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障人士回归有声世界(让听障者听见文化的声音)

来源:中安在线日前,重庆自然博物馆经过一年精心打造的展品讲解可视化(通用手语)系统在展厅同观众见面,并正式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作为全国自然博物馆中率先实施展品讲解可视化项目的一级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带头实施国内听障人群(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环境示范项目,为残疾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让听障人士回归有声世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让听障人士回归有声世界(让听障者听见文化的声音)

让听障人士回归有声世界

来源:中安在线

日前,重庆自然博物馆经过一年精心打造的展品讲解可视化(通用手语)系统在展厅同观众见面,并正式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作为全国自然博物馆中率先实施展品讲解可视化项目的一级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带头实施国内听障人群(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环境示范项目,为残疾人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通过听觉获取信息是人类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据科学家统计,人类所获取的信息,大约有11%来自听觉。所以,一个人一旦存在听觉障碍,也就意味着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受到限制,轻则会使一个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变的困难,重则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包括其对世界的看法。而他们内心的苦楚和因为听觉障碍而受到的煎熬,健康人群一般都无法体会。

听障人士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目前听障人群达到7200多万,到2030年,这以数字可能将突破1亿。虽然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逐年提高,听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必要的关照与尊重,生活与工作的便利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听障人士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听不见”使他们感到待遇不平等、服务被打折。

继今年5月20日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当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精心制作的“手说史物——手语讲解视频导览”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之后,重庆自然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展品讲解可视化(通用手语)系统又在展厅同观众见面并正式上线,这标志着重庆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听障人士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获得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但是,听障人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不方便或者受限制的情况也客观存在。在不少地方,博物馆建设上规模有档次,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听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没有在馆内配备手语讲解员或手语视频,结果使得一些想参观博物馆的听障人士只能望“馆”兴叹。

听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群体,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听觉上有障碍,甚至与正常人在沟通交流时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作为社会一分子,他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和我们是平等的。社会越是进步、越是文明,越要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爱,这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所以,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推出手语讲解服务,让听障者也能和我们一样“听见”文化的声音。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