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吴道子画风(吴带当风吴道子)

形容吴道子画风(吴带当风吴道子)(1)

□王剑

天宝年间,唐玄宗闲来无事,突然对嘉陵江沿岸的风景产生了兴趣。他叫来一位宫廷画师,说了自己的想法,随即安排沿途驿站为画师提供车马,打发他到蜀中去写生。

画师到嘉陵江畔,并没现场作画,而是仔仔细细地观赏这里的无限风光。他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揣摩,嘉陵江沿岸的一草一木、一峦一嶂,都被他一点一点地揉碎,记在了心里。

几个月后,画师两手空空回到长安。玄宗听说他回来了,立即派人向他索要画稿。谁知,画师两手一摊,“臣没有画稿,只有腹稿”。

玄宗很生气:“我盛情相邀,你就这样应付我呀?”严令他10天内在大同殿的画壁上完成画作。

年逾花甲的老画师不敢怠慢,马上登高作画。只见他画笔疾挥,墨若游龙,一日间便绘就一幅“嘉陵江三百里图”。玄宗看过画作后,龙颜大悦,连连夸赞:“李思训将军花费数月工夫才绘完一幅嘉陵山水图,你仅用了一天时间,真是妙作,真是妙作啊!”

这位让玄宗啧啧称赞的画师,就是鼎鼎大名的画圣吴道子。

有唐一代,被人奉为“圣”的,只有三人——“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清苦。迫于生计,自幼便跟人学画。吴道子的绘画天分很高,20多岁就已经小有名气,时人称其已“穷丹青之妙”。

唐开元初年,吴道子怀揣画笔,来到东都洛阳讨生活。洛阳寺院林立,寺庙、道观以及富人的厅堂,都需要大量的画工绘制壁画。当时,“画工”被士大夫视为低贱行业,吴道子却不这样认为。他想,自己从孤贫中走来,能凭自己的本事找到事做,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事,并不丢人。基于这样的心态,吴道子在壁画创作上表现出了高昂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很快就在洛阳城内家喻户晓,声名日盛。

吴道子作画有个特点,“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传说他在龙兴寺作画时,“观者如堵”。只见他长笔一挥,如同风过电转,霎时神的头顶上就出现了一轮圆月般的金光。人群中一片欢呼,喧呼震天,惊动了整条街道。他画“地狱变相图”时,画面上并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类的东西,是画中的“阴惨之气”,竟让观看的人“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据传因看了他这幅画,许多屠夫纷纷改行,生怕自己因杀生而遭到报应。

吴道子的画名,终于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玄宗下诏,召吴道子为翰林供奉,“非有诏不得画”。从此,吴道子便开始了宫廷画师的生涯。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吴道子陪同前往。返程中途经潞州(今山西长治)金桥。玄宗见数千里间“旗鲜洁,羽卫整肃”,心中非常高兴。连忙召来吴道子、韦无忝、陈闳三人,命他们共同绘制《金桥图》。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所乘白马,韦无忝主画狗马、骡驴、牛羊等动物,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等主体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金桥图》绘成后,天下传扬,“时谓三绝”。

短短十几年,吴道子的人生,就实现了从一个民间画师、寺院职业画工到宫廷御用画家的“三级跳”。这在中国三千年的绘画史上,罕有其匹。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精。他画的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他画的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尤其是他创造的“兰叶描”,笔势圆转,波折起伏,长笔回环,云舒云卷,所画人物,衣袖、飘带都有迎风飘舞的动势,被人称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画作,最典型的是佛画。《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传世杰作,被称为“天下第一画”。作品表现的是佛家故事,图中所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整幅作品极富想象力,而又张弛有度,神韵天成。《维摩经变图》是吴道子的另一幅杰作。画中的摩诘手执尘尾坐于胡床之上,身子前倾,凝神聚眉,思虑深邃,成竹在胸,线条流畅刚劲,一气呵成。

在盛唐,山水画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吴道子采用笔近意远的“疏体”画法描摹山水,作画速度极快,“笔才一二,象已生焉”。这在绘画史上,被称作山水画的“开山之功”,并为后世的写意文人画开了新端。

乾元二年(759年)吴道子病逝于写生途中。斯人虽逝,但余响不绝。宋代大文学家苏轼非常欣赏吴道子,称赞他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而在《书吴道子画后》题记中,他更是语出千钧:“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吴道子在民间也享有崇高的威望。唐代以后,民间画工一直奉吴道子为行业祖师。时至民国,画工会馆中仍设有吴道

子像,朝夕供奉香火。每逢大祭年祭,还要行三跪拜大礼,有如拜财神拜关公。

吴道子墓位于禹州市鸿畅镇三峰山的半山腰。举目望去,群山围聚,宛若星拱。河流交织,旋转如带。三峰山的碧水青山,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氤氲着吴带当风的万千气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