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1)

德彪西,摄于1898年

文 | 龚晓婷

随着2022的脚步声渐渐远去,这学期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的选修课《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也画上了句号。时光倥偬岁月缱倦,已不记得这是这门课程开设的第多少轮次了,只记得那些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的美妙音响相伴相随了很多年。2022年恰逢伟大的法国作曲家克劳德·阿施尔·德彪西(1862-1918)诞辰160周年,音乐界举行了多种纪念活动以表达对大师的致敬。前不久,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岁末之时也组织了若干场“德彪西专题”讲座,我应邀讲授了他的钢琴前奏曲。那些不朽的作品随着时光的流转,散发着历史的沉香。

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2)

德彪西出生的街道

德彪西生于法国大巴黎地区的圣日耳曼昂莱,11岁就考取了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专业学习。他的创作体裁涉及艺术歌曲、钢琴、室内乐、管弦乐及歌剧等多种类型。其中钢琴作品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是其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在体裁、题材上也非常广泛,既有像《前奏曲》《版画集》《意象集》《练习曲》等不同类型的曲集,也有像《阿拉伯风格曲》《欢乐岛》《小黑人》等情趣各异的独立乐曲。

《前奏曲》是德彪西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严谨的结构、复杂的织体、多变的和声、音阶调式的变异等方面的独树一帜使它不仅在作曲技法上有了跨时代的推进,在整个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德彪西本人曾说:“在我们周围所听到的每种音响都能加以复制。大千世界有种种律动,每种为灵敏听觉听得到的动静无不可以用音乐来表现。”正如其言,两册《前奏曲》的创作灵感来源是极其丰富的,不仅带领大家游历了异域风情(西班牙、意大利、苏格兰、希腊、埃及等),也描绘了自然界的万千景象(雪、风、暴风雪、雾、落叶、灌木丛等)。还可以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波德莱尔和利勒的诗歌、莫奈与特纳的油画、古希腊的雕塑、超自然的精灵、幽默的剧团丑角……凡此种种都在这些前奏曲中留下足迹。你会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每次听他的作品都会有惊喜,德彪西带给你的不只是音乐本身,不只是光与影的变幻莫测,更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一扇研究现代作品的窗

与肖邦、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不同的是,德彪西的每首前奏曲都有一个贴切的标题,尽管它们被放在每首作品的最后:

第一册:1、德尔菲的舞女;2、帆;3、原野上的风;4、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5、阿纳卡普里的山丘;6、雪上足迹;7、西风所见;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9、中断的小夜曲;10、沉没的教堂;11、帕克之舞;12、游唱艺人。

第二册:1、雾;2、枯萎的落叶;3、维诺门;4、善舞的仙女;5、欧石南;6、怪癖的拉文将军;7、月色满庭台;8、水妖;9、向匹克威克致敬;10、埃及古壶;11、交替三度;12、焰火。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标题,足以让大家领略不同的画面。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立者,德彪西的创作风格总会让人联想到同时期的印象派绘画。彼时的巴黎早已是欧洲文化中心,世纪交汇之际的艺术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新的文艺思潮也应运而生。事实上他与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及众多印象派画家的交往与思想碰撞,对他的美学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点从他对诗歌、戏剧、绘画、雕塑等姊妹艺术题材的涉猎上也能得到印证。他经常用造型艺术或文学作品作为出发点,用音乐来表达这种“对应”及与一众象征主义大师们别样的“一致”。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3)

音乐评论家罗兰·康代曾说,德彪西前奏曲不是“音乐的图画,而是对一种气氛、一种心理状态的复杂而细腻的再现,是象征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在24首前奏曲中,《帆》被用全音阶赋予了无调性的色彩(简短的五声音阶插部除外),其余各首均有明确的调性,并且通过乐谱开始处的调号来表明。如果不仔细阅读乐谱,它们“传统”的表达方式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藉此是否也可看出其与巴赫、肖邦前奏曲的某种关联?但是,它们与前人前奏曲的联系仅此而已。事实上,这些调性的表达更多时候是一种所谓象征的调性。德彪西通过使用中古调式、阿拉伯音阶、五声音阶、自己的个性化调式等,不断地变换色彩,从而大大丰富了调性的音响,但是主要调性的稳固从未被动摇过。与第一册相比,第二册标志着德彪西音乐语言的某种变化。这从旋律、和声与节奏的安排中均能窥见。此外,钢琴织体的炫技性也在最后两首中被突出展现出来。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最能体现其创作意图并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所有他对声音和音响的探索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轨迹与答案。在有些前奏曲中亦能够捕捉到他管弦乐作品的端倪,他对音响的立体构建早已超越了钢琴本身。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其结构形式与和声语言大多未超出传统的范畴。《前奏曲》第一册创作于1909年12月至1910年2月(时间很短),第二册创作于1910年至1913年,这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它们在其作品中的地位及所处发展阶段奠定了自身的重要性。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是钢琴文献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视角,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共鸣是深刻的。

现代作曲家鼻祖斯特拉文斯基曾经真诚地说:“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以及我自己多归功于德彪西。”毋庸置疑,德彪西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音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不仅因为他本人的成就,而且因为他闯出了新路供人探索,因此备受后来很多有成就的作曲家的尊敬,如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韦伯恩、梅西安、布列兹等人。研究它的音乐也是为我们研究现代作品开启了一扇窗。德彪西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以致于其创作思维影响了后代一批作曲家,这种划时代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推崇与学习的。

一道绚烂的彩虹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4)

思绪穿越时空,闪回到多年前的法国。当时我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作访问学者,除了在学院日常的学习外,我还痴迷流连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与名人故居。德彪西是我顶礼膜拜的印象派大师,也是对我的创作影响最大的作曲家,探访他的故居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我曾到位于巴黎市郊的德彪西故居朝拜过很多次,几乎每一次都是霏霏细雨中走上那个三层小楼。不少珍贵的手稿照片信札陈列于这个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故居的顶层已经开辟为一个小音乐厅,每周固定上演音乐会。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在只许参观的博物馆三角钢琴旁情不自禁地弹起我写的钢琴曲,当时的兴奋溢于言表,善良的博物馆馆长不但没有打断我,还热情地鼓起掌。他说:“琴声很美,和德彪西的风格真有几分相似。”我想德彪西的音乐确实有感染力,这种美好甚至都传递给了与之相关的一切。

回国后我翻译并出版了《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分析》,这是罗马大奖获得者、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马塞尔·比奇先生的权威分析,也是我国第一本译自法语的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著作,很欣慰能把它推荐给中国的读者。近些年我受邀在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及全国很多音乐院校开设过专题讲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德彪西钢琴前奏曲了解他并在学术上萌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发现。

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他的钢琴前奏曲,何尝不是一道绚烂的彩虹!

- THE END -

订阅 音乐周报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5)

订阅 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德彪西月光钢琴曲简谱(树叶香氛宝石与海)(6)

2023年音乐艺考:人数多、政策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音乐高校跨学科新专业火了

视唱练耳,规范学音乐的一把钥匙

四十载军旅艺程,五次天安门庆典,他以零失误率指挥军乐团为祖国献礼 | 人物

新课标来了,音乐还是听觉艺术吗?| 争鸣

金钟奖钢琴冠军孙麒麟:舞台是检验作品演奏的最好标准

张国勇:谈谈职业病

歌剧导演陈蔚:歌唱的审美误区、提高方法与三种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