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给你小心心]

我国之所以稳居联合国上“三常”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有一系列可以打遍全世界的“东风快递”。

早在建国初期,情况可不是这样。开始是美帝,后来是苏修都用核导弹威胁过我国。

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毛主席大手一挥,我们自己搞核武器!

我军的一位将领随之临危受命,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在他的领导之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而面对敌人妄言我国“有弹无枪”的嘲讽,他又迎难而上。1966年7月1日,我国第一支战略威慑部队“二炮”正式成立。

同年10月27日,我国东风2型核导弹试射成功,从此,“东风快递”家族拔地而起,震慑宵小。

邓小平同志对他的评价则是简明扼要,直切主题:“惹不起”。

那么,这位将军到底是谁?

他的贡献到究竟多大呢?

从“松花蛋”到原子弹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开国上将~张爱萍。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

张爱萍上将

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撤走了所有在华专家,原子能项目也在其中,所有的材料设备也终止供应。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所有原子能项目全部停摆。

当时,苏联带着一众东欧小弟演起“反华大合唱”,我国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处境可谓“内忧外患”。

所以,“要饭吃,还是要原子弹”就成了摆在党中央领导人面前一个迫在眉睫需要确定的问题。

1961年,陈毅老总怒吼出那句气贯长虹的口号:“就算当了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随后,张爱萍上将临危受命,受中央和军委的委托对我国原子能工业的情况进行摸底。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2)

陈毅

张爱萍是个直脾气,见到陈老总的时候,直接来了一句:“我就知道鸡蛋、山药蛋、松花蛋,不懂原子弹!”

陈毅老总也直接来了一句:“你不懂?不会学呀!谁生下来就懂那玩意儿?”

于是,张爱萍的办公室里挂起来一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面他特意标注了铀235和238。

一个月后,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交出来。在报告中,张爱萍指出:能不能搞原子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组织和协调的问题。而且,他把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节点设在了1964年。这份报告坚定了党中央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3)

1962年11月,毛主席亲自批准在中央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就是负责发展原子弹,张爱萍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这个“中央专委”的名单中。

肩扛发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任后,即使张爱萍再聪明,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开始学肯定是来不及了。不过,作为领导者,擅于学习是必须的,但最关键的不是自己什么都要会,而是在于会不会用人。

那用谁呢?

张爱萍设定了两条标准,一是要懂管理,二是要有点专业知识。所以,单纯搞研究的科学家肯定不行。左挑右选之后,他选定了2个助手。

一位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刘西尧,他是我党干部中少有的“内行”。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4)

刘西尧

另一位是他在新四军时的老部下~张震寰少将(61年授衔)。这位张少将可了不得,北大毕业,自己能洗照片,能修电器,能讲化学元素周期表,能讲相对论,能把原子弹和导弹的一般原理讲清楚,是我军极少的学者型将领。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5)

张震寰少将

当时,张震寰已经离开部队,张爱萍则把他直接调回总参负责主抓装备工作。后来,我国第一个“大蘑菇”、第一台“巨算”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项目的一线指挥都是他,原子弹试爆前的读秒就是出自他口。

找到得力助手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发挥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了。

张爱萍非常尊重专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有1个最有代表性。

有一次他去拜访朱光亚。朱光亚当时只有37岁,算是年轻专家。第一次见到51岁的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时,他就紧张得有点手足无措,抢先要把工作汇报一下。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6)

张爱萍则笑着安慰他:“我不是来听汇报的,我是来向你请教的。”

朱光亚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张爱萍又和蔼地说道:“我说真的。这次来是想请你给我讲讲原子弹。我这光懂鸡蛋、山药蛋、松花蛋不行呀,我也得懂点原子弹,要不然怎么摆弄这玩意儿?哈哈!”

老红军就是老红军,深入群众的工作精神已经深入骨髓,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行为习惯,而且革命时期长期的群众工作使张爱萍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说出话来特别能打动人心。

1963年春,核研究所要从北京搬到青海。张爱萍在动员会上发言:“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走两条路,一是要当官,一是要做事。大家谁想当官,可以留下,我不拦着。我那边没什么官当,只有事做,所以,谁想做事的,跟我走!大戈壁上一样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青山到处有忠骨,想跟我去的,现在就签名!”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7)

现场很多科学家都被他的发言打动,纷纷签名,随后和张爱萍一起义无反顾地在奔赴茫茫大漠,并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而且,张爱萍和很多科学家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邓稼先做直肠癌手术的时候,张爱萍不顾75岁高龄,忍着腿疼,拄着拐棍儿,在手术室外边足足站了5个小时,一直陪着这位为了核事业出生入死的老战友。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8)

邓稼先

在马兰基地工作的时候,张爱萍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工作,你们大胆地去干,只要仔仔细细,踏踏实实,做成了,功劳是你们的,失败了,责任我背!”

而且,为了发挥科学家的积极性,他还创新发展出“2条线”的管理方式。横向一条线就是行政管理、跨部门协调和组织保障,这个是由他自己来负责。而垂直一条线是科研,这条专业线则完全交给科学家来负责。这个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是我国国防工业蒸蒸日上的一大传家宝。

此外,国防科工委在当时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只要张爱萍在场,无论什么试验,肯定成。

从1960年我国试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开始,只要他在,几乎是百分之百一次成功。

这是为啥呢?

螺丝钉和鞋带

这个问题,张爱萍的子女也向他请教过。

张爱萍的回答很简单:“没窍门,一个是下得去,一个是过得细。”

当时,周总理的要求就是领导者一定要深入一线,除了统领全局,负责协调和拍板,另一个就是要事无巨细地把所有工作落到实处。

张爱萍就是这么忠实地执行了首长的要求。每次试验前,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组织现场会。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9)

因为核武器试验会涉及很多部门,而这些部门全是最高机密,谁对谁也不放开,尤其到了后期的“两弹结合”和飞机空投核武器试验时,更是如此。所以,必须有最高负责人现场协调,所有部门才能整齐划一地一起前进。张爱萍就是如此,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说问题。有问题,当场就解决。

而且,张爱萍对试验的所有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一遍,即使身体不好的时候,抱着氧气瓶也得到场检查。他检查得到底有多细呢?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张爱萍到场检查。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0)

控制起爆的按钮有4个,第4个按钮按下去之后的第9秒,原子弹爆炸。当时,张爱萍就盯着操作人员先按一遍按钮,按到第4个的时候,指针晃了一下。他马上就问:“前三个按的时候,指针都不动,为啥到这个就动了?”

现场没人能答得上来。张爱萍马上下令:全部系统重新排查一遍,一个焊点、一个接头、一个零件的检查。

最后,一个虚焊点被发现,如果带着这毛病,试验那天肯定会出大问题。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1)

张爱萍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向周总理汇报

后来,在1980年代初,我国要试射东风5洲际导弹(没带弹头,所以当时叫火箭)。张老爷子又在现场督战,检查部门说油路里发现了一个阴影。老头子不高兴了,马上下令“给我查出来!”

随后,七机部的一位副部长亲自爬到火箭里,用胃窥镜居然找到了一根鞋带!如果带着这玩意上天,万一把油路堵了,导弹肯定射歪。这把老爷子气坏了,怒道:“不是规定不许带东西进去嘛!”

有人嘀咕一句:“鞋带不能算是故意带进去的吧。”

老爷子闻之又怒道:“那就都把鞋带给我解下来!”很多年以后,这个部门还在执行着张爱萍“解鞋带”的规定。

我国的航天事业为什么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成功率,这都是张爱萍这老一代领导人留下来的这种极端“吹毛求疵”的法宝所赐。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举国欢腾,举世震惊,但张爱萍却没有那么高兴,这是为何呢?

“东风快递”

1964年,我国是有了原子弹,但美帝和苏修是玩原子弹的老手,所以还在嘲笑我们,这是为啥呢?

他们当时说的没错,因为我们光有“弹”,没有“枪”。原子弹威力再大,那也得扔到敌人国土上才算有用。飞机的航程有限,而且突防很麻烦,所以最有效的投掷工具就是导弹。

而我国那时并没有合适的地对地导弹,原子弹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所以,原子弹试验成功以后,张爱萍并没有盲目乐观,他所关心的是如何让我国真正拥有实战性的核威慑力量。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2)

1964年2月,军委成立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地对地导弹基地建设问题,小组组长就是由张爱萍担任。随后,张爱萍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进行导弹基地的选址和勘查。6月,张爱萍向中央军委提交了组建导弹部队的报告,并得到批准。

1966年7月1日,在日后将威震寰宇的我国第一支战略核威慑部队正式成立,周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简称“二炮”。这就是2015年我军新成立的“火箭军”的前身。所有的“东风快递”都属于这个兵种。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3)

张爱萍陪同毛主席接见二炮指挥员

有了导弹能把核武器扔到敌人国土是解决了第一步问题,第二步问题就是扔得准和扔得够远的问题了。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20秒后宣告失败。

这个返回式卫星其实就是侦查卫星,送到天上以后,用星载照相机对着敌人各种战略目标一通拍,然后到日子返回我国国土,这样敌人就透明了。你知道我的导弹基地在哪,我也知道你的在哪,这也是一种战略平衡和威慑。

这里要插一句的是,当时侦查卫星还没数码技术和实时传输,用的都是胶卷,而我国就是当时世界上唯三的有这种胶卷技术的国家。我国胶卷的品牌就是“乐凯”。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4)

说回发射失败这事。张爱萍再次临危受命,负责我国“尖兵”返回式卫星的试验工作。按照老传统,他出面了,卫星发射成功。而且妥妥地按计划回到了预定地点。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的导弹想打你脑袋,就肯定不会打你的屁股。”

1977年,张爱萍再扛重任,负责我国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试射工作。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5)

彼时,苏修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正处于巅峰时期,对我国的压力很大。虽然我国在北部边境陈兵百万,能和苏联抗衡。但导弹只能击中其亚洲领土部分,威慑力不够。

1980年5月18日,东风5号洲际导弹试射成功。我国300吨当量氢弹从此可在10几分钟内直抵莫斯科。没过两年,勃列日涅夫就在塔什干发表讲话,主动对我国释放出和解的信号。随后,中苏两国的关系逐步踏上了应有的正轨。

其实,东风5向东也能打过太平洋,美帝心里也有数。

二炮手的原型(他是二炮的开拓者)(16)

自此,敌人再也不敢小觑我国的核利矛和核坚盾,所以,小平同志在1980年代初跟张爱萍老将军谈话的时候就说:“都说军队里有2个‘惹不起’,爱萍,你就是其中一个哩。”

1987年,77岁的老将军事了拂衣去,申请退休,并得到批准。自此深藏功与名。

2003年,张爱萍上将在北京逝世,高寿93。

时至今日,我国九天揽月,东风“服务”全球,人民安居乐业。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祖国今日的盛世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