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

Atomic Interface Effect of Single Atom Copper Catalyst for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1)





01



摘要简介




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的调节对金属空气电池及其它含氧能量转换装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在碱性介质中构建单原子铜催化剂(Cu-SA/SNC)的原子界面策略。此外,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在ORR过程中,孤立键收缩的低价Cu( 1)-N4-C8S2原子界面部分是一个活性中心,并且Cu物种与原子间的协同作用机制通过调节中间吸附的反应自由能,碳基体对提高ORR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原子界面的概念为氧电极材料的合理设计和提高其催化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2)

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3)

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4)

路易斯酸催化和布朗斯特酸催化(EES:增强氧还原反应中单原子铜催化剂的原子界面效应)(5)





02



作者



李亚栋,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1998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曾先后于2001年、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目前担任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主编、《Science Bulletin》化学执行主编。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目前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 Nature,(及其子刊),JACS, Angew Chem,PRL, Adv Mater., Nano Let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他引超40000次(H-index 超100)。已先后培养博士生、博士后高级研究人员30余名,1人获国际“IUPAC青年化学家奖”(2005年),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提名),6人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人获“优秀青年基金”、或“青千”等人才称号。


来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EE/C9EE02974E?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 rss/EE (RSC - Energy Environ. Sci. latest articles)#!divAbstract

http://www.liyadong-group.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