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教育出最好的孩子(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长)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长题记: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做最好的家长教育出最好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做最好的家长教育出最好的孩子(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教育出最好的孩子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长

题记: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可以这样说,在世上真正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是很少的,如果非要说有,哪也是极个别家长对自家孩子在学习上可能是实在心灰意冷了,但在孩子的做人要求上可能一直也不会放松的。特别是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出现后,胎教热、早教热兴起了,这无比说明家长是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的。

随着民办学校由于起始阶段的掐尖招生,民办教育的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认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是拼尽全力也要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在孩子整个求学阶段,尽最大可能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甚至是书包的整理都是我们家长在完成。

但事实上,我们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在民办学校享受着当地最优质的教育后也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究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造成的。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孩子学说话、学会表达表情、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穿衣、学会洗漱、学会简单的计数、逐步学会待人处事和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正是通过父母或家里的亲人的言传身教,孩子才会有了情感、有了自己的判断事非的初步能力、有了自己动手的能力、有了学会与人相处的初步能力、具备了初步学习的能力等诸多的初步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再好的学校和再优秀的老师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家才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因此:教育的根在家

在六七十年代时,人们生育的愿望普遍较为强烈。姊妹三四个是常事,那个时代的人由于处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很多工作:如种粮、如修水利、修路、建房、工厂工人的工作等主要还是依靠体力活完成,国家的教育也不发达、不普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高(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在为解决吃饱饭而拼搏,更本没有钱去改善生活质量,更谈不上对教育的重视,优生优育更是不可能)

随着,我国改革的实施的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实现了小康,因此优生优育提到了重要位置,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三大热点之一。

因此,当下“生一个孩子容易,但养一个孩子很难”已成为年轻人的共识,年轻人也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正是基于此,现在年轻的人在有了孩子后,总会想方设法的争取留下一人在家专门照看孩子,成为“保妈”或“保爸”。

人们还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因此各种“早教机构”出现了,“早教热”也在一定程度的兴起。各种胎教也在兴起。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成长的第一次区分就是从“家”开始,要不为什么都是老天赐予的小天使,为何有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一切平平?

其实,作为父母要把“家”看作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要从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庄稼成长离不开水、肥料和土壤,那么孩子的成长的水、肥料和土壤在哪儿呢。我想说:孩子成长的三大元素在家

智慧的人培养孩子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由于自己的不努力,没有什么文化水平,也没有什么真本事,不能给你物质和人脉上的资源,我们已经悔了,但后悔是没用的,事上没有药可治后悔病,你的将来和现在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了。”

解析:这个说法也我曾说过我家孩子身上,主要是不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培养孩子自己的责任心,也把责任还给孩子,让他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事后,当我的孩子懂事了,他就理解了父母的做法的良苦用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解析:这句话,就教孩子做人的,做人要守住中华民族的主要道德底线,要孩子在做人处事中,始终要把德放在首位,这是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做人的标准。

我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就教育他,不能拿人家的一针一线,不要贪图小便宜,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很好玩时,自己也想玩,就和人家借,如果不借,不能强取或者偷。实在不行,想什么玩具,回家与父母说,如果父母在能力所有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你的要求。

其实,我这也是在培养孩子另一个原则,就是做事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能超能力范围做事,否则容易犯错外,还可能使自己受到较大的伤害。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

解析: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和最无尽的爱!因为父母是不可能跟随孩子的一生的,父母终究是要离开孩子而去的,作为父母就必须考虑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独立面对一切问题的能力。而这就需要父母要放手,要让孩子去闯(但开始手中一定要有一根无形的绳牵着,防止孩子跑偏,这根绳的种类因人而异)。

当我的孩子上在学时,我就对他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个大学生了,你要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很多事情要不会独立处理,直到你实在不能处理了,你可以打电话咨询我,我也只是给你提供意见和建议,最终决定权在你。另外在需要人民币时,你必须告诉我(因为他还是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这必须是我提供,这也是我的一个无形的绳,当他打电话需要钱时,我可以和他聊聊天,通过聊天中发现一些信息,根据信息判断其状态)。

而同样的问题,如果用以下三句话来教育孩子,教育的结果就截然不同: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

解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父母包办一切,孩子成为了一个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孩子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最终结果就是父母辛辛苦苦的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无责任心、无担当意识、无亲情意识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如果不行,回家告诉父母,父母替你摆平”

解析:这看起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是孩子的保护伞,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实际上是助长了孩子胆大妄为的不良风气,使孩子丧失了基本的做人准则,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最终培养出来的可能是缺德的孩子,是牢房中的孩子。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谁,你靠什么来养家糊口,拿什么来养活自己和你的孩子,到时后你不要来找父母,找也没用。”

解析:这句话看起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在告诉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后果,是逼孩子要好好学习。但浅层次中认真分析:这种爱是有条件的爱,不是真对孩子的真爱。将来孩子即使有出息了,他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会浓,甚至也会说这样一句话来怒父母:我的生活是努力来的,你的生活也要靠自己努力。那么父母到底如何做最好呢?我认为:父母要把自己当成一种职业,一种教育的职业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根是家,而对于孩子来说,家的关键人物、核心人物、起主宰作用的人物、家的经营者是家长。

孩子教育的根在家,那么作为家长也就是孩子的监护人、养护人、呵护人、教育人。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家长也是一种职业,是一个多重职业身份的人。是保姆、是父母、也是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温暖、和谐,亲密”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父母恩爱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父母除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外,父母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时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是:“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时父亲在儿心中的形象是:“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20岁时父亲在儿子的认知中是:“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时的形象是:“‘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35岁时的形象是:“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时的形象是:“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时是:“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时是:“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这个故事给人的哲理就是:父母的经历、生活、对事非的处理、对人情冷暖的看法等就是一本耐读的书。当孩子们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见识、修养、品行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还要做好孩子的“终身老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