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点必背(教育学知识高频考点5000字总结)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记忆根据保存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时长一般为几十秒,长时记忆的时长一般为一分钟以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的条件是复述。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理论分为4个步骤:1、讥讽,不断提问使学生发现矛盾;2、助产,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3、归纳,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与本质;4、定义,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班主任行使班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智力的5个要素: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
目标游离主张修正预设目标的不足。
教师、学生、教学过程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地方课程的制定主体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儿童中心课程主张依据儿童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和探究获得经验,教师对儿童活动起指导作用。
学习动机的划分及其标准:1、根据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正确的、高尚的与错误的、低下的;2、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直接的近景性与间接的远景性;3、根据起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与辅助性;4、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分为普通型与偏重型;5、根据诱因,分为内部与外部。
学生情绪的调节方法: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
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暂时隔离法、示范法]、行为演练的方法、改善认知的方法。
童年期一般指7~12岁,该时期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10岁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分为:一般常态、轻度失调、严重病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2、重视人自身的价值;3、更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顺从、内化3个阶段。
认同的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异:1、课前[课时计划];2、课中[教程的呈现、家庭作业的检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课后评价。
古斯巴达教育特点:1、重视女子教育;2、军事化管理。
雅典教育特点:1、以私立教育为中心;2、重视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1、教师资格证制度;2、加强教师培训;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4、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课堂的三要素:1、学生;2、学习过程;3、学习情境。上述三者稳定组合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又分为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的职业特点:专门性、复杂性、创造性。
巴甫洛夫:1、条件作用理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3、获得、消退与泛化、分化。
培根:最早提出教育学应该独立为一门学科,强调归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舒本慈: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教育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个体的一般发展规律: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
智育为德育等其他各育提供认知基础。
师生关系:1、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2、在道德上是互相促进关系;3、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心理关系、教育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课程的定义:1、狭义[某一门学科];2、广义[学校所教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
班集体的概念:全体成员 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共同目标 班级氛围。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松散的群体->联合的群体->成熟的集体。
德育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
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现象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形象记忆是指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逻辑记忆也叫词语记忆。
流体智力是指我们人类出生后不受后天环境影响,与生俱来的智力。
霍桑效应: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言语表达。
南风效应[温暖法则]:要求管理者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儿“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的利益。
巴纳姆效应: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准确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是唯一可控的因素。
科勒做了小鸡啄米实验,提出知识或经验是通过顿悟获得的;贾德做了水下击靶实验,认为经验需要概括;斯金纳做了迷箱实验;皮亚杰做了三山实验。
也克斯.马德森研究总结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4种气质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易冲动]、多血质[灵活];粘液质[安静,缺乏生气];抑郁质[多愁善感]。
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理论:1、潜意识;2、本我、自我、超我;3、泛性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杜威提出合作学习,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奥苏贝尔提出接受学习。
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监督式、放羊式、控制式。
皮革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教师给予学生美好的期望,学生能做出积极的努力。
扇贝效应: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
马太效应:多者愈多,少者愈少。
晕轮效应: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儿童期[自主、害羞、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期[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成熟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思维类型:1、根据凭借物,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逻辑,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我国的“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宋代也出现过。斯宾塞把“课程”发展为专业术语。
课程的三个制定主体是国家、地方、学校。
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前者是单一的,后者是整体的。
想象的功能:预见、替代、补充。
任何人的长时记忆都能保持到永久,短时记忆的模块数量是5~9个。
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动机冲突分为:双避冲突[既不想,也不想]、双趋冲突[既想,也想]、趋避冲突[既想,也不想]、多重趋避冲突[多种目标,既吸引又排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维果斯基提出文化历史发展观、心理发展观、智力发展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2、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描述分体从出生到高中时的智力发展路线、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长善救失”的教育理念。
意志的品质分为:自制性、果断性、独立性、坚韧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育包含教学,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
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直线式[无重复]、螺旋式[有重复]。
布鲁纳--《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法。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柏拉图支持社会本位论。
西方现代学制分类: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中国]。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与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目的,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奥苏贝尔提出成就动机,他认为成就动机是社会动机的一种,学校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附属内驱力[保持长者或集体的认可,把学习或工作做好]。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学生、知识。
评价的分类及其划分标准:1、根据评价的标准不同,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性评价;2、根据评价的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道德修养法、角色扮演法、品德评价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
教育的起源学说:神话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个体功能:1、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2、谋生和享用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1、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2、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4、提出了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全球化、信息化、全民化、民主化、个性化、终身化、多元化。
测验法的4个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识记的分类: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理解识记、无意识记。
赫尔曼.威特金提出了“场依存”与“场独立”的教育理念。
迈克尔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督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
思维定式:多次做某事而进入准备状态。
原型启发:做事受到先前其他事情的启发。
功能固着:电吹风只能吹头发,不能烘干衣服。
学习技能的现象分为:高原现象[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停滞不前和知识模糊的现象]、倒摄抑制[后面的学习材料对先前的学习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干扰]、前摄抑制[先前的对后面的产生干扰]。
操作[动作]技能的分类:连续性操作技能、非连续性操作技能、精细性操作技能、粗糙性操作技能、开放性操作技能、封闭性操作技能。
加涅根据学习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映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它分为: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
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标志是计划性。
斯金纳提出正强化与负强化。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更注重总结性评价。
注意的品质分为: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来源:周松松博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