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知识问答题库(必考专题中外三农)

【核心观点】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农知识问答题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农知识问答题库(必考专题中外三农)

三农知识问答题库

【核心观点】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

3.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4.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

5.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建设的成功。

“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

一、中国古代“三农”问题

(一)统治政策的调整:

1.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文景之治: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服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勤俭治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史称“文景之治”。

3.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徵;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农作物推广和引进:

1.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水稻、半坡粟)

2.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三)劳动工具:

1.原始社会打制石器一磨制石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2.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用:

3.唐朝时发明了耕地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四)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从而连接了珠江和长江:3. 隋炀帝时开通了隋朝大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完成于南宋。(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二、中国近现代“三农”问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变化:

1.土地改革(1950- 1952年底) 土地私有一土地私有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千多年地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世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1953 1956年) 土地私有一土地公有

(1)原因: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土地公有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以来) 土地公有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等。

(3)特点:采取了统-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4)结果: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三、世界史上的农业问题

(一)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因此其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

(二)美国:

1.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2.1933 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

(三)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承认了土地私有。

(四)苏联(俄) :

1.十月革命时期,苏俄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2.三年内战时期,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3.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斯大林时期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加快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粮食产量有所降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5.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也失败了。

★认识: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