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幕后细节(探访破冰行动原型村)
民警进村抓毒犯遭大批村民围堵、宗族大佬把持村务带头制毒……热播国产剧《破冰行动》因惊险的故事情节引发人们对禁毒工作的关注。这一故事取材自2013年年底的广东“12·29”大规模剿毒行动,剧中“毒窝”塔寨村的原型之一是一夜之间缴获近3吨冰毒的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近5年多来,记者多次现场采访,目睹博社村的变迁。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博社村探访。
这里曾是“制毒村”
海边现在是连片鱼虾塘
在博社村,记者看到,昔日曾堆满制毒垃圾、污水横流的道路两旁,如今是一片片长得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荔枝林;海边滩涂上那些曾经加工制造冰毒的窝棚,已被改造成连片的鱼塘、虾塘……
除了随处可见的禁毒标语和悬赏通告,来访者很难将这里与著名的“制毒村”产生联想。在老村后山,一个新修整的公园取代了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山。家住附近的蔡雄说:“以前这里晚上黑咕隆咚的,现在成了村民最喜欢的地方。”每天晚饭后,村民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健身、聊天,处处欢声笑语。位于村西北角的甲西镇中心小学,新修了围墙、校门和操场。不仅外流的学生陆陆续续回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外村学生来这里就学,在校生从300来人增长到近800人。
广东警方在博社村开展剿毒行动(2013年12月29日摄)。 新华社发(警方供图)
与电视剧结局发生多场枪战截然不同的是,这场行动尽管惊险,但并没有遇到太多反抗。在现场参与指挥的一名民警说:“一个毒犯床边有手雷,枪放在枕头边,但我们行动迅速,从破门到抓人,他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整个行动没有流一滴血。”
潜入毒窟勇士
曾有人出200万买他人头
“和电视剧相比,我们的侦查工作要艰难得多。”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林卫东说。林卫东是当年潜入毒窟化装侦查的十大勇士之一。林卫东曾参加“雷霆扫毒”行动的秘密侦查工作,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仍感慨万千。当时,他因业务精湛、政治过硬被挑选为行动侦查队的一员,与其他10多名精干警力一起开展对博社村制毒窝点的摸查工作。
博社村内建筑密集、格局凌乱、间隔狭窄,全村没有门牌号。村内道路狭小不便,除两条贯通该村南北可行驶小汽车路段外,其余路段只能通行三轮车、摩托车。
“我们每天凌晨4点在揭阳集合,早上6点到达博社,在村内停留一个小时后就赶紧撤出。”林卫东说,为了不暴露秘密行动,结束当天的侦查后,他们还要像往常一样回单位上班。博社村内耳目重重,侦查民警经常会被摩托车手尾随,并被询问。林卫东和同事们两人一组,分乘不同的摩托车,按预定的侦查方向,秘密接近各个制毒的老宅、平房等目标。为了不被发现,他们经常要化装侦查。
危险的时刻也经常发生。他还记得在一次侦查中,正好看到有人在屋内戴着口罩制毒。制毒人员被发现后立刻摘下口罩,打电话让帮手来“干掉”林卫东。林卫东和另一名同事立刻掉头,在被追杀中摔伤。
经过2个多月的侦查,侦查组终于摸清了博社村内的地形和制毒窝点的分布。收网当天,林卫东带领200多人的队伍精准找到6个制毒窝点。“收网行动后,有人要花200万元买我的人头。”林卫东笑着说,但既然干缉毒这行,就要无所畏惧。
电视剧《破冰行动》中林耀东的原型——博社村原党支部书记蔡东家曾经的在建豪宅成了烂尾工程。 新华社发
“毒战”并未结束
禁毒是久久为功的事业
《破冰行动》以林耀东等人被捕、判刑为剧终,但现实中的“毒战”并未就此结束,而是铲除“毒瘤”的开始。随后两年,汕尾市通过启动问责和案件倒查,查处了106名党政干部及公安干警,其中不少人曾是毒犯的“保护伞”。
近3年来,陆丰又有多名党政和基层干部因禁毒工作不力被查处,其中3名镇委书记、1名公安局副局长和1名派出所所长因禁毒工作落实不力先后被免职。
2018年底,陆丰摘掉了“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地区”的“毒帽”,但禁毒工作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当地着力构建长效禁毒机制、防止“毒祸”卷土重来,其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尽快帮助群众找到就业的路子。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在当地举行了多场招聘会,同时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点对点招聘,帮扶吸毒人员再就业,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已达到95%以上。
“一旦盲目乐观、不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毒品犯罪可能卷土重来,必须要有危机感。”陆丰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禁毒是久久为功的事业,当地将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广大群众从正道谋正业,不断接近“天下无毒”的目标。
来源:北京晚报 据新华视点 《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流程编辑:王宏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