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

海洋动物与陆地动物

很多人把地球比喻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因为71%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海洋面积占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只有29%的地球面积是陆地。不管是水中,还是陆地上,我们总能发现动物的踪影,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广,范围非常大。按照动物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海洋动物和陆地动物。

⊙海洋动物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生物的进化历程表明,地球上的生物起源于海洋。6亿年前,蓝色的海洋孕育了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地球上的生命由此开始了漫长的进化,逐渐由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并不断发展完善,动物的种类也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

据统计,现在地球上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有33个动物门可以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中有13个门的动物可以移居陆地,15个动物门只能生活在海洋中。可见,海洋动物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也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好地方。海洋动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动物的总称。海洋动物的门类繁多,既包括海洋里的无脊椎动物,又包括海洋里的脊椎动物,如海洋鱼类、爬行类和哺乳类。海洋动物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据统计,海洋中有16万﹣20万种动物,它们形态各异,其中最小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最大的是长达30米、重约190吨(19万千克)的蓝鲸。

海洋动物的活动范围也很广,从海面到海底,从海岸或潮间带到最深的海沟底部,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对环境依赖性强,数量大,深海动物的抗压力能力也很高。由于海水深度、温度等条件的不同,海洋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在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变化。这种差异和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其他海洋动物的活动与分布。

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1)

⊙陆地动物

地球表面绝大部分被水覆盖着,其余未被覆盖的地方就是陆地。陆地表面地形起伏不平,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所谓陆地动物,主要是指那些在陆地上生活、繁殖的动物。陆地上最兴旺的动物应该是节肢动物中的蛛形动物、昆虫类和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大多数动物。随着不断的进化,动物在从无脊椎动物发展到脊椎动物的同时,其生活环境也从海洋扩展到了陆地。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陆上的生活环境远比水里要复杂得多,这就为动物向更高级和更多方面演化提供了可能性。

为了适应陆地干燥、昼夜温差大等复杂的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和解决温差问题,大多数陆地动物的体表被鳞、甲覆盖或体表有外骨骼;多数陆地脊椎动物体表有皮毛或羽毛,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属于恒温动物。陆地环境中,氧以气体状态存在于空气中,因此陆地动物的体内出现了用来呼吸的肺和气管。陆地环境复杂、危机四伏,动物们需要有非常发达的神经系统和灵敏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迅速的反应。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浮力,动物们的活动方式或爬行、或行走、或跳跃、或奔跑、或攀缘,所以发达的四肢、肌肉和支撑体重进行奔跑的运动结构也是陆地动物为维持生存和生命进化的必然结果。

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2)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体温即机体的温度,通常指身体内部的温度。一般来说,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致动物于死命。为了生存,动物必须具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也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较高级的调节功能。按照体温是否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动物分为两大类: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3)

⊙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又叫做温血动物,是体温不因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陆地环境多变,温度变化大,体温恒定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影响了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较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这类。恒温动物的特征是产热的能力大,如厚厚的皮毛、发达的汗腺和皮下脂肪等的隔热构造,呼吸和循环系统发达,体温能随体内外的温度条件通过产热或散热进行自主性调节。恒温性是体内平衡调节的典型特征,能获得这种性能的动物其分布范围就能扩大,可一年四季进行活动。不过在极端严寒的季节或食物不足时,由于体温保持困难,有的动物就采取冬眠的方式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体温随种类而异,大多在36℃-42℃的范围内。一般小型动物较大型动物的体温要高,但体温调节能力高的动物(如食肉类,马、人等)一天之内体温变幅不超过 1 ℃。一般来说,鸟类的体温在37.0℃-44.6℃之间,哺乳动物的体温则介于25℃~37℃之间。恒定的体温使这些动物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减少了。

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4)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是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动物。除鸟类和哺乳类之外,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是冷血动物,如较低等的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以及所有的无脊椎动物。冷血动物并不是需要寒冷,而是其体温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接近。由于体内缺乏维持一定体温的生理机能,它们不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体温,其体温只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类动物不仅代谢率较低,其身体的隔热效果也很差。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到了寒冷的冬季,它们的体温非常低,各种生理活动也都降到最低的水平,于是很多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但它们体内的酶系统能适应较宽的温度变化,让它们有办法来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即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动物的品种及其名称(动物的种类和分类)(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