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

清太宗皇太极和宸妃海兰珠的生死相随

第一位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海兰珠的原名叫哈日珠拉、乌尤黛,(海兰珠的满文含义是:我所珍惜珍爱的人)万历37年公元1609年出生于蒙古科尔沁,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比她大4岁。

海兰珠入宫后深受皇太极的专宠,两人的感情极深。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的时候,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是四妃之首。

公元1637年,宸妃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的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天下。崇德六年,宸妃不幸逝世,死后与皇太极合葬在清昭陵。

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2)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庄妃晚嫁给皇太极9年。宸妃海兰珠可谓是宠冠后宫。

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有名后妃经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东宫宸妃。以《诗经》中象征爱情及女子美貌的佳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3)

关雎宫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4)

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地位仅次于她的姑母,皇太极的正宫皇后。

在皇太极的众多后妃中,皇太极惟独钟爱宸妃海兰珠。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的两个女性已经嫁给了皇太极,姑姑居中宫,享“椒房之尊”,二侄女为永福宫庄妃。

后来在一次亲戚会面中,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随母朝见皇太极,皇太极见海兰珠长的漂亮,就生了爱慕之心,于是顾不得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已纳了一后一妃,还一定要娶这位美女。

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十月十六日海兰珠隆重出嫁。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于是,后宫中出现了一姓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新鲜事,皇太极对这三位后妃恩宠有加,其中尤以宸妃海兰珠最受宠爱。

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的时候,并非是豆蔻年华,但是她长得很漂亮。宸妃肌肤如玉,又有一种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且温婉贤淑,所以更加受到皇太极的青睐。

此时的皇太极已过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岁。崇德元年公元1635年,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太极封她为“东宫大福晋”,位居四妃之首。东宫赐名为“关雎宫”,取名关雎也是对海兰珠容貌的赞美。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公元1637年7月,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皇太极因此大赦天下,隆重庆典。宸妃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

皇太极开疆拓土,称雄东北,加之宠爱的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很是得意。可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只活了两岁,还未来得及取名就夭亡了。

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海兰珠所遭到的打击尤其严重,整日郁郁寡欢,忧闷成病,一病不起。

崇德六年九月公元1641年9月13日,宸妃传来病重的消息,17日夜里一更时分病逝。宸妃海兰珠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立即日夜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雎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

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多日不食不眠到23日昏迷,言语颠倒,数度昏死过去,几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

宠妃去世,特别的谥号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八,宸妃初祭,皇太极亲笔写下祭文,皇太极下跪奠酒,宣读祭文。崇德七年正月初一公元1642年元旦大典,由于宸妃之丧被视为国丧而停止庆贺。

崇德六年十月二十七,赐给宸妃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火化,初暂安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

崇德六年十一月十一,皇太极因思念宸妃,再次失态痛哭。

宸妃死后不到两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亥时公元1643年8月,皇太极驾崩,魂追宸妃而去,皇太极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迁葬到昭陵妃园寝内。他们终于可以在死后永远得长相厮守在一起了。皇太极对宸妃海兰珠的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皇太极和海兰珠经过天作之合、天人永隔、最后相见于黄泉的爱情在千古流传中也是一则佳话。

顺治帝福临和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至死不渝

第二位 董鄂妃(孝献端敬皇后)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5)

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出生于辽宁,清世祖顺治帝的皇贵妃,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是中国最后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董鄂妃天资聪颖,精书法,好史书,性仁爱,识大体,深受顺治帝的专宠。她时常提醒顺治帝要认真批阅奏折,并细心照顾顺治帝的饮食起居,也不时为犯错之人求情。

公元1660年董鄂妃去世,追封为孝献皇后,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女儿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

董鄂氏自幼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和文雅书卷气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而且悟性极高,很快就受到了顺治帝的专房之宠。

福临对贤妃董鄂氏的六宫专宠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6)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正式被册为“贤妃”,仅过一月有余,顺治便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

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这年顺治福临19岁,皇贵妃董鄂氏18岁。封董鄂氏为妃并颁诏大赦天下,这在大清朝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典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由此可以看出董鄂氏能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福临的专宠,他们之间是产生了纯粹的爱情。

每次顺治帝看奏折的时候,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

顺治帝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顺治帝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

顺治帝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后,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

他们之间的真挚感情,并非是卿卿我我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地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帝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福临,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董鄂氏虽然位在皇后之下,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氏实权长期与孝惠后并存,但是皇贵妃董鄂氏却是尽到了皇后该尽的职责。

也因为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皇贵妃董鄂氏才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尽管如此,董鄂氏依然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

董鄂氏病中三年的时间里,虽然身体虚弱,面容憔悴,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氏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尽谦和恭敬,孝惠章皇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

顺治十四年冬天,顺治帝去南苑,孝庄皇太后身体不适,皇贵妃董鄂氏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孝庄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

因为这件事,顺治帝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廷议废掉孝惠章皇后之位,另立董鄂氏为皇后。董鄂妃听闻后,长跪在顺治帝面前,磕头请辞后位,哀求顺治帝不可废孝惠章皇后的位置,顺治帝这才作罢。

痴情父子历史重演

悲剧再度发生

公元1657年11月12日,董鄂妃为顺治帝诞下皇四子,顺治帝欢喜至极,马上就大赦天下,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

皇四子出生,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董鄂氏所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皇四子出生的时候,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顺治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

顺治帝还举行了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之后更是大赦天下。在清一代因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也只有皇太极的皇八子以及顺治的皇四子,父子二人各自创造了一个清代第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公元1658年2月25日还在襁褓中的皇四子便夭折,顺治帝追封为和硕荣亲王,丧葬逾制隆重,还为和硕荣亲王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了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

皇贵妃董鄂妃原本就体弱多病,亲生的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更是身心俱疲。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8月19日,一代佳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贵妃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的承乾宫中,时年22岁。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帝,妾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谨以妃礼”还未说完便仙逝了。

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顺治帝以皇后规格为董鄂氏举办了一场独特的葬礼。

死后极尽哀荣

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

皇贵妃董鄂氏崩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追封加之谥号,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皇贵妃董鄂氏薨逝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长时间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独一无二。

顺治帝亲自给董鄂氏定的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因为不系帝号,她也成为了唯一一个独立的皇后谥号,简称为孝献端敬皇后。

“献”字谥号:聪明睿智曰:献 ,智哲有圣曰: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 。从谥号也能看出顺治帝对董鄂氏的偏爱,评价最高的。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太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遗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一起烧掉的还有两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宫殿(冥宅),连同里面的珍贵陈设。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董鄂氏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自从董鄂氏去世后,内政事务堆积,都等着顺治皇帝来处理,每次做事就更加怀念董鄂氏,悲伤不能自已。

帝又常感叹和董鄂氏有伉俪之缘,却不能一起走完人生,可悲可叹。只有顺治帝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帝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宫中事务以前都是皇贵妃董鄂氏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

顺治帝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多达四千字,内容十分丰富。

顺治皇帝经过痛失爱子,痛失至爱的变故,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时间,顺治帝染上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逝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他们的遗体都是被火化了在死后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乾隆帝弘历和孝贤皇后富察氏的伉俪情深

第三位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7)

富察氏,公元1712年出生,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

富察氏,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乾隆对其敬服,钟爱异常。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自统领,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了这位端庄秀美文静的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

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长春仙馆作为她们夫妇在圆明园的居处,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富察氏生下弘历的长女。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富察氏生下次子永琏,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不幸的是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追谥为“端慧皇太子”。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富察氏生下弘历的第三女。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驾崩, 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册立富察氏为中宫皇后。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为了表达对富察皇后的爱意,登基后,富察皇后在紫禁城赐居住在长春宫中,在圆明园时就赐居住在长春仙馆,将与自己名号相匹配的地方赐给爱妻居住,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孝贤皇后册文

册文曰: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四月初八,富察皇后生下皇七子永琮,正值(如来佛祖诞辰)子时出生在长春宫,是乾隆帝的嫡次子,乾隆帝有意立皇七子永琮为太子。

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皇子因出痘夭折,只有二岁,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特别赐谥为:悼敏皇子。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为哲亲王。

和哥哥端慧皇太子永琏一起安葬在了朱华山太子陵园内,三座地宫并列排开,紧密相连。中间石券埋葬着乾隆八年早亡的端慧皇太子永琏,而左侧石券埋葬着这位2岁的哲亲王。

两个儿子的接连夭亡却彻底击垮了富察皇后的精神,她也日渐消瘦。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乾隆帝奉崇庆皇太后,带着富察皇后一起东巡,谒孔庙、登泰山。

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的孔庙。第二天,在孔庙举行了盛大的释奠典礼,这一天还谒了孔林。二月二十九日,他们还登上了东岳泰山。三月初四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六日这天,他们游览了历下亭。三月初七日,再一次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就在当晚亥时,富察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

三月十四日,乾隆帝亲自护送皇后的梓宫先回到天津。皇长子永璜在此迎驾。三月十六日未刻,皇后的梓宫到达通州,暂安在芦殿内。在京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通州。

乾隆皇帝命令皇子们在皇后的梓宫前祭酒,举哀行礼。当天戌时,皇后梓宫到达京师,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员、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齐集,缟服跪迎,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梓宫于富察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内。

历史上谥号由皇帝丈夫亲定的后妃的有:文德皇后长孙氏、文元袁皇后、成穆孙贵妃、清孝贤皇后、清孝全皇后。

三月二十五日,富察皇后的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暂安。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亲为富察皇后定谥号为“孝贤”,五月二十一日行册谥礼。

乾隆十三年五月,乾隆帝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对皇后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说明了赐谥孝贤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赐给皇后的谥号,都是先由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臣们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而孝贤皇后的谥号,乾隆根本不理会内阁,直接由皇帝赐给,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

这在清代,实无前例,表现了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的深情厚意。并且他指出这是因为“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自己如此做“非私恩爱偏”。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孝贤皇后梓宫于裕陵地宫。

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简称为孝贤纯皇后。

弘历和富察氏的伉俪情深

模范帝后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8)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9)

弘历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但是在乾隆帝的众多后妃中,富察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帝的宠爱,是清朝历史上帝后里的模范夫妻。

乾隆帝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便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即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足以证明乾隆对于其他嫔妃没有真挚的感情可言。

乾隆帝的诗中由多次由衷赞美和怀念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其风姿绰约。但做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

乾隆诗歌中对她有“绝伦轶巾帼”的褒扬,“绝伦”表示同类中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者。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

乾隆对于富察皇后家人的赐封更是超出常制,傅恒与福康安是清代少有的非宗室王,时人载福康安“生平所受恩宠,亦复空前旷后,冠绝百僚。”

富察氏一族也是清代外戚恩泽最为优渥的家族,《清宫词》所记载的:“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

孝贤皇后去世时所乘的青雀舫曾保留了她最后的体温,乾隆皇帝竟然命令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船舶体积十分庞大,而城门门洞狭窄,在没有起重机械的古代根本无法进城。为了保留这艘船舶,皇帝想把城门楼拆掉。还是礼部尚书海望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命人即搭起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上设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费尽力气,终于将御舟运进了城内。

乾隆帝在痛失嫡子,丧失嫡妻以后,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

用一生来怀念孝贤皇后

乾隆十三年三月,富察皇后病故后不久,失去爱妻的悲恸,使乾隆皇帝对高士奇在上面怀念亡妻的跋语多有感触而横图触景痛难禁。

乾隆帝虽是坐拥天下的九五之尊,也一样有失去爱妻后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怀,他直言不讳地写道:“夫人虽贵贱不同,其为伦常之情则一也”。全诗为:再题牟益捣衣图用高士奇旧题韵。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于德州,乾隆帝服缟治丧,从此开始了他的祭奠活动和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

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怀念之情,不仅反映在他充满感情的诗文中,也表现在对皇后主持的唯一祭典先蚕礼上。

清代的先蚕礼就是由孝贤皇后首祭,而祭蚕的阳春三月又恰是皇后的祭日,故而引发乾隆帝的伤怀。

在孝贤皇后去世十年的时候,乾隆又一次来到泰山,他想起皇后曾与他同登岱顶却染疾而逝,伤心不已,便写了一首诗,命人制成碑置于碧霞祠西碑亭内,整首诗是这样:瞬息十春岩电影,年来忧乐忆从头。谁能石上三生认,且看烟中九点浮。

乾隆帝弘历一生倾心所爱的女人只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

乾隆写给亡后孝贤的诗有上百首,是他所写的数以万计的诗篇中最见真情的佳作,只有在这些诗中,乾隆真正走下了神坛,真正放下了帝王的尊严,尽情地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异性的爱恋。

乾隆皇帝写了很多悼念结发妻子的诗,并且把这些袒露个人胸中隐秘的作品收入《御制诗》出版,让后世子孙和天下文人去评说,对皇帝而言,无疑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乾隆帝是历史上最多产的皇帝诗人,而其中悼念孝贤皇后的诗篇是其全部诗作总数的百分之一。

乾隆四十九年,他74岁,喜得玄孙,也不忘将这一消息告诉富察皇后,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

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乾隆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

乾隆五十五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我与你阴阳相隔,无法把这么多年的经历与苦楚一下子都告诉你。想起当年与你度过的一个个冬夏日夜是多么美好,唯一能够安慰的是,和你相会地下的愿望再过不到二十年就能实现了。

乾隆六十年,他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意思是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嘉庆元年三月初九日,乾隆帝最后一次到爱妻孝贤皇后陵前,乾隆帝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祭奠。这年他已86岁高龄,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整整48年。

望着裕陵前高矗入云的松树,乾隆帝写下了这样伤感的诗句: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乾隆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驾崩于养心殿,享年86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裕陵地宫,他终于又可以和他的爱妻孝贤皇后长相厮守在一起了。

富察皇后短暂的一生都是为乾隆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孝贤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乾隆帝称她的美德为古今的贤德皇后,所以对待皇后的家族也无比宠爱,他们这一对帝后也堪称是一对模范夫妻了。

光绪帝载湉和珍妃他他拉氏的一世虐恋

第四位 恪顺皇贵妃(珍妃)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0)

他他拉氏,光绪二年二月初三公元1876年2月27日出生于北京,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的宠妃,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

长叙有三子、五女。他的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子、四女、五女皆为妾生。其中四女就是瑾妃,五女就是珍妃。

他他拉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猎奇心强。她对皇宫中的繁文缛节、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厌恶,尤其对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极为反感。她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过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

她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她幼年与其姐瑾妃自幼随伯父长善在广州长大。

广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开放最早,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接触最早最多,受影响也最大,思想较内地开放许多。加之长善本人广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进思想的著名人物,这些都对幼年的他他拉氏的思想和个性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她的两位长兄志锐、志钧也都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人物,她的母亲也很开通,整个家庭对她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她的祖父是陕甘总督裕泰,父亲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她的伯父长善是广州将军,直到10岁时与姐姐一起返回北京,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活动。

公元1889年,她与姐姐瑾妃一起入宫,被封为珍嫔,时年13岁,正式成为了光绪皇帝的嫔妃,后来成为宠妃。开始了他们惊天动地的一世虐恋。

有幸入选宫中 成为皇帝的嫔妃

他他拉氏白皙无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聪明伶俐,性格开朗。姐姐稍逊于其妹,显得平平无奇。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9年十月初五日,他他拉氏两姐妹双双被入选宫中成为光绪帝的嫔妃,慈禧太后亲自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的皇后,同时封13岁的他他拉氏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八等后妃中的第五等,次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珍嫔和姐姐入宫。光绪十五年二月十八日,以礼部尚书李鸿藻为正使,礼部右侍郎文兴为副使,册封珍嫔。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1)

册封诏书曰:

朕惟勤宣椒掖。赖淑范以襄猷。彩焕芝泥。沛殊恩而锡命。徽音克副。茂典宜膺。尔他他喇氏。巽顺宅心。谦和表度。赞璇宫之德化。允卜宜家。翊珩佩之仪型。端资治内。兹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懿旨。册封尔为珍嫔。尔其紫庭奉职。无忘宠眷之隆。彤管扬辉。永迓鸿庥之集。钦哉

光绪帝载湉和珍妃他他拉氏的爱情传奇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2)

在光绪帝大婚之后,与皇后不甚亲睦,和瑾妃相处漠漠。惟独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常侍立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光绪帝尤其宠爱,很快就成为了宠妃,演绎了一段真情又悲凉的爱情传奇。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3)

光绪帝喜欢珍妃,一方面是因为珍妃年龄尚小,活泼可爱,阅历较浅所以毫无心计,另一方面是因为珍妃崇尚西学,对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

光绪帝几乎每天都会召幸珍嫔,每隔三四天还会到珍嫔的景仁宫去一次。聪明的珍嫔了解光绪帝处境的艰难、内心的苦楚,对他非常理解和同情。

珍嫔他他拉氏也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计地温存体贴关爱光绪帝,竭尽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温馨和快乐。

珍妃的貌既端庄,性尤机警,又由于出生于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颇通文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更为可贵的是,她写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时写字,也能作画。又漂亮又有才华也是被宠爱的原因之一。她喜欢看书、赏画,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而这些光绪帝也有的共同的爱好就很容易使光绪帝对珍妃动心,而光绪帝对珍妃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常常宠幸于她。

他们像普通民间夫妻一样同桌而食,同床而寝。虽说光绪贵为皇帝,但他也只是一个孩子,珍妃的陪伴,光绪帝以往精神上的压抑也得到了安慰。

光绪亲政后,雄心勃勃的他正想大展宏图,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珍妃有些想法和观点跟光绪一拍即合,二人之间便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珍妃成了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皇妃,二人整天形影相随,如胶似漆。

在光绪帝的眼里,珍妃就是他所喜爱的女子,珍妃在后宫中是与众不同的。光绪宠爱的珍妃一直是这样的。她经常男装等待召唤。

由于光绪帝对珍妃的喜爱,因此用的方法不是太监背送到皇帝寝殿的方式,而是珍妃到光绪帝处理国家政治事务的殿中,被称为“走宫”。

“走宫”是把妃嫔当成心爱的人、知心的人,在皇帝办事的房间里把爱妃宣来。宫廷制度一般处理政事的屋子是严禁妃嫔进内的。

珍妃女扮男装,袍子、褂子,戴上圆形的帽子,后面垂着一条大辫子,一顶玉帽,上面有一个红结,脚上穿着一双粉红色的宫廷靴子。

她可以为皇帝磨墨、捧砚,也可以和皇帝谈论过去和现在,但不能谈论朝政,可以谈论诗歌、书法和绘画,也可以和皇帝下棋,珍妃经常穿着男子的着装,像一个小公子一样,珍妃和光绪帝可以在里边说说话、下下棋、作作诗等。光绪帝敢如此宠幸珍妃,可以知道光绪帝是有多喜欢珍妃了,就连宠幸的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是个最得宠的待遇,是旁人羡慕得不得了的。

光绪帝唯独爱珍妃,他也做到了为心爱的人独守其身直到驾崩。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正月初一日,因为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嫔为珍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十月二十九日,因为珍妃忤逆太后以及被认定习尚浮华不尊家法,与瑾妃一起被降为珍贵人。

清代唯一被赐“一丈红”的后宫嫔妃

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即扒去衣服打,俗称为一丈红。

后宫皇妃遭此惩处,这在有清一代是只有珍妃这一例。翁同龢曾在慈禧面前为珍、瑾二妃求情建议缓办,但遭到慈禧太后拒绝。结果不仅珍妃受到惩处,连姐姐瑾妃也受到妹妹的牵连一起被降为贵人。

光绪二十一年恢复妃号

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以内阁学士宗室寿耆为正使,内阁学士宗室溥颋为副使,重新册封珍妃。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4)

重新册封珍妃的册文:

皇帝制曰:朕惟位备六宫,椒掖佐肃雍之化;教遵四德,兰闱彰柔顺之仪。寅承久协于珩璜,由命宜照大典策。尔珍嫔他他喇氏,安贞赋性,温惠宅心。敬慎毋违克赞内朝之治;恪恭弗懈上承圣母之欢。幸逢称庆于宫闱;仰荷推恩于嫔御。慈承懿旨,封尔为珍妃,尚其祗鹰象服,用襄坤德之含章;式迓鸿庥。长介春晖之纯。钦哉。

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幽禁,作为支持光绪帝变法的珍妃受到牵连,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并打入冷宫,幽闭于钟粹宫后的北三所。

打入冷宫 冷宫中的生活

珍妃被打入冷宫后,正门被牢牢关上,打上内务府的十字封条,珍妃住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一间,屋门从外面倒锁着,吃饭、洗脸等均由下人从一扇活窗中端进递出。珍妃所食为普通下人的饭,平时不准与人说话。

逢年过节或每月初一、十五,这些别人高兴的日子,看守她的一位老太监就代表慈禧对她进行训斥。训斥在午饭时进行,老太监指着珍妃的鼻子列数罪状,珍妃得跪着听训。训斥结束,珍妃还必须向上叩头谢恩,她每天只许上一次厕所。此时她在冷宫里的生活是生不如死,但她还是抱有希望,就是她的丈夫光绪帝。

红颜薄命 命丧井中

珍妃之死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

公元1900年7月20日下午,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忽感触前事,出珍妃于牢院。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由,强调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

慈禧太后命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位于宁寿宫后贞顺门内的井中溺亡。执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和王德环,珍妃红颜薄命命丧深井,年仅二十四岁。

从1889年入宫至1900年被处死,珍妃共做了11年的皇妃,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廷与八国联军讲和,在慈禧回銮之前,命人打捞珍妃的尸骨装殓入棺,草草下葬在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里,并下旨追封为珍贵妃。

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贞烈可嘉,加恩著追赠贵妃位号。

珍妃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皇贵妃,却让珍妃娘家人打捞珍妃的遗体草草下葬在宫女墓地里。

公元1913年,珍妃的灵枢被移至清西陵的梁格庄行宫侧殿暂安。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终年38岁。他终于可以和珍妃得以在地下相见,继续他们的爱情故事。

光绪帝的崇陵是公元1909年溥仪登基后才开始修。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替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时,崇陵基础工程都尚未过半。清帝退位,1912年整个工程又停工了一年。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民国二年1913年崇陵地宫建成,停棺待葬的光绪皇帝得以入葬地宫。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5)

民国1913年,珍妃的姐姐瑾妃,当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将妹妹珍妃迁葬于光绪崇陵的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北侧的门房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了珍妃对光绪帝的一片真情。

珍妃有幸和光绪帝同一天入葬

帝妃同年同月同日葬

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初三扫钦奉谕旨: 珍贵妃金棺现在梁格庄行宫暂安, 拟于十一月十六日申时恭请珍贵妃金棺安奉寝园, 珍贵妃金棺奉安位次在园寝西宝圈。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6)

宣统公元1921年4月24日钦奉谕旨:追惟珍贵妃,温恭夙著,允宜加崇位号,应谨加谥曰:恪顺皇贵妃,一切应行典礼,该衙门察例举行。钦此。

历史十大宠妃(清宫里的爱情故事)(17)

公元1913年光绪帝的崇陵竣工时,一列从北京出发的火车向清西陵匆匆驶来,这列火车上运送的,正是珍妃的灵柩。

11月16日,光绪帝被安葬在清西陵的崇陵地宫里,在同一天同一时间里,珍妃的棺椁被安葬在距崇陵数百米的崇妃园寝里。

光绪帝载湉与珍妃他他拉氏生前情真意切,两人真心相爱。她是无意之间被慈禧太后点中,最后居然能和光绪帝之间产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一段爱情传奇。

他们虽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却能在同年同月同日被安葬,也算是冥冥之中,为两人的一世虐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们可以永久的在地下继续陪伴彼此了。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珍妃他他拉氏是唯一一个接受西方思想,敢于和宫廷封建礼教相抗衡,拥有过人的胆识和独立意志的后宫嫔妃。

以上这就是清宫里的帝后妃的“爱情”故事,清太宗皇太极和宸妃海兰珠的生死相随,顺治帝福临和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至死不渝,乾隆帝弘历和孝贤皇后富察氏的伉俪情深,光绪帝载湉和珍妃他他拉氏的爱情传奇,他们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帝王与后妃之间的深厚感情。这四个女人无疑是幸运的,她们有幸得到了丈夫的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