先生70多岁了,加上身体本身就不怎么好,从北京坐高铁到上饶,再到弋阳,对于他老人家来说,可谓是长途跋涉,辛劳有加,只是为了上饶一千多名女子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为了中国承担母亲角度的女性文学素养,还是欣然前往,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三清女子文学会的支持和对乡村作家公寓的赞同。“真、善、美”是是一切文艺、学问的最远理想,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也是一部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有幸在上饶三次接触了梁晓声先生,既听了梁晓声先生的讲座,也读了一些梁晓声先生的作品,细细回想起来,觉得梁晓声先生真是文如其人,值得我们格外敬重,也应该是我们学习之榜样。梁晓声先生其人有什么特点,总结起来无非有三: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2)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3)

一是真。真实是作品的生命,也是做人的基石。梁晓声先生是很率真的。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说他来上饶并非是上饶山水吸引他,而是一支执着追求文学的一群女子吸引他,他要探究,为什么上饶这块土地会诞生三清女子文学会,并且一千多名女子加入其中从事文学采风创作,一直坚持着,这是他看重的地方。梁晓声先生经常强调:“一个民族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一个母亲之间的竞争”,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而少年的最好教育者就是生之、养之、教之的母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母亲承载着一个民族复兴的重任。另外,梁晓声先生从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常说他是“平民的代言人”,很朴实,很平凡。还有梁晓声先生会把自己的过去如实讲述给大家,毫无隐讳,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真实的梁晓声。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4)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5)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6)

二是善。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也是一部作品所表现的正义情感。与人为善,是梁晓声先生最本质的特征。梁晓声先生从小就受到文艺作品的熏陶,“善”这个种子就在他幼小的心灵生根,并伴随他的成长而发芽、结果。梁晓声先生小时候看了很多自己以前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书,那你读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雨果和狄更斯,你读他们书的时候,就是有一种强大的,使你难以拒绝的人道主义的力量。梁晓声先生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母情深》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短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末世预测,十分深刻。这些作品都无不例外的表现了梁晓声先生善良的品德。 特别是梁晓声先生近期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对农民阶层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调研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对策。这也充分展现了一位作家对弱势群体、社会平民的情怀,这种善是根植于梁晓声先生的内心。梁晓声先生相信——“精神变物质”这一句话。对于“好人文化”和好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好人文化”如果影响了某些人,善良会沉淀在他们的身体里形成物质性的好人基因。那么他们的下一代一出生便也先天具有好人基因了,亦即民间所言“善根”。梁晓声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 2008-2010 年创作《知青》的过程中,梁晓声先生确乎是将他的“好人文化”之理念全盘地“种牛痘”般地刺种在那些知青人物的心里了。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7)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8)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9)

三是美。美感是一部作品带给人的一种感受,也是一个人给社会带来的一种享受。它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的统一。梁晓声先生这种“为人为善,让世界充满爱”的内心情感,与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以及个人的行为是相统一的。这种近乎完美的统一,让我们更加觉得梁晓声先生是一位可亲可爱的人。他生活朴素、为人朴实,他是努力通过作品来引导大家从善,要有正义感受,要有大爱。梁晓声先生三次入饶,都非常低调,看不出来是一位知名作家,他为大家上完二个多小时的讲座后,一口水都没有喝,有部分带头孩子的文学爱好者抓住梁晓声先生讲座完的休息时间要求他与小孩合个影,而这时已极其疲惫梁晓声先生仍然有意弯曲并降低自己的身躯与小孩并行站在一起,微笑地面对镜头,留下自己最美的身影,要不是旁边有位人“梁老师太累了”的提醒,我想梁晓声先生可能连晚饭都不想吃,提早休息了。还有梁晓声先生在台上认真讲述的真情,为文学爱好者筌名、合影等,这些慈祥、认真、从容的形象让我们难以忘怀。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0)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1)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2)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3)

“真、善、美”是人生一辈子的追求,也是梁晓声先生至今的真实写照。一个青年时代的偶像,一个现实真实的梁晓声老先生,让我觉得“一个人让记住不容易,但最难的是忘掉一个人更难”,这个人就是梁晓声先生,再次告别梁晓声先生很难,但我记住了梁晓声先生留下的三个字,那就是“真、善、美”。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4)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5)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6)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7)

梁晓声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