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什么是温柔呢(你还有温柔的能力吗)

原创: 许振国博士 《道德经》中说:“柔弱胜刚强”在生命这个领域里,这是真理,是无可辩驳、无可质疑、不证自明的根本道理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结晶是我们的祖先探索生命奥秘之后的最大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你觉得什么是温柔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你觉得什么是温柔呢(你还有温柔的能力吗)

你觉得什么是温柔呢

原创: 许振国博士

《道德经》中说:“柔弱胜刚强”。在生命这个领域里,这是真理,是无可辩驳、无可质疑、不证自明的根本道理!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结晶!是我们的祖先探索生命奥秘之后的最大收获!

前几天的心身整合疗法训练班上,我讲的最精髓的就是如何能够做到四个字——“温柔以待”。在这个过程中,有学员这样说:“老师就像催眠一样,不断地提醒大家慢慢来、不用力、专注、将爱的感觉注入、温柔以待,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滋养和爱护!”

温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是一愣:温柔是一个什么鬼?因为他从来没有被温柔以待过,自己也不曾温柔以待地对待别人,温柔离我们现代人似乎十万八千里,男人的温和、女人的温婉以及儒家的温柔敦厚等等,这些都成了被社会鄙弃的东东,因为这些不符合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社会风尚!

温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位家长在我跟前演示她给孩子做按摩时的状态,手还没有伸过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躲避;手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已经在喊疼,还没有揉两下,孩子已经大呼小叫地抗议——“疼”、“疼”、“疼”,别揉了!

但是母亲还是不依不饶,坚决地要将这种方式贯彻到底!因为这是从“专家”那里学到的,它可以解决孩子的“病痛”!孩子的不接纳,被认为是“不够坚强”、“耐受力”不够,为了治病,这点儿“小小的痛苦”怎能忍受不了?!

去街上按摩,很多成人自己要求,力气大一些,我不怕疼,越疼越有效果!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而按摩师似乎也在迎合这样的需要,特别用力地“蹂躏”着这些成年人,按摩似乎成了“施虐者”与“受虐者”的一场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都“乐此不疲”,似乎都玩出了风格,玩出了快感!

可能是今天的人慢慢越来越丧失了对身体的感知,好像特别喜欢刺激的感觉,吃最辣的,玩最嗨的,耍惊悚的,弄心跳的!不这样就没有感觉,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感觉!

因为更高、更快、更强地在外在世界中寻求自己欲望的满足,所以,身体的绷紧状况也越发的严重,身体的绷紧,导致了气血流通的不畅,慢慢绷紧的肌肉就变得僵化,对身体的连接、对环境的感觉、对生命的感受也越来越不敏感。这种感觉的丧失,让我们没有办法感知温柔,更没有办法接纳温柔,当然也不可能对别人付出温柔。我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彻底丧失了温柔的能力。

《道德经》中说:能婴儿乎?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婴儿时什么状态?婴儿的状态就是柔软的状态,就是生的状态!想要生命、想要健康,想要长寿,就要“复归婴儿”,回到婴儿那样柔软的状态中去!怎样“复归婴儿”,就要学会温柔,拥有温柔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内化成一种能力,一种本能!

温柔的感觉,首先就是充满爱意的,是平和的、不抗拒的、非常接纳的!而不是像那位母亲一样,还没有开始按摩,孩子就已经逃到八丈远了!这样的抗拒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治疗方法,都不可能起效;不仅没有效果,反倒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痛恨这种方法,痛恨实施这种方法的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就被斩断了!身为母亲(父亲),你知道吗?能感受到孩子的抗拒吗?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了吗?想到这样做的后果了吗?

温柔的感觉,同时也是安全的感觉,是一种平和的感觉,是一种融合的、自由的感觉,而不是粗暴的、强力的、控制的这种感觉!母亲在给孩子做按摩的时候,内心烦躁、手法轻浮、速度飞快,这样的按摩时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你的生命状态,孩子会有非常明确的感受;你的不耐烦,只会让他觉得焦虑、担心甚至恐惧,不会让他感觉到你和他之间的爱与连接!

温柔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专注的、持续的、恒久的、缓慢的恢复与充实!这种感觉带给孩子的就是力量,就是信心,就是支持与鼓励!这种感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是得到父母和家庭全力支持的,是有着强大后盾的,即便受伤,也有一个温馨的港湾供自己栖息与停泊!

温柔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神往已久,但都距离它遥不可及!最近的距离,就是观想——想象一个两三个月大小的婴儿,我们给他做按摩的时候,我们会用多小的力道、多么慢的速度、多么轻柔的抚触,多么温暖的连接,多么关注的神态,多么温馨的爱意!在那一刻,你可能就真的“复归婴儿”,掌握了温柔以待的真谛!

温柔以待,真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吗?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涵予心身健康”————

许振国博士简介:

涵予心身健康咨询机构心身督导

新心学创始人、心理治疗师、中医心疗师

章黄嫡传、国学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博士

郑州大学历史学(甲金文字学)博士后

河南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内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