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

词语的谦敬色彩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古人的祭祀对象一般分为几类?都有哪些祭祀活动?

自古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除了封禅、社日、祭祖等活动外,还有祭灶、祭妈祖等。

正文

我们很多人在发言结束的时候,都会说“感谢大家的聆听”,以此来表示自己谦虚的态度.但是,在一次教师入职面试的时候,凡是这样说的应聘者,我都在综合素质一项中给减了分,为什么呢?

词汇本身是有色彩的,这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谦敬色彩等。这些色彩,正是汉语词汇丰富、意蕴万千的重要因素。其中仅敬辞谦词就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变幻多姿,饶有趣味。敬辞、谦词的使用,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屈己存人的美德,讲究礼节、礼仪的风范,也显现了汉语词汇丰富的语言特点。

词语的谦敬色彩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1)

敬辞谦词,用于称谓己成为体系。敬辞如:“尊”字一族,就有“尊君”“尊驾”“尊夫人”“尊兄”“尊姓”“尊府”等;“令”字一族,就有“令尊”“令堂”“令兄”“令爱”“令媛”等;“华”字一族,就有“华诞”“华翰”“华章”“华堂”“华宗”等;“贤”字一族,“贤弟”“贤侄”“贤契”“贤桥梓”(称呼对方父子)等。这些无论是称呼对方,还是称呼对方的人事物,都表现了对对方的溢美赞扬。古人在称呼对方极尽赞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谦称自己,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如:“愚”字一族,就有“愚兄”“愚弟”“愚见”“愚意”;“贱”字一族,就有“贱体”“贱息”“贱内”;“家”字一族,就有“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姐”等,“舍”字一族,就有“舍弟”“舍妹”“舍侄”等。敬辞谦词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往往相互对应,称呼对方的身体为“贵体”,称自己则为“贱体”;称对方的生辰为“华诞”,称自己则为“贱辰”;称对方的子女为“令郎”“令爱”,称自己则为“犬子”“犬女”。

词语的谦敬色彩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2)

敬辞谦词不仅使用于称谓,在其他人际交往中,敬辞谦词也大量存在,如请别人接受礼物为“笑纳”,而别人馈赠为“惠赠”;两人相会为“幸会”;请人指正自己作品为“雅正”“斧正”;可以说在日常交际中,对于大多数事物,都有相应的敬辞与谦词。仅以书信的祝颂语为例,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用于父母的有“恭请福安”“叩请金安”等,用于长辈的有“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等,用于师长的有“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等,用于平辈的有“顺祝时绥”“即问近安”等,用于同学的有“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等,用于编审人员的有“肃请编安”“即颂编祺”等,用于学生的有“并询学安”“敬问学祺”等。因此,我们在使用书信祝颂语时,一定要根据相互之间的年齿辈分以及对方的职业身份选择恰当的词语。

词语的谦敬色彩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3)

千百年来,敬辞谦词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即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用法。如“足下”一词,初与“阁下”“殿下”“陛下”“执事”为一族,均用于下对上的敬称,下级对于上级不能直接称呼,因此转而称呼对方的“执事”(办事人员),“足下”“阁下”“殿下”“陛下”均为“脚下、台阶下”之意,用于代称对方的侍从人员,进而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说“古人称呼简质,如足下之称,率施于尊贵者。盖不能自达,因其足下执事之人以上达耳。”而在《战国策》中“足下”已开始出现用于上对下的称呼,如“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常侍足下,岂可得哉!’”,到了三国时期,“足下”一词大幅度贬值,平辈之间、上级对下级使用“足下”表示敬称的大量出现,从而完成其作为敬辞的演变过程。

词语的谦敬色彩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4)

再如“臣”一词,作为谦词起初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臣”的本意是指奴隶,《说文解字》中说:“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诗经·小雅·北山》中则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的“臣”,指的就是国君所统属的臣民。因此,春秋之前谁都可以自称为“臣”,秦汉之际,一直沿用,如:“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这里的“臣”是刘邦尚未称帝前,其准岳丈与刘邦讲话时的自称;延及汉武帝,则有了严格的限制,禁止官员对诸侯称臣,否则处以极刑,自此,“臣”的用法固定下来,朝廷官员对皇帝可自称为“臣”,否则皆有僭越之罪。  

词语的谦敬色彩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5)

敬辞与谦词,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使用者的文化素养,也体现了汉语的鲜活丰富。新中国以后,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敬辞谦词一度销声匿迹,代之以“同志”“师傅”,这反映了时代的历史特点以及人们以政治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也使汉语失去了丰富多彩的韵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文化生活品位的提升,国学的逐渐复兴,敬辞谦词又重回语言平台;但是,误用现象极为普遍。比如对“家”和“舍”的使用往往混淆,其实这两个是相互补充的一组谦词,我们要掌握“家大舍小”原则,即,“家”用于称呼自己亲属中比自己年长者,而“舍”用于称呼比自己年幼者。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不会出现“家弟”“家妹”“舍兄”“舍姐”这样不伦不类的称呼了。

论语中常用的词语(论语说文之四十七)(6)

敬辞谦词多变幻,探寻其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了解历史风貌,汉语的变迁。同时,也可以增添我们对汉语学习运用的兴趣。

本期试题

“感谢您的聆听”中“聆听”一词错在哪里?在这样的语境中,该用哪一个词来替代“聆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