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字的认识(重新认识文字会更好的帮助你写作)
先来看一下论语学而篇的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今天来试着理解下第三句中核心的字”愠“。先来看一下”愠“的字形变化。
说文中解释”愠“:怒也。
哈哈,挺开心的事,为啥会有情绪呢?我们继续来试着解读解读。
在挖掘这个字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一个词”愠怒“,看样子古人对生气的状态是有一个大致等级的。
恼怒、愤怒。生气的意思。据《灵枢·通天》说:“见人有荣,乃反愠怒。
根据字形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
囚字,只是后期在文字简化的过程中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日“。至于为什么,我们还得学习了以后再给大家解答。
但是通过”囚“这个元素,”人困其中“。我们其实多少能揣测些古人的用意。这里”困“并不是单单的困于空间内,也存在一种困于其心的深层意思。
那我们继续看”愠“表达情绪,应该一目了然。”是闷在心里的一种怒。“和”怒发冲冠“不同,和”怒不可遏“不同。
现身想象一下,我们其实不缺乏这种情绪,当朋友的言论立场,和你不符时,别人的观点言论和你想法相违背时,我们是不是会闷在心里”愠“之。
那结合上下文,那如果生了闷气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下一篇再来分析。
愠,怒也。——《说文》
愠,恨。——《苍颉篇》
舞斯愠。——《礼记·檀弓》。注:“犹怒也。”
愠而不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宅兹园中(兹园书院)
陪读是家长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再成长的过程。我们要认真的付出,我们要以榜样的样子付出!我们现在不付出,我们现在不认真,将来也会不得不付出,不得不认真。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悲摧的残局。
父母双方教育理念一致,愿意学习并成长,认同兹园书院教育理念,能尊重孩子和书院的正常教学安排,身体发育正常,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