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科普知识讲解(那些你不了解的艾滋病知识)

01. 吃了滴有“艾滋血”的大盘鸡会感染HIV吗? B

A:会,这是血液传播

B:不会,但是不卫生

【解析】“大盘鸡滴血传播艾滋”的谣言,和“网上冲浪”这个词差不多同龄,最近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来,我们把HIV的传播途径复习一遍。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 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所以敲黑板了: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餐具、饮水、食物而传染。自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以来,国内外没有一例经食物传播艾滋病病例的报告。


02. 下面哪种性行为方式感染HIV的风险更大? C

A:无套阴道性行为接受方

B:无套阴道性行为插入方

C:无套肛交性行为接受方

D:无套肛交性行为插入方

【解析】先来看看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数据:

艾滋病科普知识讲解(那些你不了解的艾滋病知识)(1)

在性行为传播中,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接受方感染 HIV 的风险最高。肛肠粘膜是单层柱状上皮,薄而娇嫩,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 HIV 的靶细胞,肛交时极易引起粘膜损伤造成病原体从肛门、直肠破损处侵入,直接进入血液,造成感染。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各位小可爱:这些数值是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数据模拟,实际场景中感染概率会受到其他性传播疾病、性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03. 如果两个人刚刚都用HIV试纸检测了,都是阴性,可以无套吗? B

A:可以的,艾滋不会凭空产生

B:不一定,需要考虑到窗口期的存在

【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窗口期”。所谓窗口期,就是HIV病毒进入人体,直到能被检测出来的时间。

既然是“直到能检测出来的时间为止”,也就是说在窗口期内,很可能HIV检测结果是阴性。虽然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到,但一样具有传染性。

目前关于“窗口期”的长短,说法很不一致。原因是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体内出现抗体的时间长短可能不一。能否检测出艾滋病抗体,一方面取决于人体抗体的浓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检测抗体方法的灵敏性。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试剂的灵敏性越来越高。绝大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第4~8周之间,体内可以检测出抗艾滋病病毒抗体。几乎所有的人在感染发生3个月后可以检测出抗体。


04. 下面哪种行为可能会增加HIV传播的风险? A

A:性行为前灌肠(灌肠是动词)

B:包皮环切(割包皮)

【解析】这道题许多小可爱可能会因为自身的错误经验而答错。

作为动词的“灌肠”,是许多肛交被动方都会尝试的事前准备。而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性行为前灌肠会使MSM(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感染风险增加2.8倍,乙肝和丙肝的感染风险增加2.3倍,衣原体、淋病的感染风险增加2.2倍。灌肠这件事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科学的灌肠会导致肠道出现伤口,从而给HIV、HCV(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提供了入口,大大提高了性病的感染风险。

男性包皮内部黏膜上存在很多HIV的靶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CD4 T细胞、巨噬细胞等,而割包皮正是切除内包皮,这大大降低了插入方感染HIV的风险。由于包皮覆盖龟头,使其不容易得到清洁,容易发生感染、溃疡。性行为容易造成包皮和龟头的摩擦损伤,导致HIV的感染。而包皮环切术大大减少了这种摩擦损伤风险。


05. 性行为后第二天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是感染了HIV吗? B

A:是的,这是HIV急性感染期的症状

B:不是,是否感染不能通过症状判断

【解析】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有了类似症状并不代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首先要考虑的是流行病学史,即是否有过高危行为,但做出诊断依据的是实验室检测结果。  

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没有一个症状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一一对应,因此不能只根据发热、腹泻、肺炎、乏力、皮疹、鹅口疮等一两个症状就断定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目前唯一的诊断依据是艾滋病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即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所以对于那些仅根据症状就怀疑甚至于断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抓住那些仅有的证据到处咨询。想得到确定结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到具备诊断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

06. 下面哪种行为属于艾滋病高危行为? A

A:性行为前使用rush、0号胶囊

B:饮用艾滋病人的尿液

C: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

D:和艾滋病人舌吻

【解析】使用rush、0号胶囊等新型毒品后,容易发生无意识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是否有正确使用安全套,所以属于艾滋病高危行为。至于其他三个选项,错选的小可爱建议再复习一遍HIV的三种传播途径。


07. 只口交不发生插入性行为,就能远离HIV吗? C

A:能,只要不在口腔内射精

B:能,没有人仅仅因为口交就感染了HIV

C:不能,所以口交也推荐戴套

D:不能,口交感染HIV的风险非常高

【解析】口交感染HIV的风险非常低,但也不是没可能,而且如果“插入方”的精液或者前列腺液中有足够的HIV,无论是否在口腔中射精,都有可能将病毒传至“接收方”口腔导致感染。想要详细了解口交感染HIV的风险,请看:《只口交不啪啪,就能远离艾滋吗?》。


08. 对方说他没有艾滋,我怎么才能确定他真的没有? D

A:看他身上有没有疹子

B:看他的检测结果报告

C:当场给他做一个HIV快速检测

D:和他形影不离待6周,再做检测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非常实用的情景题,考的是各位小可爱的安全意识。首先排除A,因为不能通过症状判断是否感染。后三个选项再一次涉及到了“窗口期”这个概念:不选B第一是因为无法确定对方检测后是否发生了高危行为,其次无法确定对方是在窗口期外做的检测;C也同理;只有D可以排除窗口期,保证检测的准确度。


09. 艾滋病虽然暂时无法治愈,但事前事后都可以预防,对吗? D

A:是的,事后服用紧急阻断药以降低感染风险,即暴露后阻断(英文简称PEP)

B:是的,事前定期服用预防性药物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叫暴露前预防(英文简称PrEP)

C:是的,但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HIV的方法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送分题!遇到这种题选D就对了。C不用多说,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暴露后阻断(PEP)和暴露前预防(PrEP):

PEP 是英文“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的缩写,中文翻译是“暴露后阻断”,是使用HIV治疗药物(也称抗病毒治疗药物)对已经发生了HIV高危行为的HIV阴性人员进行短期治疗以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治疗方法。原则上来说,使用的药物和治疗HIV感染的药物类似,也是三联药物成分组合,但是疗程不同,HIV治疗为终身治疗,而PEP的疗程仅为28天。

PrEP 是英文“Pre-exposure Prophylaxis”的缩写,中文翻译“暴露前预防”,是指在接触HIV之前通过提前服用药物预防感染HIV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感染HIV的风险。PrEP是一种生物学预防干预措施,主要针对没有感染HIV但有高危行为的人,通过服用适宜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旨在预防或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简而言之,如果你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可以在事后寻求PEP;而如果你处于HIV感染风险较高的状态,可以在事前采用PrEP;但最好还是在性生活过程中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10. 如果和感染者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最晚在几个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有效? D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解析】研究表明,HIV进入到人体后,约会在72小时内感染T淋巴细胞(CD4和CD8细胞)。PEP就是通过抗病毒药物杀灭HIV,从而预防HIV感染人体T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可是争分夺秒的一场赛跑。

因此,启动PEP的原则就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高危行为后的24小时内,不超过72小时。

你能答对几题? 单选

0人 0%

1-3题

0人 0%

4-7题

0人 0%

8题以上

文章来自荷尔研究所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