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没有更新(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弱点了)
通过一段吐槽视频网站会员的小品走红之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但观看了节目全程,有少部分观众的反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导师很有趣,但后期太加戏,有些表演的确不咋地。
在这些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种演员类节目里面,我们看到过一些对专业演技的探讨。而正如马东所言,他这个节目最难做的就是,在节目名称里面,已经定义了“喜剧”二字,也就把观众预期提高了。
这就和《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一众不同了。
第一,对题材提出了要求,得是喜剧,剧本不符合类型还不行。
第二,还对质量提出了要求:不好笑就是失败了。
于是,在节目里面我们看到,所谓的“主席团成员”(导师的别称)不遗余力地传递一些专业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这些概念在这档喜剧大赛的节目被前所未有地提出来了。
漫才
指的是两人表演的脱口秀。一个负责当吐槽,一个负责装傻。
真要说和相声有什么区别,可能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来。
素描喜剧
音乐喜剧
于和伟定义了一段表演叫“音乐喜剧”,但演员说,喜剧都有故事,只是有音乐、有舞蹈、有调度,还挺难的一个事儿。
唱歌简单,但是唱得合理,还要唱得有意思,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挑战。
狗坨子表演
演员的解释是,一种表演状态。这个词就是口头表达,出自《周六夜生活》,愣来、开心,没有任何理由的喜剧,比如“出租车的摇头三人组”,想玩啥玩啥。
除此之外,在第一集里,我们还看到的术语有:
喜剧电影
正剧演的喜剧
造出这些词,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看得出,节目的目标,就是去用评判标准不怎么统一的比赛,去探索喜剧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既然喜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我们不如把这个难度给他明确,用一些术语让观众“不明觉厉”。
类似的操作,在《中国有嘻哈》刚出世时也有过。在那个节目里,让观众认识了flow、单押、双押、puchline,其实也是这个逻辑——通过提高节目专业程度,来增加表演的信念感,和观众的认可度。
但是喜剧本身就是有反专业因素在里边的。纵然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笑点,但好不好笑,都是一种感性认知。
理性认知再多,可能也抵不住一句:“就是生理好笑”!
这个节目也面临这样的困境,正如马东说的那样:把喜剧节目做得像个专家节目,挺悲哀的。
“老要看门道,这多悲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