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是得还是失(长江禁渔2年效果显著)
2021年3月,人们在长江扬州段六圩河口附近江面看到了一幕壮观的场景,在靠近江边的浅水水域,密密麻麻地都是鱼,鱼群长度蔓延20-30米。鱼群时不时会跃出水面,附近还有大鱼在游动,人们猜测应该是大鱼在捕食小鱼。
在过去,鱼群追逐嬉戏、捕食的场景非常常见,但因为过度捕捞,航运、大坝以及污染等多种因素,这些年来长江的鱼群数量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少,像这样蔓延20-30米的鱼群更是罕见。
鱼群枯竭的场景在2020年开始好转,这一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策略(部分水域早已经开始实施),长江实行全年禁渔,全段禁渔。
在这种保护措施之下,一些繁殖能力强的鱼群率先开始恢复,比如:青鱼每次产卵量在60-100万粒;鲢鱼每次产卵量20-25万粒,1个繁殖季节就会产生大量后代。
除了鱼群聚集之外,长江江豚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链的指示性物种,它们是顶级食肉动物,如果当地鱼群数量减少,它们就会因为食物匮乏而逐步走向灭绝;反过来鱼群数量较多时,长江江豚的幼崽存活率较高,种群就会慢慢恢复。
无论是长江鱼群蔓延30米,还是长江江豚频频现身,这些都说明了长江禁渔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长江禁渔
除了长江鱼群数量有所提升之外,长江沿途的一些湖泊鱼群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甚至有一些湖泊“鱼满为患”。
湖北在1月份时,在5个湖泊共捕捞1800万斤鱼。这些湖泊早在2018年时就已经开始禁渔,多年的保护给了鱼群喘息之机,种群数量呈指数型上升。
然而,鱼群太多也不是好事,以鲁湖为例,该湖泊最佳生态承载量是350万斤,但该湖泊内却生活着700万斤鱼,为了保护生态,当地对其进行合理捕捞。
鱼群数量多虽然代表着生态变好,但鱼群过多也会危害生态环境,养殖鱼的人都知道,当鱼群过多时,对饲料的需求量也多,而自然湖泊内又没有人工投喂食物,这些鱼群对食物的消耗量大于食物的生长速度,就会导致鱼群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死亡后的鱼群又会污染水质,造成水质进一步恶化,导致更多的鱼类死亡。
事实上,这些湖泊之所以鱼群泛滥,主要原因是生态失衡。
不同的鱼类,繁殖能力不同,种群恢复速度也不同。其中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食草性、滤食性等鱼类繁殖速度较快,而且本身种群数量就较多,在保护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它们的种群数量也会在短时间恢复。
但是食肉性鱼类,比如:鲥鱼已经难觅踪迹,即便种群数量也在慢慢恢复,但恢复速度非常慢,无法控制住四大家鱼的数量。
比如:同样是保护陆生动物,野猪的种群数量并不少,再加上繁殖能力强,现如今已经泛滥,而老虎原本就非常少,再加上繁殖能力弱,至今还是濒危生物。因为老虎种群少,无法约束野猪种群,所以野猪才会泛滥。
长江刚刚禁渔虽然就已经出现成效,鱼群数量开始增多,但前期增多的主要是食草以及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生态链的恢复是一个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工作,比如:陆生野生动物禁猎了几十年,但很多地方的生态链依旧没有完全恢复,“豺狼虎豹”四大猛兽的种群数量并没有显著提升,尤其是豺,从前非常常见,但现如今踪迹难觅。
长江禁渔10年,在这10年间长江鱼群肯定会显著增多,但这其实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鱼群较多,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食肉性生物食物变多,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提升有好处。
但坏的方面是,如果鱼群过多,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超过了食物的再生速度,就会导致大量的鱼因为饥饿而死亡。
不过对于长江而言,这种事情很难发生,因为长江内的食物链还算是比较健全,除了江豚,食肉性鱼类之外,水鸟们也在积极捕鱼,长江鱼类鱼满为患的可能性并不大。
禁渔10年之后呢?
对于长江10年禁渔,很多人是比较支持的,但还有人认为10年禁渔之后长江该怎么办?要知道现代化捕捞方式非常先进,一旦放开禁渔立即又会过度捕捞。
对于这一点,专家其实也有考虑过,事实上10年禁捕只是开始,10年之后专家会继续评估长江生态资源,会根据长江鱼群的实际情况调整保护方案。
即便10年后放开捕捞,也会对渔网网眼大小,捕捞季节,捕捞品种等做出要求,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野蛮式捕鱼了。
#长江##鱼##钓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