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廷尉天下之平也)

能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廷尉天下之平也)(1)

【译文】

不久,文帝外出路过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文帝的车马受了惊。文帝派侍骑逮捕了他,把他交给廷尉张释之查办。张释之审问他,那个人说:“我是长安县来的乡下人,听到皇上出行清道,就躲在桥底下。过了好久,我以为车驾已经过去了,就出来了,一出来就见到了皇上的车驾,吓得赶紧往回跑。”张释之就向文帝上奏了判处决定:冲撞皇上的车驾,应该处以罚款。文帝生气地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性子柔和,换了别的马,岂不会伤到我吗?你居然只判处罚款!”张释之说:“法令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如今按照法令应该这么判,而您要加重处罚,那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再说如果当时您抓住他就立刻把他杀了也就算了,现在您已经把他交给廷尉审理,廷尉,是为整个天下主持公道的,一旦有所偏向,那全天下执法就会任意判轻判重,百姓们又怎能知道该怎么做呢?请您认真考虑。”文帝想了很久,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后来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获,文帝把他交给廷尉处理。张释之依照法律中的有关条文上奏,说依法应该判处死刑。文帝大怒说:“这个人大逆不道,竟敢盗窃先帝宗庙里的东西,我把他交给廷尉,是想让你判他灭族,可你只是按照法律条文上奏,这不符合我恭敬地承奉宗庙的心意。”张释之摘下帽子磕头谢罪说:“按照法律这样判已经是最高刑罚了。况且犯的罪相同,还要按具体情节区别对待。现在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的东西就要判他灭族,假如以后有人动了长陵的一抔土,还有什么更重的刑罚来处置他呢?”过了很久,文帝跟太后讲了张释之的意见,终于认可了他的判决。

小识

张释之,字季,南阳诸阳(今河南方城县)人,以訾选为骑郎,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为廷尉。

廷尉,秦朝置,主管全国司法的最高长官,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古语说:“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张释之断案,可以说是一碗水端平。文帝时出了两件案子,一是有人冲了皇驾,再是有人偷了高祖庙座前的玉环。文帝大怒,一怒就容易失去理智,他交给张释之审理,张释之严格按照当时的法律条文,做了判决。文帝更生气了,说叫你办案,你怎么不理解我的心思?张释之解释道:“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又说:“廷尉,天下之平也。”交给廷尉办,就只能如此。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时代,张释之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正确的主张,对皇帝不阿谀奉承,无疑是难能可贵。当时民间有谣,“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北宋末进士范拱评价:“礼官当守礼,法官当守法,若汉张释之可谓能守法矣。”

或许是在下孤陋寡闻,在我见到的历史典籍中,张释之是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第一人。“廷尉,天下之平也。”这位文帝时代最高法院院长的话,今天依然自当警钟长鸣。(玄承东)

能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廷尉天下之平也)(2)

地骨皮

地骨皮: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cm,宽0.6~1.5cm,臭微。味微甘。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主产于宁夏、甘肃、河南、河北等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