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中学前身(我们的平遥中学125)

平遥中学前身(我们的平遥中学125)(1)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

“老温逾墙走,老胡出门看。”

作者:李志勇

高中语文课本,曾有一篇古文叫《石壕吏》,是杜甫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名篇,其中有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当时的125男生,年龄不大,却都喜欢以“老”字相称。老胡者,班长胡金权也;老温呢,当然就是温文儒雅的“眼镜”温永康啦,冀郭人,父名温毓雄。平遥话,前、后鼻音不分,温、翁同读;hu、fu不分,胡、妇同音。与老杜名篇对应,“老温逾墙走,老胡出门看”遂也成125名句也。如今在群内,老胡光“逾墙”冒泡却少有声音,难道,老温就不能进门看看乎?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

“零三四美”

作者:李志勇

125班,出身于初中103班的,一共有5人,即“四美”一常青。“四美”者,小智、小婉、清萍、红竹也。与之对应,唯一的男生,就是“党代表”洪常青——郝明山。103班的班主任是倜傥风流、多才多艺的邓光明老师,所以出身03 的学生个个文艺范十足,多为一中文艺汇演的骨干。遥想当年,“四美”初长成,一路欢歌笑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曾引来多少青涩男生的侧目和幻想?!而今,30年过去了,小智奔波于京川间相夫教子,小婉在儿成女就后信了基督,虔心向“主”,清萍则天妒红颜、渡尽劫波,红竹不知所踪、未知其详。惟“洪常青”明山,老而弥坚,提一把长枪,纵横裨阖于125群,琴棋书画,进出间如入无人之境,颇有当年长坂坡常山赵子龙之慨。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3)】

“堂东四少”

作者:李志勇

125的男生宿舍,位于天桥南、最西侧的平房,一盘大通炕,睡了十几二十人,大家喧嚣胡闹,倒也不亦乐乎。前面一排,是食堂司务长李广元和一排库房,再前是空旷的大礼堂,经常倒满难吃的窝头和擦圪蚪,再往南,就是一中的大食堂。在食堂之东,有一排东房,是121班的男生宿舍。而在这排宿舍北侧,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一个小套间。套间内,住着的便是125班的“堂东四少”:毋鸿敢、裴正、老段和二洲兄弟。相比于大通炕的喧闹、热烈,小套间要安静甚至冷清得多。虽然,外间121的男生几乎就像“四少”的卫兵,但与外间相比,小套间多出一种小生物——“壁虱”(一种咬人的臭虫),让“四少”不堪其苦,往往被咬得半夜不眠。“堂东四少”个个不凡,堪称125风流人物,故事极多,容后详述。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4)】

“母家”

作者:李志勇

母家者,鸿敢也。本无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母”、“毋”字形特相近而已。但用平遥话叫出来,却特别地荡气回肠,颇有《水浒传》中鲁智深所自称的“洒家”气派,充盈一股豪迈的江湖气。如果说,明山使的是常山赵子龙般的柔风快抢,迅捷而灵动,那么,母家挥舞的,一定是一把虎虎有声般的泼风大刀。因为在他的身上,不仅有关二爷青龙偃月般的重铁和霸道,尚有张翼德般的横蛮和一往无前。鸿敢小名“铁疙瘩”,为人一向干脆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做事敢作敢当,快刀斩乱麻。在他的字典里,“小资”、“情调”云云,是没有的。吃完饭,从天桥南往125教室去上自习,他从来是一路跑着去的——为的是节省时间。那年125云峰宾馆大聚会,母家抱定了漂亮的女同学王小玲跳舞,从头至尾,绝不撒手,至于舞姿是僵硬还是优美,他是不管的。一股酒气涌上来,便马上跑去厕所,关了门呼呼大睡。别人敲死了门,他却浑然不觉。这,便是典型的“母家”风范!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5)】

“裴飞”

作者:李志勇

《诗经》有云:“燕燕于飞,宜其室家。”裴正自从在125赢得“飞”名以后,便似得道升仙一般,无论学业、婚姻、事业,俱都一路畅通无阻。金榜题名:高“中”山西最高学府;洞房花烛:抱得一中校长千金,兰心蕙质,如花美眷;事业,在榆律师事务所风生水起,还荣任榆次市政协委员,为榆发展建言献策。如果说,母家是性格本格派的掌门,那么,裴飞便是理性、节制派的典范。从不惹人,从不抱怨,从不说过头话,更不做过头事。他抽烟,却很节制,也喝的两三杯酒,却从不会醉酒出丑......

前两天有同学闹腾着要搭乘裴飞航空的航班去邯郸去看望刘处(瑞萍,也是125老同学),不知成行也否?在下认为,这可算是极其明智、极其聪明的选择!因为,在世界航空客运史上,“裴氏航空”的飞机,有口皆碑,是最先进也最安全的。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6)】

“捕蛇者说”

作者:李志勇

老马,青红,是125班女生中的“风流人物”。论其缘由,大致有二:1、学业优秀。特别是数学,是高125的数学“重镇”,与南开王志红教授(数学课代表)、山财梦(山)先生并称班内“数学三杰”。2、性格强势,大大咧咧,交游广泛,堪称现在流行说法的“女汉纸”。大概因为第二点太过突出了吧,据说当时班里男生,背后给老马起了一个可能她至今都未必知道的名号:“蛇”!我们高中语文课本选有一篇名文《捕蛇者说》,是“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讲述唐代永州“苛政猛于虎”情事。而老马“蛇”名之由来,其实已与文内情节几无关联。或许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吧,125男生每当说到老马,往往只有笑笑的两个字:“捕”之!后来,老马与孟亮兄操办婚礼,听说班长老胡曾亲自出题,要孟、马在婚庆现场当场表演话剧“倒卷帘”,居然把叱咤风云的老马给整哭了。难道,这是班长有意在为被压制两年的125男生“报仇”吗?

毕业以来,诸君散落各地,同学间联系不可避免地少了。但老马那里却并不。谁谁在哪儿工作,谁谁有什么新变,老马门儿清,堪称125老同学的“信息集散中心”。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7)】

“狡梦山”

作者:李志勇

125群内称呼梦山,皆为“搅梦山”,其实不确。“搅”者,何也?圪搅、搅局、胡搅、搅浑水、搅毛棍云云。这些诸多种种,与梦山其实并不挂边。胡搅乱闹,拨弄是非,咱梦山能是这样的人吗?!很不靠谱。只是,谁如果要和梦山辩论,那肯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这一点,125的男女生是谁都知道的。那么,狡辩?是的,有点对了。因为实在是聪明,所以就有的是智慧。加之口才(半平遥半普通话!)了得,翻来覆去全是梦家的理,这样就造就了一个辩才无碍、打遍125无敌手的“狡梦山”。

其实起初,在“狡家军”成军之前,大家都还是尊称他为“梦先生”的。因为先生当年,也确实比较爱睡觉的。至于说有没有经常做梦,未详。“子非郑,焉知郑之梦?”然而突一天,毫无预兆地,据说梦先生忽然兀立炕下,高声喊喝:“投你mia姐的,以后谁要是再叫祖爷梦先生,祖爷就......”众生噤若寒蝉一片静默。从此后,“梦先生”的名号即告风流云散。

前两天,裴正太太兰娅女士微信我:“兄弟,咱们有20年没见了吧?狡老师也好长时间未谋面了,你们可还好?”我回答:“对不起,我们班没有姓狡的老师,我只有一个兄弟兼老师,叫梦山。你是在说他吗?”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8)】

“张小子”

作者:李志勇

小子名晓毅,年龄确实小。十二生肖应属马尾或羊,与南开的王志红教授、深圳的小婉一并,应是125班年龄最小者。当年,最令小子自豪的,就是有一个在祁县省监工作的爸爸。白衣领章大沿帽,雄姿英发,那照片,好多男同学都曾亲眼得见。年龄小,但气焰却并不低,也不好惹。每遇“非常事态”,高度近视的眼镜闪着一圈一圈的白光,张小子总是一往无前地冲锋向前。尤其是那一嘴文水味的演讲口才,十分了得。如果拿他与和他同村的梦山相比,狡未必过梦,那辩才却绝不在梦先生之下。也正是因了这“辩坛二嘴”,就像本山大叔可以把他的家乡——大城市铁岭叫响全国一样,南北长寿当年在125班,真可说是名头响亮!听说现在小子是晋中法院某庭的庭长,这样不世出的奇才没有和裴飞、老马一道去做大律师,听后真是令人扼腕。好在他们三个本来就私交甚厚,又过从甚密,“法辩一家”,岂不正也“其乐融融”乎?!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9)】

“离北京最近,

所以普通话最标准!”

作者:李志勇

众所周知,在125,如果要问谁的普通话最标准?肯定地,那就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小智!自然,流畅,绵柔,悦耳,如水银泻地,声声入耳,无人能及。当年还是在初103班时,就是全一中公开演讲的“故事大王”。但总有人不服,认为只有他们村的普通话讲得最好、最标准。是谁这么自信?这么大胆?这件事,恐怕很多童鞋都未必知道。

《现代汉语》讲义上讲得很明白,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山西话当然属北方话,但由于自然地貌的相对封闭,比之东北、山东、河北、河南话来讲,山西话——尤其是晋方言是比较独特的。晋方言中,平遥话又是存留汉代文化语音最丰富的亚方言。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在平遥方言中,也有不少的分支亚种。比如,黎基、岳壁片区,“鸡”不发(ji)音,而发(zi);(汾)河西人讲普通话“什么呢?”叫“甚咧?”,而城里人则说“甚Lang?”;尤其是平遥文水接壤的片区,比如说南北长寿村,讲“5张”不是“wuzhang”,而是“ouzhang”......不一而足。这也没有什么。可是宿舍内却非要有人分个高下——看看哪个村的话更接近普通话。当然啦,最后的结果大家可能不用猜也都知道了。有谁能说得过南北长寿村“梦张二嘴”的“双剑合璧”呢?不过,这也不能说“二嘴”狡辩,因为人家的理由很充分:包括平遥县城在内,哪个村都不如人家南北长寿村更靠近首都。而离北京近,说话不就更接近普通话、发音不就更标准吗?!同蒲线纵贯山西,呈西南东北走向,人家南北长寿所在的洪善站,不就是平遥境内最靠近北京的站吗?大家都服了。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0)】

“笑傲江湖-李大侠”

作者:赵良峰

“侠客行”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印象中的手持画扇,白衣飘飘,风流蕴藉,独行江湖之侠士,怎么也与志勇沾不上边。

出身于初中105的李侠,瘦巧,精干。不大的眼睛,时常笑眯眯的,灵动那似乎永远也挨不着蓝框的身躯,驰聘于球场上,倒也与石破天几分相似。如果说“洪常青”明山,以风流倜傥风靡于125,那李侠,一定是以古怪精灵,游梭其中。

当年上语文课,不知是懒床,还是内急,竟忘带书本。石思过老师在讲台上逐字逐句讲得兴起,李侠却听得心急如焚,抓耳挠腮。无奈之下,灵机一动,魔术般地与邻桌美女换了位置,与其一兄弟悠悠然也。

毕业高考,欣往山东大学中文系。四年磨剑,不觉间,玉树临风,文采斐然,名响于校园内外,也谓“文武不殊途”了。

此后,就职于山西日报,深圳商报,驰聘于南北文坛,笑傲于江湖之上。唯一不变的,应该是那“事了拂衣去”的侠士风范。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1)】

“眉宇间,那一抹淡淡的忧郁”

作者:李志勇

125班,曾经有一位女生,来自于初105班,姓房,现在大概执教于榆次二中吧。笔者至今都不知道她来自哪个村,之所以还记得,是因为当年,她的眉宇间,总在经意不经意间,透出一抹淡淡的忧郁。

可能由于大多出身于农家吧,当年125来自初105的同学,比之来自103同学的神采飞扬,总显得低调甚至沉重。不会朗诵诗歌,不会唱歌演出,也很少到北操场红火一时的运动会上和别人比拼。生存的压力和前途的未卜让他们只知道埋头苦读,以求将来毕其功于一役,能一跃“龙门”。当年,这些从四乡八村汇集县城的乡间孩子,是多么羡慕城里孩子那条“高考不中还可去考技校”的后路呀!考砸了,不想再拼了,城市户口的孩子还可设法进平遥股线厂、锦纶厂,甚至火柴厂、柴油机厂、电机车厂,而他们呢?就只有再返回乡村的田间地头......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或许,即使房老师自己,当年也未必意识到那份忧郁。现在,笔者如上解释那年、那月、那时、那种——那份令人怜惜的神情,不知房老师同意也否?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2)】

一个并不“傲慢”的人

作者:李志勇

125班,数学有“三杰”,语文则有“二圣”。“三杰”“二圣”,棋逢敌手,双峰对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均为班内一时才俊,意气风发。“三杰”已知,“二圣”者谁?许小玲、郝明山也。二人双剑合璧,将遇良才,堪称石思过老师的得意门生、左膀右臂。明山不赘,来说小玲:大个子,大眼睛,剪发头,轻声细语,不温不火,重铁无锋。虽为语文课代表,却从未听她高声大嗓说过半句重话。当年125成班,入学成绩排名“三鼎甲”,小玲贵为状元,可谓独占鳌头。毕业高考,高“中”南开,此后便杳如黄鹤。欲知而今修为如何,单看近来良峰兄之诗作,便可管中窥豹矣。同学聚会,曾听志勇讲过一则不经意间的小故事:当年上语文课,一次他忘带书本了。石老师在讲台上逐字逐句讲得兴起,他却无书可看听得心急如焚,抓耳挠腮。与小玲同桌男生,和他私交较好,便以目示意,欲去挤位“就”书。小玲显然也已看出端倪,微微颔首点头。但在他迅疾赶到时,小玲却也起身相让跨步。方此时,他才明白,小玲之意,更进一步,是准备本堂课彻底换座位的,比他本意,想得更为周到、细致......

事隔多年,时过境迁,老李那回说起此事,仍不胜“感慨系之”:心地如此善良,妙解人意,为别人“设身处地”,你说此种人人品如何?前段群内说起小玲,有小鬼洲温,竟然言其“傲慢”不理人,大家一时尴尬语塞。不过,在下倒认为,这不过是聪明的张二洲为拖小玲进群,所使的“障眼法”、“激将计”罢了。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3)】

“笑意,在梨涡间荡漾......”

作者:李志勇

个中等,面清秀,人聪慧,性格刚柔并济,这便是我们的数学课代表了。比之她的贵同乡老马,来自小汪的王志红同学并不张扬,却也并非没有“骨头”之人。然而尽管心内要强,却总有淡淡的笑意写在脸上,给人以温温的暖意。特别是,脸上两个小酒窝时隐时现,总让人如沐春风,印象深刻。高中两年,也没见她下过多大的苦功,成绩却总名列前茅。高考完结,更独步南开,育得桃李满天下。毕业30年,在下有幸,曾在太原与志红晤得一面。匆匆一别,至今也已过20年了。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4)】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作者:李志勇

可能是因为并不住校的原因吧,每日匆匆来去,又兼性格低调,孔丽花同学在班内并不引人注目。只有在放学前后,如有风雨突来,一位老者在门口轻轻一闪,来为女儿送鞋撑伞,大家才会注意到:“噢,那是孔丽花的爸爸”。83年毕业考毕,我们班有3位同学东赴泉城济南,入读山东大学,分别是小孔、小梦和小李。那一年,三人中有两人数学考了满分(120分),入读山大经管系,除了梦先生,就是孔丽花了。现在,两人都已是山东山西两所财经类大学的教授。

前段看“平中83地久天长群”,见125群主小智称孔为“班花”,刚好,近来在下也听一位学兄讲到一则故事,说起他与孔同游济南大明湖事:清清湖畔,柳荫树下,微风徐来,丽华同学红衣素裙,从小桥一侧施施然而出,款步行来,学兄顿时看得目瞪口呆,一时把小孔惊为天人!想我125美女,121已取其二(马大姐、许小玲),此外,尚有4人远嫁在外,分别是:孔丽花,济南;刘瑞萍,邯郸;王志红、王小玲,均天津。不知我125兄弟们是否有“怅然若失”之感?其实人之一生,所遇之人,何止万千,你需要明白,有的人与你相遇,本来就是上天安排真的来和你做兄弟的,做夫妻的,做朋友的;而有的人,说不定也许生来就是来和你斗嘴的,找别扭的,添“麻烦”的,作“对头”的。那么她们呢?这些远飘在外的人,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本来,就是让你来牵挂的?有木有?!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5)】

“柴大官人的庄子”

作者:李志勇

125男生,以“老”称呼的“老字辈”,最著名的有5人:老贺、老温(永康)、老宋(继德)、老胡(金权)、老段(和森)。若论叫得顺溜,老贺居首。

春明小名二明(好像张二洲小名也叫二明),南政道备人。老贺人正道,性温良,做事踏踏实实。体虽偏弱(记得他是男生宿舍从家里自带暖瓶的唯一一人),却心内门儿清。财贸学校毕业后始分榆社漳河商场,后调回平,供职平遥食品公司,改制后就是现在的牛肉集团。忽忽然30年过去了,老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渐成集团财务大咖,目前应已是集团高管,家庭幸福指数超高。外地同学回平,常去老贺处叨扰,酸菜黑菜蘸糊糊,吃得高兴,聊得开心。至如今每年正月初三,老同学在老贺的联络操持下欢聚几成定式。或家中或居广居,老贺几成125男生中的沧州柴进。“柴大官人的庄子”温馨贴心,各路好汉趋之若鹜。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6)】

最巧莫过“他二小”

作者:李志勇

他二小者,永生也。125班“喊队”的。现在虽已移居北门外兴德街,原籍却是达蒲公社(现中都乡)的西庄村(与一中的体育教师梁柱生老师同村)。二小为人,仗义随性,堪称“性情中人”。同学聚会,烟酒不挡,性极豪迈,骨子里其实却是心思缜密、细致入微之人。某个夏天的星期天,笔者曾亲见他二小在宿舍拿着针线小刀指甲剪,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把自己一双破损的白色篮球鞋修好——噫吁兮,微乎巧哉,二小之细,当真细过巧妇手啊!如今,在教学之余,他不仅精通各种电器维修,还可摄影摄像,搞艺术创作。真乃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自坚。不过,当年有一事在此必须说明。据笔者的记忆,二小是125唯一对二洲动过脚的人——正是早饭时间,宿舍外的院子里,大家大多松散地围站在饭桶四周等待值日者分饭,不知哪位开玩笑恶作剧,在背后砸或打了二洲一小下,傻二洲误以为“肇事者”就是他二小,言语间颇有不恭。被冤枉的体育班长忍无可忍,对着正蹲在当院的二洲兜屁股就是一脚,口中还骂:“祖爷你妈的A来?!”......少年荒唐不记仇,二洲二小现在早是“铁兄弟”。然而,最近听说想锤“花则浪气”张三十温的姐妹颇不少。那么,还等什么?快去找他二小啊!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7)】

“凌波微步”

作者:李志勇

老段和森,是125成班“三鼎甲”之榜眼,瘦骨嶙嶙的,成天抱一冒着热气的大茶缸喝水,笑呵呵的。不怕二洲不高兴,乃兄字写得未必比你现在的好,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非你可追。最终西征兰大,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不过老段给笔者留下最深的记忆,还不是125寒窗苦读时的煎熬,而是工作以后在太原所展示的他独步江湖的绝技——“凌波微步”。

一次在国樑家小聚,酒至半酣,菜已将罄。刚好主人因故起身离席,“贼眉滑溜眼”宝文赶紧以目示意,老段及时附耳倾听,大意也就是“菜不够了,我出钱,你快出去给咱们加点凉菜去”之类。老段心领神会,即刻高抬腿,轻落步,施展出独门绝技“凌波微步”,飘向门口。然而遗憾的是,尽管老段身轻如燕,踏雪无痕,但在拉门的一瞬间,还是被发现了。赵律师大喝一声:“老段,恩外是做甚的咧?”也就是一错愕间,老段笑答:“我出去耍耍的咧。”席间爆发出一片笑声。主人不让:“正吃饭哩,耍毬甚的咧?”老段轻轻一跃飘回座位:“行,外就不出的啦!”于是,酒聚继续进行......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8)】

“遮掩不住的一片火热的心”

作者:李志勇

邯郸刘处说,平和安静以养道,谦和大度以养德,感恩包容以养善。我知道我完了。我这人不仅“小气”,还特“记仇”!遥想当年二洲在宿舍院里所挨的他二小那一脚,如果换成在下是老段,老子早就泼命似地冲上去为我兄弟“做主”去了,但和森却偏不。可见他是多么地谦谦君子,而我,是多么地小人!惭愧惭愧!

遥想83年高考,老段二洲,“兄弟齐高中,一门双进士”,在段村,那是何等的盛事?何等的荣耀?!二洲是好娃,高中时一说话一脸笑,特乖!但近来这个看法有点改变。人性都是多元的,无论当年还是现在。和二洲交往,你能看出外表谦虚低调的他会在群里口吐珠玑、出口成章、花则浪气、见谁上谁的疯狂吗?昵称从文墨如金到锲而不舍到乡巴佬到田间一锄翁,头像从硬笔书法到花团锦簇一片红到和毛泽东合影到一个“张”字,,沉静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颗多么躁动不安、创意求新的火热之心啊!感谢二洲,这个125群的“蓬门守护人”,因为他的存在,群内不再冷清,有了他的坚守,群内一片火热。一如,他火热的心!

澄清一下:由于四兄弟行二,名中有洲,所以宝文喊他作“张二洲”;同样,也就由于这个“洲”字,数学武老师把它看成了“卅”,所以,班内点名时把他念成了“张三十温”。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19)】

“一字师”

作者:李志勇

先掉三个“书袋”:

五代著名诗僧齐己在一次一夜大雪后的早晨,发现几枝梅花傲霜盛开,觉得花开甚早,为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句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十分满意,便兴冲冲携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品味良久后评点:“数枝梅花开已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何如把‘数枝’改为‘一枝’?”齐己吟味后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高适,唐代杰出边塞诗人。一天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下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半江之水。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江潮,显然不妥,便在归时,专门去僧房改诗。但刚一踏进房门,便看到“一江”已被改作“半江”。高很纳闷,忙问缘由。僧人告之:高去未几,便有一官员亦来,偶见高诗,连声赞叹,只惋惜诗中“一”字用得不如“半”,便不待高来,径直改了。之后高多方打听,始知改诗者竟是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骆宾王。

北宋范仲淹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特在桐庐宜春江为其建造了祠堂,并撰《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诗赞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成后,范送友人李泰伯。李读后却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似显局促,换个‘风’字怎样?”范听后,低吟良久:“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味道果然大不同。“风”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意味,更能表对严子陵崇敬之意,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

83年高中毕业,告别在兹念兹的母校,纷纷扰扰间已31年了,班里的好多人事,在时间的流水面前,淡了,远了。但明山教过我的一个字,却至今记忆犹新。大概是后半学期吧,大家都已进入高考冲刺,一次和明山闲坐,突被考问,你知道“圳”是什么意思吗?那时,虽说深圳经济特区已成立了两年,但“深圳”对于我们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课本书的农村孩子来,还是相当的隔膜。“圳”是什么鸟意思,又有谁会去关注呢?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出题者公布答案——“圳”,即田垄间的小水沟。大家大多来自乡野,对于农家田亩间的事,当然不会陌生。但,也只有明山当年,把这些我们闭上眼睛也可如数家珍的细节,与和我们那时还相当隔膜的中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明山,就是我的“一字师”啊。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0)】

从“神仙姐姐”到“母仪天下”

作者:李志勇

金庸《天龙八部》里,王语嫣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但“神仙姐姐”这个称谓却十分钟爱,觉得拿它送给当年的建蓉同学十分合适。两人相较,蓉之样貌并不输嫣,但论为人性情、学识修为,嫣则要差蓉老远。云南多情公子段誉钟情的“神仙姐姐”,若是蓉而非嫣,怕早不是文中那个倒霉样。

前述已讲,智建蓉同学在103时,就是校文艺汇演的骨干。表演的同时还兼报幕,举手投足间,风采笼盖全场。年级演讲比赛,还是当仁不让的“故事大王”。到125,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绵柔悦耳,往我们这群“土老帽”中一站,端的是“鹤立鸡群”。一般常人印象,文艺,尤其是演艺人士,其性往往不免“轻浮”,然如此这般,与蓉同学却无丝毫挂牵。为人谦逊低调,尤擅娓娓交心,言谈间予人春风徐徐;行为良善仗义,热情助人,堪为多人“铁蜜”。几十年来,蓉同学奔波晋京川,相夫育女,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既为夫婿老罗大秘,又堪“军中幕府”。至今正果终成,定居皇城,俯仰之间,慨当以慷。说句不怕老罗不高兴的话,若天朝仍在,蓉儿选秀入宫,必为正宫人选,其心其度,秀外慧中,端凝持重,足可“母仪天下”。

犹忆当年,与梦、宝同行,大雪纷飞中,历经3时,终于午间之西山脚下,觅请蓉儿“出山”,至今想来,亦不胜感慨系之矣。【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1)】

零五“四铁”

作者:李志勇

125班,出身于初105的,一共有7人,五女二男,女多男少。女,亚梅、冬梅、亚琴、爱花、景桂仙,男,小李和一峰。其中关系最铁、来往最亲密的是孟、房、石、郭“四铁妹”。初中时四人就同居一舍,及至高中,因宿舍紧张挤逼,四人相约仍留原居。其关系也就可想而知,同吃同住同学习,倘哪位胆敢来犯,那可是要四女同上的。

高二的某个周末,时已深秋。下午散学,漂亮的石雅美琴突然感冒发烧,另外三女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决定送石回家。石家在河西丰依,离城颇远,四人二车,行至半路,天已尽黑。要跨汾河西去,尚须有不少路要赶。而河岸对面,石家离河仅只千米。于是,“四铁妹”决定夤夜强渡汾河。30年前的汾河,水势尚大。月光下但见浪花翻卷,杂物横漂,四人刚刚扛自行车下河,岸边却传来一声断喝:“嗨!外是谁们咧?不要命啦?!”四人忙告其详。好心的晚归农人听罢,自告奋勇在前探路,并警告四妹,此时汾河水势正在急速上涨,如有不测,一定要弃车逃命。四女不舍,又招来一顿责骂。水宽百米,四人相携又再次下河,先及膝,又至腰,水凉浸骨。四女咬牙坚持,被冲得东倒西歪,还不忘嘻嘻哈哈,故作镇定,以为自己壮胆......惊魂未定,浑身尽湿,终于跌跌撞撞进了家门,落汤鸡一般站在地下,把石爸石妈吓得不轻。听完缘由,石爸只说了一句话:“孩儿们呐,你们真是不要命啦!”

想我零五“四铁”,别看石雅美琴眼大面白,一副美人胚子,却因当年总留一头齐耳短发,整个一个“假小子”样儿;冬梅内向,却心内坚强,将来亦是榆中有名的“女汉纸”;爱花更不必说,江湖上行走,人送外号“郭大侠”。零五“四铁”,唯大姐亚梅,尚属沉稳,然而毕竟势薄,加之事逢紧急,未能把三个“混不吝”铁妹弹压,遂上演当年惊心一幕。30年时光倏然而过,“四铁”目前均已是各自行内翘楚,抚今思昔,不仅让人感慨唏嘘良久。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2)】

“梅则二四六”

作者:李志勇

125班女多男少,可怜的十几个男生活活被“镇压”两年,气势上先就弱了。当年女儿家情事,你能知道几何?反正,关于“梅则二四六”的故事,我是最近才听到。

“梅则”者何?就是“傻子”、“疯子”的意思。你拿平遥话一念,就马上明白了。话说当年,许小玲、安清萍、房东梅三位,班内座位相隔也就前后排,三人叽叽复嘻嘻,成天小话不断,不知哪天一位脱口喊了一声“梅则”,便诞生了3个女“梅则”组成的“梅则”小集团。而且,还有行序:小玲在家行二,就叫“梅二则”,清萍在家行四,便称“梅四则”,冬梅行六,当然就是“梅六则”了。当年真是庆幸,确实不知道“梅则二四六”。我们男生本来就受压制,在班里有些“怯生生”的,如果知道这里面还有三个“梅则”,谁还敢进教室?!

如今,“梅二则”小玲远在首都,近况不详。“梅六则”冬梅身寓榆次,供职二中,已是晋中政治课教学的大腕,哪家孩子要想提升政治课成绩,登门求助于六则的人络绎不绝,而是否应允,还得看人家房老师的脸色。“梅四则”清萍现居平遥火柴厂宿舍,因行动不便,竟日在网上交亲访友,在网下苦练书法,生活得开心充实。遥想“梅四则”当年风采近日寄望,有无名氏者化“安清萍”三字入句,作诗一首,赞曰: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萍水相逢,携手向远。

零三二五,翩翩有你。

平定平遥,洛神在河。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3)】

“贼眉滑溜眼”宝文

作者:李志勇

确实地,“贼眉滑溜眼”是我对宝文的专称,但并不“私下”,这雅号的作者正是在下,宝文也知道并最终接受了。年轻时,宝文长得很清秀,脸白白,身高高,眼睛特亮。只是有一个特点,人精明吧,还特爱转眼珠,一咕噜一咕噜的,一转一个鬼主意。你说,这是不是“贼眉滑溜眼”的?!

宝文为人圪撩,做事操蛋,并不话唠却常带脏字,成天骂骂咧咧的不满意,把那个A、C之间的字母挂在嘴上。还因为是东泉人,发起那个音来,比正常普通话的发音总多个zi音。一个冬日周末的晚上,因为和某个个人发生犟气,竟把一大围树根蒙在火口上烧,故意让冒烟熏人。那天晚上,屋外北风呼啸,舍内浓烟滚滚,宿舍门大开了一夜。高一时,在下是舍长,给他安排点公活,总有说道,还挑刺。如此做事,忍无可忍,便私下做点“工作”,恭请这坏小子上台,也去做舍长。等看到他因工作不顺、指挥“无方”被杨老师臭骂“王宝文,你他妈是什么狗屁舍长?!”他自己却只有一个劲地转眼珠子时,不禁心下暗爽。

毕业后,宝文在并州路,我在双塔街,二路交汇,正好斜对门,来往密切,常结伴南下去找梦山,关系堪称太原“铁三角”。那年海庆结婚,正值丰田杯比赛日,回不回平遥,颇为难。宝文为让我同行,竟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台小型电视机,一路手提而行,只为了让我这个“超级球迷”既可躬逢盛会,又不致为此误看现场直播。眷眷之心,盈盈之情,至今难忘。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4)】

“笑面佛”海庆

作者:李志勇

与人为善的海庆,在125绝不是“挑事”的人,但“话题”却总和他如影随形。特别在宿舍,他是最具笑点的人之一。

海庆爱笑,特喜人。如果说海安的笑属微笑,洲温是嘿嘿笑,老段呵呵笑,那么海庆就绝对是开怀大笑。为了一件开心事,他会笑得满脸堆笑,笑得眉头眼角都蹙起皱纹。

海庆爱讲笑话。一般讲冷笑话的人,无论别人笑得怎么前仰后合、翻天覆地,他自己是不能笑的。但海庆却不。他总是一边讲,一边笑,讲到高潮处,别人还来不及反应,他自己就先爆发出一声声震屋瓦、震耳欲聋的尖锐笑声。

不但讲笑话,自身还不断制造笑话(——绝不故意!):暑假期间,裴正家要卖猪,哥儿几个跑去帮忙。猪放出来了,众人合围,按倒,绑上板车,猪的嚎叫一声紧似一声,众家兄弟不敢怠慢,抓着猪脚的手也越抓越紧。最后猪终于卖掉了。但据说收猪的人最后问了一句:“卖猪就卖猪吧,你们家为什么还要把猪蹄骨给折断呢?!”后来据查,那条被折断的猪脚在绑猪时就是海庆抓着的。

宿舍里一帮毛头小伙,闲来无事爱打赌。晓毅买来一个新脸盆,银光锃亮的,很漂亮,很硬实。也不知和海庆怎么赌的,远远地突见海庆拉开架势,挥拳就上。三拳过后,等我们赶到时,盆已瘪缩成一个球形。海庆抓起“球盆”,轻轻放到张小子的手里。神情呢?还是满脸的笑!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5)】

“清选的木瓜”

作者:李志勇

清选是郭兴俭郭老师的小名,段村镇横坡人氏。别看人长得“五大三粗”,却极谦和厚道。无论同学们如何开他玩笑,却从不着恼,在下当年没少恶作剧他,却从未见他发过半点火,最多说声:“这家败孩儿......”如今想起,都十分内疚惭愧。在此特向兴俭道歉讨饶。清选娃儿“开心”较早,平时很注意仪表,尤其在教室。那时在下还是个混不吝,打完篮球直接冲进教室,一身水一身泥满脸花,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形象”问题。但清选则不然。开门进教室前,必先正衣冠,然后挺胸抬头,迈着极正规的步伐,不疾不徐走向自己的座位。那脸上,还稍带些许的娇羞。在下曾问个中缘由,清选很认真地告诉在下:“你不知道啊,人家班里的女生都看着的呀!”......清选的同排座位中,有小婉等众多美女,回到宿舍,不免有人拿些话儿开涮他,他却总是嘿嘿笑着,不反驳,很享受的样子。横坡村附近有木瓜水库,据他说周边山丘长有许多的木瓜树。没见过木瓜的同学听后,都露出一脸羡慕向往的神态。清选也答应,周日回家时给大家带几个来尝尝。很遗憾,高中毕业了,大学毕业了,就业了,工作了,大家都快成老头儿了,这木瓜,到现在还是没吃到。

附:《郭老师后传》

(作者:蔚向华,亦125班同学)

上回说到清选郭兴俭宽厚待人,衣冠整洁,偏又爱穿一件绿色上衣,活脱脱的军人气质。

话说清选师专英语系毕业后,怀揣报效家乡的心愿,就职平遥二中,做英语教师。郭老师乍到二中,年轻有为,踌躇满志,如鱼得水,一番大干之后,深得领导青睐,学生爱戴。据说郭老师的英语语法教学最拿手,堪称一绝。08年我与他在古城偶遇,问他是否进军本科,他胸有成竹地说:“就咱这专科他们还占着要呢。”足见其深得厚爱。清选育有一对儿女,儿子已上大学。女儿尚小,就读古城某小学,小女儿活泼可爱,长的敦敦实实,像极了当年郭夫人。夫妻俩中年得女,对小女儿倍加疼爱,无论在校学文化还是校外学兴趣,俩人交替接送,风雨无阻,一门心事,望女成凤。郭老师学校,家庭两不误,奔跑劳累,多年过去,本来不多的头发越见稀少,头顶铮光瓦亮,难怪兄弟志勇感叹道:兴俭的头啊,照亮了我们的心!兴俭还有一生活习惯,得空喜欢喝二两,而且每每喝醉。今年国庆节刘处携同事返乡游玩,同学小聚,郭老师和刘处的同事对杯,实在的郭老师选用大杯,三两杯下肚,已是语无伦次,醉态十足。志勇后来得知此事,又是一阵感叹:清选又抵他大丢人了。郭老师酒醉不忘同学情,临别一直握着刘处的小手不放,嘴里说着,家里有事找我,要看《又见平遥》买票找我,刘处感动得不知所措,却是一脸尴尬。再说郭老师喝高,不敢回家,硬是要老贺送他到月亮湾宾馆下榻。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6)】

“抵年大丢人!”

作者:李志勇

当年125的男生群落,来自段村镇的一共有4位兄弟:母家、清选、老段和张三十温。感觉上,四位“段村”中,母家最为“雄霸天下”,而另三位,倒像是“大哥”卵翼下罩着的3个小弟。尽管也时有不服,但在气势上,母家最终还是能弹压得住的。

一次同学聚会的酒桌上吧,觥筹交错间,有人向清选挑战。郭师也就是略有迟疑(其实郭师酒量极好!),母家看不下去了:“清选,,快喝,怕什么?抵年大丢人哩!”抵,给。年大,你爹。就这一声断喝,遂诞生125男生圈中又一大金句。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7)】

“晨光熹微中的单词声”

作者:李志勇

“五老”委员会中,老宋继德是班内又一小名“铁疙瘩”的兄弟。相比母家“铁疙瘩”的气势磅礴,老宋身材并不“魁梧”,性格也很和善甚至腼腆,开心时微微一笑,露出两颗白白的小虎牙,还很有些“可爱”的模样。然而,毕竟还是“铁疙瘩”,遇事很少言声的继德,神色间还是很有些“凛然”的气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老宋只一心埋头,默默地、踏实地下着自己的苦功。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别人还在睡觉,老宋已绕电机车厂跑了一大圈一身大汗淋漓地锻炼回来。曙色微露,晨光熹微中,125好多男同学都是在老宋压低的背诵英语单词的声音中醒来的:“jeep,jeep;people,people......”

老宋毕业后分回了太原,目前,笔者与他已多年未曾谋面,不知近况可好?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8)】

《且介亭杂文》

作者:李志勇

读高中时,课本以外的课外书,老师是基本不允许看的。理由就是,怕耽误学习。记得一次数学课堂上,一位同学在把一本小说藏在抽屉里偷看时,被裴正同学未来的贵丈母娘武老师发现了,小说当场就被没收了,同时还放下狠话:“等你们当了家庭妇男、家庭妇女的时候再看吧!”但结果其实还是禁不住。据我观察,上晚自习的时候,海庆同学就不只一次地和人偷偷跑到一中对面的工人文化活动室(地点就在现在已成旅游景点的城隍庙内)去看报刊杂志。不仅学得不少新语汇(诸如“居安思危”、“云蒸霞蔚”等等),还偷偷撕下不少好文章回来剪贴收藏成册。当然,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平常总不声不响的赵国樑同学。某次课间休息,大家大多跑出去放松去了,国樑同学却静静地捧着一本让我十分吃惊的书在读——《且介亭杂文》!我记得十分清楚,该书册页并不厚,32开本,简装单行本,封面简洁淡雅,上面还印有鲁迅先生的头像。我们的高中课本上选了不少鲁迅的名篇,所以对“鲁迅”我并不陌生,但《且介亭杂文》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我自己当时真的茫然无知,有的只是惊讶和惭愧。国樑平时少言寡语,想不到功力竟如此深厚。及至到了大学,通读了《鲁迅全集》我才知道,所谓“且介”,就是“租界”的化用。30年代鲁迅寓居上海,在亭子间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的杂感,于1937年汇集出版,凡三集,名《且介亭杂文》、《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朝花夕拾-我们的125(之29)】

“煮疙瘩”

作者:李志勇

说说吃饭。可能当年住校的男女生都还记得,那个年代一中的伙食比较艰苦。榆树皮高粱面擦圪蚪,粗玉米面粉窝窝头,水煮胡萝卜还不刮皮......愤怒的学生经常会把难以下咽的饭菜泼到司务长李广元的门上去。但这中间也有例外,就是咱们的裴公海安。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煤油炉,在别人去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海安也开始亲手操持起了自己的早餐。通常都做些什么佳肴?——煮疙瘩!遗憾的是,不知是玉米面和稀了,还是煮的时间过长了,反正到他自认为该出锅时,所煮的“疙瘩”基本都不大见了,整个一锅都是玉米糊糊汤了。然而,即使这样也毫不气馁,海安公照样呼噜噜呼噜噜喝得香甜......怀揣着一份梦想,面对艰苦不畏惧,不退缩,不抱怨,始终微笑着“苦中作乐”,那是一个多么让人怀念的年代!别看,现在群里海安公的logo西装革履,黑超遮眼,一副“江湖大佬”的“酷派”,但说真的,他留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始终是那个烟熏火燎、鼻子上还抹有一个煤油印黑但仍然笑笑着的模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