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

英德,素称岭南古邑,又称英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重镇。由清远市代管。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连佛冈县、清新区;西与阳山县接壤;北与乳源县、曲江区相连。东起青塘镇,西至黄花镇,跨度约119公里。北自沙口镇、南至黎溪镇,跨度约78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5671平方公里(850.65万亩),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市林地总面积22.47万公顷,林木总蓄量6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8%,野生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农业形成了优质米、油料、甘蔗、蚕桑、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笋竹种植面积达2135公顷 。英德是国家茶叶、优质米、甘蔗生产基地,并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享有广东水泥之乡、广东石灰岩溶洞之乡、中国英石之乡。“中国红茶、绿茶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的美誉。

英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滔滔北、连、滃三江滋育了勤劳勇敢的100多万英德人民,孕育了南中国的一朵文化奇葩,见证了悠悠岁月留下的历史印痕。

从新石器文化开始,英德就迈开了人类文明的脚步。考古学家在宝晶宫古河道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留下的旧石器,在云岭狮石山牛栏洞发现1万年前先民栽种水稻碳化物;秦代的“洭浦关”和“万人城”折射出英德作为南海郡屏障的重要性。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

24个镇街名来历

英城街道

英城街道,隶属于广东省英德市,是英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英德市中部,地处北江中游西岸,东临北江与大站镇相邻,南与连江口镇接壤,西与石灰铺镇为邻,北与横石塘镇交界、与望埠镇隔北江相望。英城街道建制于西汉汉高祖年间的浈阳县县治所在地,后历为州、府、路、市的治所。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为丘陵地貌,北江沿河地带分布有小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04年6月撤镇设街。辖区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辖6个社区,6个村,总人口16.3万人。2013年,全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98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44元,比2012年增长12.4%。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

英城街道位于北江中游西岸,是英德的“城关镇”,其名来历显而易见,清康熙以来,此地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图、乡、附城区、城关镇、附城乡、公社、镇。直到2004年6月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大站镇

大站镇,地处广东省英德市中部,位于北江与翁江汇合处。东部与东华镇相连,南部与连江口镇毗邻,西部与英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英城街道办事处一江之隔,北部与望埠镇接壤。大站是英德市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发达。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3)

今大站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竹径都南滩凤步小江图、波罗坑图、大蓝村图、侧黄乡。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小江乡、南岸乡、大南乡、波罗乡、侧黄乡。清末民初粤汉铁路在此设车站,命名大站。宣统三年(1911年)设小江乡、侧黄乡。民国34年(1945年)设南冈乡。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南冈乡属英中区管辖。1951年9月与今英城街同属第巧区。1956年8月第巧区改称附城区。1957年11月撤销区建制,今大站之地设城东乡。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英城镇、附城等地同属英城人民公社。1960年英城人民公社分设大站人民公社。1977年大站人民公社将黄岗大队划出归英德林场。1983年撤社设大站区,1986年4月撤区设大站镇。2003年9月撤销黄岗镇,原属黄岗镇的黄岗、侧塘、坳头、粉洞、潭洞5个村并入大站镇。

望埠镇

广东英德市望埠地处英德市中部的北江河畔,东与东华(原大镇、鱼湾、黄陂、英华等四镇)相连,西与英城、横石塘、云岭相邻,南与大站、黄岗接壤,北与沙口交界。望埠离英德市区15公里,一级公路连接,离广州市153公里,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十分便利。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4)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原称望夫归、望夫冈。客家话“夫”与“埠”谐音,后演变为望埠,圩地以此得名。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英石图、蓢菇图、赤珠乡、英石乡、蓢菇乡、蓢桥乡、望埠乡、望河区、望埠区、东风人民公社、望埠人民公社、望埠镇。

沙口镇

沙口镇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北部的北江河畔,毗邻韶关曲江、翁源两县。总面积36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650亩,境内辖1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48000多人。

沙口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在北江河谷地带,两侧高山耸立,秋冬季节河水枯浅,河砂显露,常有北风由河谷掠过,是风沙之口,故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仁义都上隅图,捕属仁下都清溪黄图、清溪地图、清溪客图、石坑图、蕉园图、签石图、塔桥图,捕属德冈都园风高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上隅乡、石坑乡、蕉园乡、签石乡、塔桥乡、清溪乡、园风高乡。宣统三年(1911年)设沙口乡。建国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沙口乡属英中区管辖。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望埠、横石塘同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称望埠人民公社。1961年5月望埠人民公社析出沙口,成立沙口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设沙口区,1987年4月撤区设沙口镇。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5)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1911年设沙口乡,1958年逾望埠、横石塘同属东风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设沙口区,1987年4月撤区设沙口镇。

英红镇

英红地处清远市英德市(县级市)中部,东临望埠镇,南接市区,北连横石塘、沙口镇,现有归难侨12000多人。英红始建于1951年,先后经历了由“劳改场 — 省直‘五·七’干校 — 知青场 — 华侨场 — 华侨管理区 — 镇”六次沿革。2003年3月撤区建镇,正式纳入地方管理,改为英红镇,2004年6月云岭镇并入英红镇,同时保留“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牌子,享受侨场相关的优惠政策待遇。

总面积23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00多人,现有归难侨12000多人。英红是广东省拥有归侨人数最多,国有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归华侨场。英红镇现入驻有----广东顺德清远(英德)

产业经济合作区、英红工业园、粤北产业新城三大工业园区,园区主要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高新科技、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物流仓储等六大产业基地为主。在农业方面,主要有茶叶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供港蔬菜基地。

英红镇下辖以下地区:坑口咀社区、红旗社区、红桥社区、红卫社区、红光社区、云岭社区、水头村、新岭村、虎迳村、锦田村、星光村、田江村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6)

始建于1951年,先后经历了由“劳改场—省直‘五·七’干校—知青场—华侨场—华侨管理区—镇”六次沿革。2003年3月撤区建镇,正式纳入地方管理,改为英红镇,名称来历应与英德红茶有关。

横石塘镇

横石塘镇位于广东省英德市西北部,距离市区18公里,有一条公路与市区相通,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203.2平方公里,辖区有9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955人,全镇劳动力11314人。

横石塘镇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依托北江水路,明代建造的仙桥、黄门楼桥,沟通了英德中南,在经贸方面占一定的地位,成为古今重镇。石门台的五郎嶂茶,曾为元代进贡皇帝饮用的贡品。盛产的稻谷、鲜鱼、蚕桑、竹笋、大头菜、冬菇、木耳闻名遐迩。

横石塘镇位于英德北部,距离英德市区18公里,总面积203.23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 17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33000人,其中有瑶族共338人,主要分布在石门台村委,配备村(居)委干部共49名。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7)

建置始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墟地北面有马古石山和牛岗路山横卧其间,山下有一口大水塘,故名横石塘。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上隅乡、中隅乡、下隅乡、上隅图、中隅图、下隅图,1956年8月以来分设区、乡、人民公社,1987年4月撤区设横石塘镇。

连江口镇

连江口镇位于英德市南部,是英德市的南大门,距市区25公里,距广州115公里,地处北江、连江交汇处。东与下太镇毗邻,南与黎溪镇相连,西与水边镇、西牛镇相接,北与英城街道、大站镇、石灰铺镇接壤。连江口镇是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宜居城镇,全镇总人口3.9万人,土地面积341平方公里;全镇下辖9个村,2个社区,274个村小组。

连江口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旧皇朝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很多,并以河鲜美食著称,它集山水名胜、美食为一体。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8)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连江(古称洭水)与北江(古称溱水)的汇合处,故得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怀厚图,后地名多次变更。民国34年(1945年)连樟乡、上下乡合并称连乡,今连江口、下之地设怀厚乡、连乡。1987年4月撤区设连江口镇。2003年8月,原黄岗镇高山村并入其内。

黎溪镇

黎溪镇位于英德最南部、北江河畔,是英德南大门。东经113°15′,北纬23°55′。全镇总面积296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32280人,水陆交通便利。东与佛冈接壤,南与清新相连,北距英德市区35公里,南距广州98公里,距清远40公里,是英德市联系清远、珠三角的桥梁和纽带。由于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镇址由北江西岸往东岸迁移,坐落于银英公路边。新镇初具规模,集镇人口13000多人。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9)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96年),黎溪镇素有“英州南大门”之称,洪武年间建乡开始,一直属英德管辖,因辖区内北江纵贯南北,河西岸叫黎洞,河东岸叫铁溪,两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行政区域先后称为黎洞乡、黎洞耕作区、黎溪公社、黎溪区、黎溪镇;1995年底划为清远市飞来峡管理区管辖,2001年11月复归英德市管辖。

水边镇

水边镇位于广东英德市西南部,东经113°40′,北纬24°15′,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大洞、沙坝、西牛、连江口镇交界处。距英德市64公里,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准为革命老区。

水边镇位于英德的西南部,距英德市64公里,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准为革命老区。地处小北以西3公里,属偏僻山区,大部分为低谷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80毫米、东北面小北江河环绕,西南面与大洞镇贯通,林业用地13.2万亩,森林覆盖率68%。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39个村民小组,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18515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17052人,占总人口的92%;非农业人口1463人,占总人口的8%。此外,华侨、港澳台300多人。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0)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古圩地处龙郁水河畔,民居依河畔而建,因而得“水边”之名。清光绪十二年(1886)改设为流陈分局。1949年改为水边乡,1966年改为水边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建区,1987年4月改为镇,2011年11月划归英德管辖。

大洞镇

大洞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距市区83公里。东部与飞来峡水边镇接壤,南与黎溪镇和清新鱼坝镇相连,西与新洲镇交界,北与沙坝镇毗邻。大洞总人口约17000人,劳动力均14000人;分大洞街、苗花、庙坑、黄塘、大田、和平、麻焦、黄沙、龙潭、陈洞等村。大洞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年均温度18℃,季节交替不明显,雨量充沛,四季如春。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1)

大洞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在山坑谷地,当地人称山坑谷地为“洞”,故称大洞。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流陈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民国设流陈乡。1949年10月流陈乡分设大洞乡、水边乡。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大洞与水边、连江、黎溪等地同属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县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其名称以地方名称命名,成立水边人民公社;同年11月析出大洞等大队成立大洞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设大洞区,1987年4月撤区设大洞乡,1993年10月改为镇建制。

西牛镇

西牛镇是广东省英德市辖镇,位于东经113°00′~113°12′,北纬24°08′~24°14′。总面积233.7平方公里,总人口49371人。该镇地处连江(小北江)中下游,又是飞来峡库区的上游,水势平稳,江水清澈。该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疏松肥沃,属半山半田的丘陵地带。该镇矿产资源丰富,并有驰名中外的西牛笋干,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下,该镇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2)

西牛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旁的连江有个深潭,叫犀牛潭,故圩地称犀牛。解放后因其位于英德西南面改称西牛。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塔冈图、高道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塔冈乡、高道乡。1949年10月设西牛乡、高道乡。1956年设西牛区。1957年11月设西牛乡。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浛洸、石牯塘、美村等地同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县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其名称以地方名称命名,成立西牛人民公社。1980年底析出沙坝等大队成立沙坝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设沙坝区,1987年4月撤区设沙坝乡,1993年10月改为镇建制)。1983年撤社设西牛区,1987年4月撤区设西牛镇。2002年1月沙坝镇并入西牛镇。

九龙镇

英德市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是英德市中心城镇之一,东与西牛镇,南与大洞镇,西与清新县浸潭镇,北与黄花(原明迳)镇交界。 九龙镇国土面积213.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561万人,墟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墟镇常住人口2.88万人。

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是英德市中心城镇之一

九龙镇农村新风貌,东与西牛镇,南与大洞镇,西与清新区浸潭镇,北与黄花(原明迳)镇交界。九龙镇国土面积213.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561万人,墟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墟镇常住人口2.88万人。九龙镇属亚热带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温和,霜期较短,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21℃左右,年降雨量为1900毫米。地势北高南低,以丘陵沐地为主,属石灰岩地质结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以黄泥土为主,少数为牛肝土和黑土。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3)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相传古时有十条龙下凡到这里游玩。不久,一龙回了天宫,九龙流连忘返,就以此地为家,因此得名。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黄寨图、黄寨乡、九龙乡、九龙区、九龙公社、九龙区公所、九龙镇。

黄花镇

黄花镇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境内,全镇辖区面积辖区面积:5671km2,人口120486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品种有39种,其中硫、铁、金、银、铜、锌、煤、石灰石、花岗石、英石储量较大,尤其是石灰石的储量最大(在600亿吨以上),且含碳酸钙高、质量好。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4)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整个地形似花形,且秋季田园山间遍布黄花,因而得名。1975年由明迳公社析出岩背公社;1987年4月分别撤区设名迳乡、岩背乡;1993年10月分别改为镇建制。2004年6月撤销名迳、岩背两镇,合并为黄花镇。

浛洸镇

浛洸镇,古称含洭,距英德市区32公里,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全镇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8万人,是广东省中心镇、“全国重点镇”、英德市副中心城市,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教育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等。

浛洸的历史文化丰富久远,现保存下来的含匡南门、万岁桥、蓬莱寺塔、广州会馆、莫雄公馆以及晚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古村落等文物令浛洸增添几分古韵各色。而现镇里多处石刻“浛洸”二字皆由北宋书画家米芾书法真迹临摹而来。

1996年,浛洸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6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2003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村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2月,被建设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1887个“全国重点镇”之一;2006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6年英德市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浛洸镇是英德市蚕桑主产地。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5)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含洭县设置洭州州治,下辖浈阳、含洭、翁源三县、同时把含洭县的“含”字加水旁为“浛”。从此浛洭县县名改为浛洭县。宋太祖赵匡胤时,浛洭县隶属广南东路。因“洭”字犯宋太祖“匡”字讳,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把浛洭改为浛洸。浛洸这名称自此沿用至今。1994年3月28日改称为英德市浛洸镇。

大湾镇

大湾镇位于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西北部,距英德市区、阳山县分别60公里。北江支流连江、波罗河汇流于此,连江横贯全境,上航通阳山、连州,下航达广州、佛山等地,水陆交通较为便利。 全镇现有15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36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万多人。

大湾镇地理环境优越,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水源、矿产较为丰富,年平均温度20.7℃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享有盛名的土特产豆豉生抽王、竹笋、迟菇、荞头、花生、玉米、甘蔗、茶叶、木薯、生姜,还有珍稀动物驼鸟等,而且大湾镇于九四年被定为国家优质米生产基地。

大湾镇特色小吃也有很多:“酿青菜”、“铜壳孖”、“艾糍”、“发包糍”、“水糍”、“灰水粽”、“手磨豆腐花和芝麻糊”等。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6)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连江从阳山县向东南方向流入大湾境内,在衣滩之下向东北方向流去,成一大转弯,故称大湾。自明、清、民国至今,大湾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浛属清泉都石莲图、浛属甘下都杉树图设石莲乡、大湾乡、上游人民公社、大湾人民公社、大湾区、大湾镇。现行政区域由原大湾、青坑两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

波罗镇

波罗镇位于广东省清远英德市西北部,东与石牯塘镇相邻,西与阳山县江英镇交界,南与大湾镇相接,北与乳源县大布镇、洛阳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是英德市石灰岩乡镇之一;省道258线贯穿全境,距英德市区63公里。

波罗镇山清水秀、环境静幽。更古与石牯塘交界处几近原始森林地,现省林业厅正组织搞自然保护区。前进与大布镇(属乳源县)交界处有海拔1000多米,长15公里的大峡谷,具有一美二奇三险的特点;同时波罗河两岸峦峰叠起、古木参天,是避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7)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圩背后有一座石山,像放在盆子里的菠萝,取其同音称波罗。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地域名称先后为三山图、鹤子图、三山乡、波罗公社、波罗区、波罗乡、波罗镇。

石牯塘镇

石牯塘镇地处英德市西北部,东经113 °3’30”--113°17’15”,北纬24°18’15”--24°30’50”,总面积355平方公里。镇政府距英德市市区4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与横石塘镇交界,南与石灰铺镇、浛洸镇相连,西与大湾镇、波罗镇接壤,北与乳源、曲江县毗邻。石牯塘镇总人口4.2万人,流动人口2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5383人)。此外,还有华侨、港澳台胞120多人。其下辖13个村(居)委会,286个村民小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示范镇”、“英德市农村综合改革先进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8)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鹅卵石聚多(俗称石牯),大小鱼塘星罗棋布,美其名曰:石牯塘。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域先后有尧鲤乡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石牯塘人民公社、石牯塘区公所。1987年4月至今称石牯塘镇。

石灰铺镇

石灰铺镇地处广东省英德市西郊,相距市区24公里,东接英城、横石塘两镇;南连西牛镇;西邻含光镇;北部与石牯塘镇为界。全镇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总人口有36998人,其中农业人口33839人,非农业人口3159人,劳动力资源总数20000人,全镇设有16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295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石灰铺墟。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19)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遍地是石灰石,很多人凿石烧石灰,有人开了几间商铺,逐渐发展成集市。古时十里为一铺,设驿站,集市为铺的所在地,故名石灰铺。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分别设红旗人民公社、石灰铺人民公社、石灰铺区、石灰铺镇。

下(石太)镇

下太镇,属广东省清远市辖市英德市,是中国英石之乡。下太镇位于英德市东南部,距英德市区38公里。东南部与佛冈县相邻,西与连江相接,北与黄岗镇相连。

下太虽然是1997年才真正建立的山区小镇,但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起点较高,并且逐渐完善。村镇建设已按现代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

镇区规划面积0.3平方公里,街道挺直宽阔,平坦整洁;楼房林立,美观得体,市场功能齐全,交易活跃。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0)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时称“下磜”(磜有水流湍急,急流倾泻之意)。1961年由连江口划分设立下(石太)公社,后又合并为连江口公社;1977年又再次由连江口划分为下(石太)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成立下(石太)区公所,下辖5个乡;1986年改为下(石太)乡;1994年改为下(石太)镇。

东华镇

东华镇是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大镇、鱼湾、黄陂、英华等四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的新镇。总面积538.4平方公里,人口达10万多人,是全省168个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

东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地处英德市东南部,东与横石水、桥头、白沙等镇相连;南部毗邻佛岗县;西与望埠、沙口接壤;北与翁源、曲江县相接。京珠高速公路纵跨境内30多公里,设有两个互通口“大镇站”和“鱼湾站”,规划建设的汕昆高速公路也于境内交汇;省道S347线,S252线,县道361线及境内村道纵横交错,形成国道高速、省道、县道及村道有序分布,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距省会广州市120公里,北往韶关市90公里,距英德市区近40公里,是英德市东部地区出入市区的咽喉,英东的交通枢纽。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1)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与附近的黄陂街、同乐街相比规模较大,故名大镇。东华镇是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大镇、鱼湾、黄陂、英华等四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的新镇,东华镇是既年轻而又历史渊源流长的镇。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东经113°20′,北纬24°21′。距县城51公里。东与青塘镇、白沙镇接壤,南与鱼湾镇、英德华侨茶场毗邻,西与大镇镇、黄陂镇相连,北与横石水镇交界。面积148.6平方公里。

桥头镇属丘陵山区。年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3.74万亩。森林覆盖面积98%。因翁江穿流其中,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具有品质好、储量大、开采容易的特点。

1998年底,桥头镇总人口29688人,汉族。其中农业人口27044人,占总人口的91.1%;非农业人口2644人,占总人口的8.9%。此外,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00多人。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2)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镇内原有潭坑墟,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象属岩贵都溪头图、甘棠都板铺图、钳铺乡、新兴乡、桥头乡、桥头人民公社、桥头镇。

白沙镇

白沙镇位于英德市东部、滃江支流白沙河流域,距市区75公里。东与青塘镇、新丰县毗邻,南与佛冈县相连,西与东华镇接壤,北与桥头镇交界。地处新丰、佛冈、英德3地交界处,是3地物资交流的黄金宝地,商贸发达,有白沙、太平、石双头3个圩场。国道106线纵贯南北;3条地方公路干线,组成镇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3)

白沙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地处白沙河流域得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象冈都太平图、石园图、门洞图,岩下都洪象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太平乡、石园乡、门洞乡、洪象乡。民国21年(1932年)设洪象乡、门园太乡。建国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洪象乡、门园太乡属英东区管辖。1957年11月设白沙乡。1958年7月划归翁源县管辖,1959年11月划回英德县管辖,设立白沙人民公社,党政机关驻地白沙街(1967年迁至太平街)。1984年撤社设白沙区,1987年撤区设白沙镇。

青塘镇

青塘镇隶属于广东省英德市,位于英德市东面,处于新丰、翁源交界点,面积128平方公里,是三县交界乡镇物资贸易集散中心,总人口27709人。

青塘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旁的邓屋水塘水色深蓝,故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岩下都乌牛长塘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青塘乡、黄牛乡、乌石乡。民国21年(1932年)设青塘乡。建国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青塘乡属英东区管辖。1958年7月划归翁源县管辖。1959年4月翁源县成立青塘人民公社,1962年9月划回英德县管辖。1983年7月撤社设青塘区,1987年4月撤区设青塘镇。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4)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旁的邓屋水塘水色深蓝,故名青塘。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先后变更为乌牛长塘图、黄牛乡、乌石乡、青塘乡、青塘公社、青塘区公所、青塘镇。

横石水镇

横石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与翁源县翁城镇交界。镇内交通四通八达,京港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省道S252线横贯东西,距市区63公里。全镇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6个村委会,总人口3.3万多人。

英德市最北的乡镇是什么(让你一次了解全英德24个乡镇大全)(25)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与翁源县一河相隔,群众往返以船横渡;又因河里多石,故名横石水。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溪头埠、黄塘都大镇图、辅治乡、溪板乡、横石水区、横石水公社、横石水区公所、横石水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