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烂而错过的神片(只看到姬片大尺度)
以同性为题材或元素的电影虽然小众,但佳作不少。
就说近几年,LGBT中讲男同志的,有《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月光男孩》《爱你,西蒙》。
讲女同的,也有《阿黛尔的生活》《卡罗尔》《小姐》。
毋庸置疑的是,拿下去年金棕榈最佳编剧和酷儿金棕榈奖的《燃烧女子的肖像》,和这些作品有所不同,也是近年LGBT电影中相当特殊的一部。
本文有剧透。
1
《燃烧女子的肖像》故事脉络很简单,少有强烈起伏和波澜,但后劲儿很足,看完半天拔不出来。
法国18世纪,女画师玛莉安接受了一个委托,要到孤岛上给女孩画油画肖像。
但她到那座岛上才知道,这幅肖像没那么简单。女孩不愿意当模特安安静静被画,非常排斥这件事。
而排斥是因为这幅肖像是她出嫁前的肖像画,要送给一个远方从未见过的人,定下一门婚事。
她的姐姐甚至为反抗这件事跳崖自杀,刚从修道院归来的女孩,不想就这样嫁给素未谋面的人,去从未去过的地方。
拒绝画像,不是闹脾气,是她和这场包办婚姻对抗的方式。
所以之前的画师不仅没能把这幅画画出来,还自毁了画布。玛莉安想要画完这幅肖像,只能偷偷在女孩不知情的情况下作画。
在夫人的安排下,玛莉安以陪伴散步之名,每天白天和女孩一起在岛上散步、聊天,晚上偷偷作画。
事情似乎进展很顺利,玛莉安从细节画到整体,一点点完整的拼出了肖像。
但玛莉安和小姐在这种朝夕相处,画与被画,看与被看的特殊关系下,感情出现变化,无可抑制的爱意,在两人间生长。
情感如山洪爆发,她们体会到了爱的感觉,但这种爱在临近的婚期下,该走向何方呢?
2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特殊性在于,它称得上是真正的女性电影。
单说女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无论《阿黛尔的生活》、《小姐》,还是《卡罗尔》,虽然银幕上涉及女同性恋故事,但终究导演都是男性。
性别议题也并非这些导演一直探寻的题材,这几部片更像是他们在从男性的角度,看待女性间的情感故事。
《卡罗尔》
《燃烧女子的肖像》则不同,导演瑟琳·席安玛是女性,并且是女同。
她在此前创作的《假小子》《水仙花开》,也都围绕性少数群体及女性成长中的身份认同等议题。
《水仙花开》
而导演的前女友,是出演本片小姐埃洛伊兹的阿戴拉,这也是继《水仙花开》后她俩的再次合作。
因为导演与女主演的情感经历,使电影内外也存在一种互文和关照关系,包括28页的心有灵犀。她们是在以真正的LGBT群体身份,创作《燃烧女子的肖像》。
同是法国女同题材的影片,且都在金棕榈有所斩获,《燃烧女子的肖像》难免会被和《阿黛尔的生活》做对比。
《阿黛尔的生活》
抛开创作者身份,两片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不同甚至对立。
《阿黛尔的生活》和多数同性题材电影一样,故事在近现代。而《燃烧女子的肖像》中的18世纪法国,是较少设置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给电影定调,片中的摄影风格和光线运用,带有一种古典气息。画面静帧也相当考究,油画质感十足。
《阿黛尔的生活》的情感建立到纠缠很戏剧化,《燃烧女子的肖像》的情感积累到爆发,更加隐晦、也更加收敛。
两人的爱意如火般炽烈,但展现方式却如海般幽深,燃烧的火与沉静的大海,恰是片中的两个重要意向。
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是情感刻画的真实细腻,这和导演融入自身体验脱不开关系。
尤其结尾的长镜头,堪称神来之笔。
交响乐响起,镜头从推进到静止,画面停留在脸部特写。画师的目光和镜头合一,观众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3
近几年在一众主流商业大片中,以女性主导为卖点的故事,或者直接的“姬片”,成为一股潮流。
甚至以往男性主导的系列电影,也迎来性别转换,像“罗汉系列”的《瞒天过海:美人计》,《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女英雄们。
《瞒天过海:美人计》
这些电影的情节与内容,赋予女性不同的银幕形象,以及更开阔的可能性。
但它们本质仍是由男性构想,并处在男性目光的审视下,还远远不如30年前雷德利·斯科特在《末路狂花》的讲述和思考。
《末路狂花》
某种意义上这些爆米花商业大片中的性别转化,仍有一种作为奇观的、可供消费的符号化意味。
但《燃烧女子的肖像》则不同,主创酷儿的身份,注定这不是一部将女性作为噱头的电影,它带有浓烈的象征意味,虽然更小众,也更纯粹。
曾经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评析视觉快感的过程,提到“看的快感在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之间”。
女性是作为被看的形象,男性则总是观看的主体。而《燃烧女子的肖像》在这一层面,有明显的反叛意味。
片中主线的绘画,模特与画家,两个身份,两个女性,双方都是看的主体,也是被看的主体。在肖像的绘制过程中,她们互相凝视着。
而俄尔普斯冥府寻妻的神话,更是与“看”这一概念结合,使片中感情的悲剧色彩,极尽升华。
片中大部分时间仅有三个角色,画师、女孩、女仆,以及偶尔出现的夫人。
男性则是作为被陌生化的旁观者,无法参与故事。就像影片开始画板掉进大海,船上划船的男人们。
男性的戏份,只有开头、结尾。女孩要嫁的男人、让女仆怀孕的男人,本是故事矛盾中心点的他们,从始至终是抽象的,没有出现。
可以说,这座孤岛一定程度具有象征意味,包括电影探讨的情感、生育等问题,镌刻着对父权社会重压的抗拒。
无可否认的是,《燃烧女子的肖像》有它独特的意义。那古典美感的场景,余韵十足的故事,加之涉及的主题内涵,都让它成为2019年不可忽视的好片。
不过,这片挑人,注定受众不广。有兴趣的人,大概才会沉醉其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