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为人之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原创: 高鸣余 熙华国学堂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为人之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1)

上一次讲了《中庸之道的不明与不行》,我们会发现“中庸”其实渗透在每一处生活细节中,就像“他者”一样,不管你如何决定如何做,“他”都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如此重要,所以紧接着,这一次课就讲如何做到“中庸之道的明与行”,这也是《中庸》这部国学经典原著清晰的逻辑思路再一次体现的印证。

那到底怎么做呢?老师总结了以下三个步骤:素其位、积跬步、必受命。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为人之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2)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好分内的事,不要胡思乱想。那什么叫作分内的事?我认为首先得搞清楚这个“位”到底是什么。上一课讲到,中庸是一个动态的轨迹,那么这个“位”其实就像“中”一样,随着环境、际遇、能力、心态的转变而转变,而“分内的事”就是当下你能做的事。我记得以前曾在网上看到一副图片,有三个人看围墙外的风景,一个站在地面的只能踮着脚看到一点;一个站在金钱上的可以看到全部;还有一个站在一堆书上看到的已经是云层之外的景色了。

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如果你看到的是和风丽日,别人说不定已经看到即将变天的预兆;如果你看到的是刮风下雨,又怎么会知道云层之后其实都是阳光呢?所以,孔子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君子首先从自己的本位出发,不错位。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当下的能力和精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以待时机。

有一句话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这里的有准备,除了“素其本位”,还有第二要素就是“积跬步”,“积跬步”取自于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庸》相对应的原文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然后还采用了周朝礼制建立的例子。周武王在祖父王季、父亲文王两代人不断的努力下,才在晚年建立了周朝,而他的继任者成王又在其叔父周公的辅佐下,将周朝的礼乐制度推向新的高度。这可以说是“积跬步“最典型的例子了。而我想一开始的王季,应该并没有想到百年之后会是周礼的天下,他也只是在做当下他能做的事。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为人之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3)

所以我觉得,“素本位”和“积跬步”是相互影响的。随着前赴后继的开创、学习,视野会不断开阔,思想层次也会不断提高,可以说每积一跬步,“位“就相应转换一步,能做的事会随之增加广度和高度。就像前面说的三个人看风景的例子,谁也不是天生就站在高位,都是从地面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而爬到高处的人,如果以为这就是顶峰而固步自封,那展现在他面前的将又是一堵新的墙。所以说”本位“跟着“积跬步”而转移,而“跬步“又随着“本位“的转移而不断加深。形象点说,就像地球在太阳系中螺旋上升,而太阳又在银河系中螺旋上升一样,”素本位“和”积跬步“作为”中庸之道明与行“的两大要素,就是一个立体前进的动图,而下一步”必受命“则动图中的界线。

这里的“必受命’指的是承担你所处的这个”位子“的责任。从”积跬步“一步步走到高处的人,更能体会那些在不同位置的人的心境,从而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大家都能”素本位“。有些大公司的空降兵,有着光鲜靓丽的头衔,却常常呆不长久,主要也是因为对公司每个职位职能并不完全了解的缘故,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改革,却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职位越大,责任越大。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担当和能力,改革无法成功不说,自己还势必要回炉再修炼一番才行。所以,”必受命“是责任,也是让你”不过之“、”不远复“的一种提醒。

所以,中庸之道的明与行,简而言之的步骤就是:做好自己本位的事、踏实笃行、有责任有担当。这不是一条单行道,他们高低起伏,相辅相成。像“他者“一样存在的中庸之道,每个人都在追求的明与行,让我们就从”素本位“开始做起吧。 ( 本文为《大学中庸熙解》学习心得。 作者为熙华国学院大学中庸师资班学庸三期在读学员。 国学师资班报名微信咨询: 13052578113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