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为人之本(读论语述而第七)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论语学而篇为人之本(读论语述而第七)(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好的去学习跟从,不好的去对照改正。】

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翻译成白话文也很简单,和前文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异曲同工。朱熹说“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如此解读未免生硬,但也直接,意思是说两个人中一个善一个恶,跟着这样的两个人,依旧能学到东西。“三人”理解成两人或者多人都说得通,因为在论语中三字经常出现,一般都是泛指。另外既然孔子说“其不善者而改之”,即使只是两人在一起,哪怕还是一个不善之人,也能从他身上去对照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孔子好学,也一直提倡学习,我们也听说过孔子向老子等人请教的故事,而孔子这份谦虚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人认识几个字、会一点专业技能就目中无人,亦或者只是混了个文凭没有真本事,就看不起任何人,这都像南怀瑾先生说的“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殊不知,孔子却真实得多,比方说后文中樊迟请教孔子种地种花的故事。原文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孔子志在改变礼崩乐坏的大势,对于种地种花这种生活具体事务自然不算专业,所以也不充专家。于此我想到以前读书时,刚接触自然这门课程,总喜欢回家鼓捣做个小实验,比如把花生米泡在水里观察其生长,或者煞有介事的在田埂上“指挥”爷爷和母亲干活,当时大人们既不想打击我们小孩子的积极性,又会调侃我们读书太死板,实际耕种要复杂得多。确实,一个农林专业的水货毕业生,还真不如不识字的老农,所以谦虚一点,姿态低一点,反而能收获更多。就像《道德经》中所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不创造水,但所有的水都汇集于她的怀中,给了她最大的能量,是因为她地势低。

我们可能也会想孔子到底师从何处?公孙朝替我们就这个问题问过子贡,原文是: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文武两位国君之道并没有消失,孔子从哪里都能学到,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这正好印证了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曾子说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就是“忠恕而已矣”,恕字是由如和心组成,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用心去思考,自己本事再大,能教别人,依旧会有不足之处,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改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