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天然之美(品茶三境茶为茶)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每天品茶或者每天喝茶打交道,一开口就茶业术语的人,不一定很懂茶。而有些应该懂茶的人被追问时,可能只会简单说一句“所知有限”,这或许也不是谦虚。
懂茶与否,莲英相信没有一位茶客能说得明白。
当然,茶只是一种饮品,虽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但它不是功课也不是束缚,不是非得“懂”才有有资格去爱它。
青原惟信禅师对人生的感悟至深,其对人生的感悟在他的“观山三境”中就有体现。
他曾道:
观山有三境: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多数的爱茶人对茶的最终感悟会是一句:茶如人生。其实,仔细思虑之下,对一种事物的爱好、执著,最终升华都会达到感悟人生的境界。
禅师由看山水而感悟人生,茶客们由品茶感悟人生,其中真谛是一致的。
既然禅师有“观山三境”,品茶又何尝不是这三重境界?
第一重:茶为茶
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人们与茶结缘的契机千差万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刚开始喝茶,都是以解渴、消暑为目的的。
那时候,只是简单地注水、出汤,就算是“泡茶”。对茶的好坏只有好喝或者不好喝两种评价。分不清茶是优劣,最多的就是从价位上区别茶的等级。
那时候,喝茶最关心的只是能不能解渴、消暑,其余的也就无关紧要了。
第二重:茶非茶
喝茶越多,就和茶越投缘。爱上了茶的清香、甘甜和韵味,就如坠入爱河般难以自拔。
了解了茶文化,深受其感染,慢慢的从茶的每一个维度去深入探索。
渐渐发现,从茶叶的树种、产地、工艺,到冲泡时的用器、工序、水温,再到手中茗茶的香型、口感、汤色,无一不含大学问。“品茗”似乎品的不再单单是“茶”本身,更是透过茶、你所能够看见的、更广阔也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知道了茶分青白红绿黑黄,开始能够分辨霓虹般绚烂多彩的汤色,红艳、红亮与红淡在你的眼里有了分别。
懂得了茶香纷繁,明白了如何分辨其中的花香、果香、清香与火香,也开始学着细品舌间的汤感与余味,不再牛饮。
渐明白了茶器的讲究,知晓了紫砂壶与盖碗泡出的茶水滋味醇厚清透各有千秋,也开始对茶叶的产地、树龄与陈化时间有了追求。
此时,茶对我们而言,已经不仅仅是那一杯消暑解渴的汤水。它是千古文化的载体,是薪火相传的匠心,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是一种认真生活的仪式感。
茶不是茶,而是以茶为名的一种从容而娴静的生活态度。
第三重:茶是茶
与茶结缘,从相识到相知,对茶的种种已经烂熟于心。对茶已经能做到如孔子所说:随心所欲不逾矩。
已经不受茶道的束缚,而是以最本真的姿态去品茶,却再也不会有违和。
品过无数的茶,茶的滋味已经深入身心、浸入骨髓,无踪迹亦无声息。
叶入茶壶皆可为茶,心中有茶,口自回甘。
此时此刻,品茶,无须思量,茶便是茶!
读到此处,您眼前的茶,可是茶?
|本文由【郑莲英茶文化】原创
|首发于公众号:郑莲英茶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