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笔法(简述榜书内涵和形美的完整统一)
何为榜书?
榜书,故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书法领域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历史可谓是非常悠久,并且应用较为广泛。据记载,汉丞相萧何便是第一位用榜书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而秦丞相李斯是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
榜书之所以被称为“高大上”书,皆因“大”与“势”:
大:古往今来,书法家很少写大字,当必须写大字时,也只是将平时的小字放大化,不管是执笔或运笔或用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写榜书要专门练习,因为榜书在执笔、运笔、用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
势:写榜书,不仅要大,更要有气势,堂堂正正、品相高雅的气势。榜书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装点门楣,或修身励志,或扬名示人,或表达心志等等,所有这些,都相当于一个人的颜面,一个家庭的门面。
一、榜书内涵美的实质
观书当观人,书之形态乃是人的心迹之写照。一幅成功作品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书法技巧、审美意向,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真实表现。也就是说,是功到深处艺自精的具体显现。而功到的程度没有界定,学无止境。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模式。但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赖于多方面学科的滋养和完善,如果缺少了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任何一门学问就会没有深度和内涵,而流于形式,流于轻薄和游戏,作品必然匠气、俗气和小家之气,而不能出神入化,达到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因此首先,榜书的书家首先要具备文人气,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学书者必须拓展自己的艺术境界,加深自己的文化品味,在学书的过程中,把文学修养作为基础。诗、书、画成一体,哲学、美学、历史、地理、自然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诸学科作为拓宽和提升自我文化内涵的另一层面加以涉猎和了解学习,使其书外功的功力在书作中被赏析者透析出来,以达到赏心悦目和潜移默化的效果以及书法作品的教育感化作用。说的通俗一些也就是字外功,任何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反映出的艺术思维是书作者所有内涵的真实表现,要想达到这一层面,书作者就必须具备以上相关的学养和知识,否则,鉴赏意识的浅薄和思维意识的单一,就会桎梏书作者的情感发挥和艺术手段的创造。其次,书家的人格和品格的修炼及涵养也是提升书作品位的主要因素之一。俗话说,书如其人。人的各种情感的信息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流露于书写的作品之中。譬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表现出的悲愤和高亢的激情;王羲之的《兰亭序》表现出的飘逸劲健,天质自然的情趣。从作品中显现的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和内心世界的写照,不乏作者的大气所凝和品格所聚。书如其人就是书法的本质所在,书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游历自然、游历山河、游历社会、体验人生,从中汲取其中的精华,以回归真善美的境界,可谓观书当观人,练书当练志。志者:书作的思想和内涵。无志书便无味。有思想和内涵的书作,我们从中可以品味出自然的灵性、音乐的节奏、诗歌的意境、哲学的和谐、逻辑的理通,达到自然的朴素,这就需要书者在社会中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融入自然之中,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儒释道的思想融入到书者的修养之中。使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不谋而合,成为时代书风的主旋律,反应并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在祖国的书法长河中显现一段历史的情操。因此,书作不是单一的社会元素,它也能折射出社会的多种现象,所以,书作者要练就与时代共同发展和息息相生的品格和胸怀,风雲世间,万物归心,得于心而寓于物。
二、榜书形美的本质
榜书以其结体较大、笔画驾驭较难,作品的美丑和技法成败易于流露成为榜书创作的焦点之一。而法度严谨、布局安排适当、遒俊而飘逸并独具神韵的榜书更惊人心魄令人神往。这就要求书者必须具备书法基础和书法的技巧之相当功力和书法榜书的功夫。
书法是一种艺术。正如绘画艺术、京剧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一样,需要基础练习,法度规范,思维创造,而其是否能够成为艺术作品,这就看书者学习的深度和功夫及悟性。书法榜书要使其给人艺术的美感。首先,应具备书法的法度,“华之外观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美的榜书作品给人的精神享受是无尽的,而没有法度的榜书只是过眼烟云,横涂竖抹令人生厌。泰山的摩崖刻石,气势磅礴,法度合理;雄关题匾,大气古朴,振人心灵;百年商铺名牌典雅大方,招人目驻,所有这些经风雨、历时百年不衰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圭臬。这其中就渗透着书法的本质——法度。点画之中见真理,笔法之间得天趣,结构之中显情意。所以,书写榜书要按照历代学习书法的理论和经验,打好基础,提高书法的技巧和功夫,把握书法学习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然后根据榜书书写的特点,在合乎法度的原则中力求形美的基本法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来。其次,榜书要写出力度来,要给人以雍容大度、雄浑壮美、点画苍劲、贯气通达、结体严谨的艺术视觉效果。古人云:“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也是历代评书法作品公认的标准之一,而榜书之力,并非写的张扬威猛、狂怪异端、不守法度、任意妄为、粗俗混乱,就是具有力度,榜书的力感体现在作品中是笔画的娴熟,具有质感;功力深厚,力透纸背;韵味十足,百看不厌。譬如经典音乐“二泉映月”、“梁祝”、“义勇军进行曲”给人的是一种灵魂的振动,是内心精神的震撼和响应,是永恒的一种超物质的精神娱乐和感受。反之,狂怪不守法度的书法作品,表面势大夺目,而外强中干,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给人以浮躁感。由此,具有力度的榜书作品要有“骨劲”和“内涵美”,为“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婉媚之内,所谓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渗透着书法家的情感并显现着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第三,在结构章法的布局上体现整体的艺术感觉。观赏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章法形式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布局则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书法艺术的结构与章法美,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是看的见的气质美,是书家内涵外在化的表现。而达到这一视觉效果,单从章法方面讲:一是要注重字与字的排列组合,求得首尾照应,气运贯通,笔墨浓淡枯涩恰到好处;二是要计白当黑,虚实相向,以达到分与合、疏与密、大与小、粗与细、避与让、虚与实的对比和呼应相当,有机统一的空灵的艺术视觉效果;三是笔力和墨色的变化求得整体作品的动感。在笔画的轻重、疾涩、曲直、扭挫等技巧和方法上讲究形象性;四是在整体布局上,由于榜书的特殊性,要避免呆板一律,求得主和次的和谐之美。落笔要意在笔先,谋篇布局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让人感受龙飞凤舞、高峰坠石,万岁枯藤、矫若惊龙、雄狮守关、骏马奔驰的灵性,以达到艺术享受的目的。第四,韵味传神是榜书达到艺术层面的主要标准之一。韵味传神是通过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清人姚配中说:“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黄庭坚也说:“书画以韵为主”。那么,什么是榜书的韵味,韵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就是有余味,意无穷,耐品味,如天籁之音,自然之物象,让人浮想连篇,让人遐思意连,让人虚幻灵动。书法作品追求这个意象效果,除前面谈到的书家的内涵修养是其主要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书家除具备内功之外,还必须通过书法的技巧表达这种内在的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自我的风格抒写自然的物象和书法的本质,以求得书法韵味传神的艺术效果。而达到这一目的,书家的博览众家、独树一帜的书法功夫是其基础,在临帖中去悟本真,在悟中求得创新,形成自己的独具的特色。《书断》中说“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今体的概念,笔者认为,一是在学书中,除学习法书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悟本真,也就是在学习某人的书作时,还必须去了解书家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生活阅历、所处的历史环境,政治背景,以及在其社会中形成的个性和气质,从中体会书家书作的韵味真在;二是了解时代特征和精神主流赋予书家的共性。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会无形地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相辅相成,而且也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三是要培养自我健康,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我的皮囊融入社会的主潮中,体现时代的风格,形成个体与群体的相融,相辅相成的时代音符。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正如元代陶宗义《书史会要》中写道:“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明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书法作品应该呈现观者的是生机流荡,动律优美,风采飘动,神情横溢,节奏明快,精神动人的内在美。无论是诗词、音乐还是书法,形式和内涵是完整统一的一个整体,注重形式只能局限于技巧的运用,偏重于内涵的,没有表现思想的手段,所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创造艺术品的真理之路。
李春平于2010年9月初稿,10月20日定稿。望指正。
乾隆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国君,他勤于政事『乾纲独断,事必躬亲』,每天黎明未至便临朝问政,览奏章,召大臣,寒暑无间。用兵西陲时,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辄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乾隆中期,他平准噶尔,收回部,定西藏,服内蒙,于是海内承平,国富民强,文化昌盛,有清一代到了真正的盛世。其榜书『威怀远服』正是对自己文治武功及国威的褒扬。这幅书写在精制素绢上的横匾,幅式极大而字体极壮,可谓笔酣墨饱,气力雄畅。看来正是他平定西陲诸部后精神大振心情极为欢快时所书。此书笔法精熟,确系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时为乾隆精力充沛所作,显得端庄厚重,气度宏伟。从这个角度讲,乾隆所书擘窠大字,具有庄严风貌,最适宜於题匾额。其气魄大,力度强,令人叹绝。乾隆榜书极少,此匾意义非凡,尤值得重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