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1)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2)

一个人和一座城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3)

——纪念沈从文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我爱上凤凰古城,是因为沈从文先生,我为他的灵魂深陷于此。

从他那质朴纯美的文字中感悟到湘西的美,沧桑的美。尤其在他的《边城》中更是感知沈从文的唯美。虽说《边城》中的边城并非凤凰古城,但他所创造的美无不是凤凰古城的化身。可以这么说,凤凰古城的今天,是与沈从文先生分不开的。

游古城,是与沈老对话,是与他有关湘西的文字作一次相遇。卸下生活中沉重的假面具,来到凤凰,触摸古城,感受她纯朴的本色,领悟她是怎样以自然从容的姿态抵挡千百年来岁月的侵蚀而依旧柔情似水。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4)

❖凤凰古城 刘伟/摄

爱上凤凰古城,缘起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是他,让我们回归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纯情愫,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旧保持一份最纯真的人性之美。于是,我走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从文自传》,带着多年的渴望,带着一路风尘,终于在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走进梦魂萦绕的古城。

凤凰,美如其名,新西兰诗人艾黎在遍游中国之后断言:凤凰是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古城的风光,如一幅淡描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画,那种幽雅、甜美、纯净,令人陶醉。先生的文字正是由这种美浸染,方显单纯和质朴。那灵秀的文笔,细腻的描述,又何尝不是缘于古城山水与人文的馈赠?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5)

❖沱江泛舟 张术杰/摄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古城处于沱江河畔,四周群山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饮云吐雾、漱玉飞花,足可览吟,是诗人展示才华的绝好去处,也是画家获取素材的必经之地。凤凰的美与丽,绝不仅仅是一河一楼,还有山和街,亦有洞和庙。如阡陌的巷道纵横交错,走进任意一条,都会令你明白什么是曲折,什么叫幽深,什么叫宁静。脚下光滑的青石板,高高的烽火墙,在两边严实地遮蔽着。古砖古岩,飞檐翘角,布满了弹洞枪眼。石板巷很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人行走。街巷里有挑扁担的庄稼人,有卖小吃的少年和如织的游人,有零零散散的画架,画家们对着这些古老的建筑忘情地画着。

沿街走到沱江边,那些密密匝匝的临江吊脚楼一个挨着一个,一个遮着一个,古古旧旧地悬挂在高高的河崖之上。河面,人们架着小船在江中泛游。沱江净而静,宛然一个温柔的女人静卧其上,展示她优雅的风姿。凤凰古城依山傍水,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它像一首诗,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江中,水中景色如梦如幻。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6)

❖凤凰古城 刘伟/摄

那天细雨霏霏,远山云雾缭绕如坠入仙境。在县招待所的三楼阳台上,我支开画架,尽情挥洒笔墨。也许是天之灵气,画作也传神,虽似与不似之间但得其精粹。陌生的地方才有风景,多年后,细细想来乐在其中。

凤凰的美还在于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富有灵气的凤凰人。苗家土汉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朴实,他们勤于治事、敢于进取,崇文尚武,人才辈出。这里有抗英名将郑国鸿,有民国第一位内阁总理熊希龄,有著名作家沈从文,有著名画家黄永玉……美在自然,美在人景和谐。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7)

❖1977年的沈从文——彭娟/摄

在我心中,沈从文故居和沈从文墓地是凤凰最值得去的地方。

从文故居位于古城南的中营街,木瓦结构,小巧精致,古色古香。先生少年当兵,没正式上过学,他的成就世界瞩目,除了勤奋外,应得益于家乡凤凰给予他的灵感和才情。如果没有古城凤凰的滋养,恐怕也就没有沈从文的精美篇章。

自沱江泛舟而下,穿过清澈蜿蜒的江水,来到城外的南华山下,弃舟登岸,可直奔沈老墓地。这是中国文坛巨星的归宿地,普通,简单,低调,亦如沈老的为人。一块2米多高3米多宽的天然五彩石下埋着沈老的骨灰。沈从文不在乎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对名与利,是那样冷静与淡泊,对荣与毁是那样忍耐与宽容。他的豁达,他海纳百川的胸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他的精神,与家乡凤凰的古典、浪漫和坚韧不拔的气质融合在一起,使得当年困顿于北京的他矢志不改,克服重重困难,终成一代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的大家。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8)

❖晚年时期,沈老伏案写作。(照片由湘西州老年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庭茂老师收集整理)

沈老以他独到的思索去“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沈老对他小说中的芸芸众生都寄予了仁者的深切同情与理解,并用文学的语言把自己对人的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思索人,思索社会,写出了千古名篇《边城》、《萧萧》、《长河》等。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沈老思索的呼吸声,他以独特的哲学思索深刻剖析着上世纪三十年代都市生活的变异与病态,对城市文明进程中的黑暗给予冷嘲热讽;又以一种对故土的偏爱和深情,对湘西山区人们的生活作了真实写照讴歌。

沈老13岁离开家乡凤凰,及至86岁寿终,魂归故里,岁月沧桑,风尘万里,一生思索,从未停止。我伫立在他的五彩石墓前看着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沈老的一生是思索、追求理性的一生,这些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也使他积淀了超人的智慧。我想,从文先生的碑文不是一个文人的自傲,而是一颗明净的心对生命的真情告白: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从文带着对故乡的深深眷念,永远地回来了。

悦读这座城(一个人和一座城)(9)

来源|团结报

作者|覃正波

编辑|刘娜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