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开头的和尚起到什么作用(红楼梦中的木居士)
《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领着他饮过“千红一窟”的茶,“万艳同杯”的酒,翻看了金陵众女子的命运薄册,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最后还和警幻仙子的妹妹可卿同房,领略男女风月之事。
梦中过了几天之后,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忽而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宝玉正彷徨,警幻仙子就警告他,不要再往前走了,赶紧回头要紧!
警幻告诉宝玉: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警幻怕宝玉堕入迷津,劝他回头,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只听见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将他吓醒了。
这段情节可能大家读到过,但大家是否考证过,迷津中的“木居士”和“灰侍者”是什么意思?
其实戚本旁有夹注:特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木居士”和“灰侍者”是一个比喻,指的就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现在我们用这两个词形容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失去了生命力,毫无生机。但是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和我们今天的理解大有出入,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槁木死灰”其实是一种非常高的修道境界。
这段话是出自《庄子·齐物论》,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文中的南郭子綦是一个得道高人,颜成子游是他的学生。
这一天南郭子綦靠着桌子坐着,抬头向天、缓缓吐气,神情淡漠,好像失去了灵魂。
颜成子游问老师:“你这是怎么回事呀?,难道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一动不动就像枯萎的树木一样,难道一个人的心神也可以一点生机都没有,如同死灰一样吗?您今天靠着桌子坐的神情,与之前不太一样呀!”
南郭子綦听到学生这么问,很开心,说:“你问得很好,今天我做到了‘丧我’。你知道吗?你听到过人籁,却不曾听到过地籁;你听到过地籁,却没有听到过天籁!”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就是从这里来的,在《庄子》中,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只有得道高人才能到达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丧我”。
什么是“丧我”?
丧我,就是失去自我。
但是失去自我并不是没有主见,没有灵魂,而是打破了“自我”的局限性,让自我和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宇宙合而为一了。而只有失去了自我,你才能听到“天籁”。
何谓“天籁”接着,南郭子綦给颜成子游解释了什么是“天籁”。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子游问:“请问它们究竟是什么。”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竹萧所吹出的乐声。那请问什么是天籁呢?。”
子綦说:“所谓天籁,乃是风吹万种孔窍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使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于各个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鼓动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
其实南郭子綦给颜成子游讲的道理就是“齐物论”。
什么是“齐物论”?齐物论的中心思想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种意见,各种观点也是平等的,是没有好恶美丑的,但是由于每一个人固有的观念,每一个人自身的性格、癖好、人格的不同,所以从每个人眼中看去的世界,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象、意义、美丑、好恶。
当我们能够放下“自我”,以开放的态度去听每一种意见,去接受它们本来的样子,去理解形成它们的原因,也就能明白这个世界是不存在高低贵贱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物也是平等的,不同的意见也是平等的。
但是要参悟这一点非常困难,难就难在要“丧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庄子告诉我们:要放下自我,摒弃判断、爱憎,去除成心,消除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人生、宇宙。
曹雪芹的用心“丧我”对于初涉世事的贾宝玉来说,无疑是不可能的。但是曹雪芹非常高明地将伏笔埋下,他并不是在暗示贾宝玉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趁早死心算了,而是在为后文贾宝玉“悬崖撒手”做伏线,贾宝玉必须要经历所有这些温柔富贵乡,经历与大观园女孩子们的真挚情感,经历与林黛玉之间的深刻情愫,经历贾府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到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巨变,只有这样,贾宝玉才能完成他的“齐物论”,最后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顿悟世间一切的本质,以至于能够放弃世俗的一切,甚至于放弃爱过、恨过的一切,遁入空门。
由庄子入道
在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贾宝玉第一次将宝玉拿出来给薛宝钗看,作者写了一首诗来描写这块幻化为通灵宝玉的石头: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在这首诗旁边有甲本侧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由此可见,曹雪芹将庄子“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看做了入道的法门。
在曹雪芹眼中,这个花花世界,这个看似美好或丑陋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迷津”,只有“木居士”和“灰侍者”才能渡过它,不被它伤害,不受它的影响,保持自性的完整和纯粹。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历劫,不管你是像贾宝玉这样的富贵,还是如刘姥姥那样的贫穷,从“齐物论”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是平等的,世界提供给每个人机会是平等的,如果贫穷能让人卑贱,那么富贵也能让人骄慢,贫穷和富贵同样都是迷津,只有放下自我重要感,放下分别心,你才能真正了悟人生的意义,到了那时,你自然不会有爱和憎,不会有怨和悔,不会有得与失。
因此我认为曹雪芹的思想,其实和庄子是一脉相承的,尽管书中有多处提到儒家、释家,道教、佛教,书中也有许多出家之人,但从思想源流上来说,曹雪芹最认同、最喜欢的无疑是庄子的道家思想,在《红楼梦》中有多处提到庄子,这一点以后再继续展开分析。
作者:MENG
头条号:话梦空间
MeRead
#红楼梦# #我说红楼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