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我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140家单位入选。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光明顶以“观一处栋宇,听一则故事,品科学精神”为主线,通过介绍一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讲一则典型人物故事,推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文章,为您呈现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选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并实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掀起了我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为信息时代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于2006年,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对面的方正大厦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提供了大量图片、手稿、实物等珍贵资料并参与展陈设计。陈列室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建设管理。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1)

王选院士雕像

陈列室包括“生平事迹厅”和“创新历程厅”两个部分,含实物100余种390余件,手稿160余件,以及大量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图片。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王选院士的成就与风范。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2)

陈列室内景

在“生平事迹厅”,从密密麻麻的科研手稿,到富含哲理的人生格言;从朴素节俭的衣物用品,到数十张发黄的捐款收据;从荡气回肠的王选遗嘱,到呼吁扶持年轻人才的最后一篇文章,系统展示了王选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一生。“创新历程厅”除大量图文外,还通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第一张报纸样张和样书、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等珍贵实物,运用“铅字排版体验区”和“激光照排技术演示触摸屏”等科普互动装置,以及王选、陈堃銶夫妇在家中工作的场景还原,生动展现了王选带领科研集体投身“748工程”,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引发我国汉字信息处理和印刷技术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3)

陈列室内部展陈

“正奇相辅”,德才兼备方可任大事

1937年王选出生于上海,为了不忘国耻,家里给王选起了别名“铜卢”以纪念卢沟桥事变。在沦陷区的日子里,小王选和父亲有一个“小秘密”,那是一张画着中国军人的小画报,这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可父亲说“放在你们小孩子这里不会有事的”,王选便将这张画报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这种爱国情怀贯穿王选终生,多年后他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和港商的高薪诱惑,就是他自幼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的必然选择。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4)

王选工作照

对于学业和事业,王选总能“屡出奇兵”。他上大学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当时很多人都没见过计算机,看不到这个专业有什么前途,王选却认为国家在“十二年科技规划”中将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一定能创造出巨大价值。这样的洞察力也帮助他在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研究时,决定跨过主流的二代机和三代机,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钳形攻势”,双管齐下破解难题

与西文相比,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复杂,存储、处理和输出等问题使得汉字进入计算机成为世界性难题,甚至有专家断言:计算机时代将是汉字的末日。

作为印刷界的新兵,王选迸发出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没有经费来源,他就少坐一站公交省5分钱,反复到科技情报所查资料,字数不多的资料就手抄,好节省复印费。终于,他研究出采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用来分别描述汉字笔画,将汉字的总体存储量压缩到原先的1/500至1/1000;接着,又设计出以710字/秒的高速复原汉字字形的超大规模专用芯片。他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的技术难题,奠定了激光输出方案的基础。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5)

王选与年轻科技人员在一起

1979年7月,在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上,第一张八开报纸的胶片从激光照排样机中输出来。8月11日,《光明日报》率先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这群当时身处科研困境的年轻人。王选事后才知道这个报道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后来回忆说:“所以我牢牢记住这张报纸,一直想要用事实来证明它是对的。”

面对初期产品问题多、团队人员流失、国外技术冲击、国内用户不信任的重重困难,王选除带领团队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承担最关键的照排控制器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以外,在国家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确定新华社为第一个用户,先后落实生产系统主机、照排控制器、激光照排机及汉字终端等设备的协作厂家,组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集合全国优势力量的科研、生产和应用队伍,相继研发Ⅱ型、Ⅲ型、Ⅳ型系统,让我国印刷行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之后又推出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新成果,我国印刷界终于迎来“光与电”的时代。

名人对毕昇的评价(王选当代毕昇)(6)

1985年,王选与技术人员查看用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新华社新闻稿

当时国外照排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王选提出要让科研成果变成商品占领市场,这是“产学研结合”的先声。1984年,北京大学采纳王选的建议,成立科技开发公司(方正公司的前身),与王选团队合作进行国产照排系统的生产和销售,成功击退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产品。截至1993年,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结硬寨打呆仗”,甘为人梯打造过硬团队

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王选回忆起小学5年级时获得的品德优秀奖,那是他永生难忘的一个奖励,他从中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1993年,王选苦苦钻研两周的设计被他的研究生否定,他意识到计算机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于是坚定地退出了科研一线,转而培养和物色优秀人才。

他捐献了大部分的奖金、奖品,成立奖学金和创新基金,鼓励年轻学子勇于创新、勇挑重担;他与年轻人才广泛深入地交流并认真记录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因为他认为满足生活需求可以帮助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专注于科研工作;他指导年轻人才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与他的成就相比, 他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培养和造就的一大批年轻学术骨干的贡献,丝毫不逊色。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王选的一生都在坚定地践行他的好人观。

本文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