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发展史上和杜诗创作史上(唐诗赏析之聂夷中诗公子家)

公子家

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这是一首典型的讽刺诗,具有非常强烈的阶级批判色彩。

此诗作于唐朝末年,当时统治阶级腐朽成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十分严重。富贵人家的公子们不学无术,却可以子承父业,延续家族权势和地位。这些纨绔子弟从小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愚味无知却骄奢淫逸。诗人对他们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

唐诗发展史上和杜诗创作史上(唐诗赏析之聂夷中诗公子家)(1)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公子家的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花,从花园到公子精美的楼房(唐代青楼指达官贵人家的豪华楼房),道路两旁也全是娇艳的花朵。百花竞芳,争奇斗艳,十分美丽,但当我们把这满园鲜花放在诗作的时代背景下来欣赏,就会发现公子家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的花园美景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朱门酒肉臭,门内鲜花铺路,门外垂死挣扎,白骨露于野。作者虽然未写,但读者可以看得见浮华假象下面的民不聊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唐诗发展史上和杜诗创作史上(唐诗赏析之聂夷中诗公子家)(2)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不知道什么时候,鲜花下长出一株禾苗,公子以为是影响鲜花生长的杂草,赶紧命令家丁把这可恶的草连根拔掉。纨绔子弟就这样禾草不辨,因为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们对稼穑之事一无所知,对民间疾苦更是漠不关心。管中窥豹,从这样一件小事足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已经彻底腐朽。

最令诗人不满和愤懑的是这些安逸舒适的“花”们,一方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有资源野蛮生长,一方面又对没有多少生存空间,卑微到“花”下艰难生长的“禾”赶尽杀绝。“花”,就是愚昧无知的贵族公子们,“禾”则是诗人。

本诗虽短,但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寥寥数语,如一幅幅漫画,形象地描摹出唐朝未年统治阶层的奢靡浮华,辛辣地讽刺了寄生虫一样的富贵公子们的腐朽愚昧,深刻地批判了善恶不分、贤愚不辨、是非颠倒的病态社会,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的强烈愤慨和深恶痛疾。

唐诗发展史上和杜诗创作史上(唐诗赏析之聂夷中诗公子家)(3)

后记:这篇文章完全是为儿子所写。不清楚为什么,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竟然喜欢《公子家》。第一次见到这首诗,他就饶有兴趣地读了几遍,背了下来。此后我们每次交流诗歌,他都必提《公子家》。昨天期末考试,今天把这篇文章作为假期礼物送给儿子。

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批判色彩太过鲜明的诗,绕来绕去绕不过阶级分析,有些不合时宜。

聂夷中由点及面的批判从文学角度,从时代背景来说都没有错,但今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单纯的看以禾为恶草这件事,或许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常识性认知错误。

唐诗发展史上和杜诗创作史上(唐诗赏析之聂夷中诗公子家)(4)

比如很多城里人出外见到麦田都会惊讶地大呼:“好多的韭菜呀!”可笑但不觉可恨。

而当晋惠帝听闻天下灾荒,百姓无粮,饿殍遍野时,好奇地问出那一句:“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却成为昏聩痴顽的典型例子,被人们嘲笑了1700多年。

现在,当一些父母说没有钱买什么的时候,又有多少小孩子会问:“为什么不用手机支付呢?”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甚至一些大人,确实没有机会见到农村或是其他一些专业领域里的事情,这里面可能有些还是常识性的东西,不知道可能会闹出一些笑话。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真的没有什么,因为我们真的无须什么都知道。就比如我们去饭店吃到一道好菜,我们记住这家饭店就好,而不必向厨师询问菜谱回家烹饪出一样的美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