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动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的检测)
囊尾蚴是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及结缔组织中,呈包囊状,故俗称“囊虫”在动物体内寄生的囊尾蚴有多种,通过肉制品传播给人类的有猪囊尾蚴和牛囊尾蚴,其中以猪囊尾蚴更常见囊尾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见由于发展中国家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囊尾蚴病在猪群和人群中发病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移民与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高,囊尾蚴病的发病率在工业化发达国家也有所增加1993年,WHO将猪囊尾蚴病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病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
囊尾蚴是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及结缔组织中,呈包囊状,故俗称“囊虫”。在动物体内寄生的囊尾蚴有多种,通过肉制品传播给人类的有猪囊尾蚴和牛囊尾蚴,其中以猪囊尾蚴更常见。囊尾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见。由于发展中国家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囊尾蚴病在猪群和人群中发病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移民与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高,囊尾蚴病的发病率在工业化发达国家也有所增加。1993年,WHO将猪囊尾蚴病列为需要根除的六大疾病之一。
1 病原学特征
囊尾蚴多寄生在舌肌、咬肌、臀肌、深腰肌和膈肌中。外观呈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一圆形粟粒大的乳白色内陷头节,在头节上有4个吸盘。有的囊尾蚴在头节的顶端有顶突,在顶突最前端有许多角质小钩,分两圈排列。囊尾蚴由于外观肉眼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绿豆或黄豆大小,故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
2 流行病学特征
猪囊尾蚴病主要是在猪与人之间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为猪囊虫病,该病的流行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猪囊尾蚴对应的成虫是猪带绦虫。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所以猪囊尾蚴病的唯一感染来源是小肠内有猪带绦虫寄生的病人。猪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病的感染来源是携带猪囊尾蚴的病猪。此外,人同时还可作为中间宿主感染猪囊尾蚴病。猪患囊尾蚴病主要原因是猪的散养或人的粪便管理不严等,造成猪吃到猪带绦虫病人粪便中的孕节或虫卵,从而感染猪囊尾蚴病。人感染囊尾蚴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口感染。人食用被绦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如用人粪水浇菜,人食用未洗净的沾有虫卵的蔬菜而患病,或者患有猪带绦虫病的病人便后不洗手或没有洗干净,误食入污染在自己手上的虫卵而感染了猪囊尾蚴病。另一种是自身感染。对于小肠内有猪带绦虫寄生的病人,在某些情况下,绦虫脱落的节片逆行上胃,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虫卵的卵壳被消化,幼虫移行到各组织器官,使人感染猪囊尾蚴病。
囊尾蚴呈全球性分布,但是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除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常发外,其余地区均为散发,长江以南地区较少,东北地区感染率较高。我国除浙江省外的省份都有带绦虫感染的病例报道。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呈增加的趋势,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四川两省份的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牧民主要因生食牛肉而感染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以黑龙江感染率最高,牛带绦虫病则以西藏为首,个别地区感染率高达70%以上。
3 危害
囊尾蚴病既可以感染猪,又可以感染人。囊尾蚴病的人群感染率低,但猪感染率较高,在我国的各个省份均有发生和流行,呈散发状况,个别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其中东北、华北、西南地区是最主要的流行区。猪囊尾蚴病对猪的危害主要是妨碍猪的生长和发育,特别是影响幼龄猪的生长。轻症的猪囊尾蚴病在临床上不易察觉,只有当猪在严重感染时才呈现症状,如猪的肌肉僵硬,肩部肌肉水肿,两肩增宽,臀部隆起,显得异常肥胖,而身体中部窄细,呈狮状体或哑铃状。如果囊尾蚴寄生在舌部,则咀嚼、吞咽困难;寄生在咽喉,则声音嘶哑:寄生在眼球,则视力模糊;寄生在大脑,则出现痉挛,或因急性脑炎而突然死亡。该病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人囊尾蚴病一方面可以使人感染猪带绦虫的概率大大提高,猪带绦虫在小肠内寄生,导致病人出现贫血、消瘦、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另一方面,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与其寄生数量和寄生部位有关。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肌肉中可出现酸痛、僵硬;寄生于脑内可出现神经症状,抽搐、癫痫、瘫痪甚至死亡;压迫眼球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其中脑囊尾蚴病危害最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继发性癫痫最常见的病因。全世界脑囊尾蚴病患者约有5000万,其中80%以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5万多人死于该病。
猪囊尾蚴病和人猪带绦虫病是在猪和人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循环感染的寄生虫病,若卫生环境防治措施松懈,就会导致恶性循环。猪带绦虫病的患者每天向外界排除孕节和虫卵,而且可持续数年甚至20余年,这样猪就长期处于威胁之中。人是猪囊尾蚴的唯一终末宿主,感染猪带绦虫主要取决于饮食卫生习惯和烹饪与食肉的方法。人吃了带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或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猪带绦虫病。流行区的居民喜食生的或未熟的猪肉、牛肉,对绦虫病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囊尾蚴病是由于人吃了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或猪带绦虫病患者自体感染所致,猪带绦虫病人有16%~25%同时并发囊尾蚴病。故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
4 国内外卫生要求
根据《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NY467—2001),屠宰生猪囊尾蚴的主要检验部位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部内侧肌等。按国家标准GB16548—2006的有关规定,“发现囊尾蚴和钙化虫体者,全尸作工业用或销毁。”
5 检测方法
5.1 病原学检测
5.1.1 活畜检测
猪囊尾蚴的活体检查部位主要是舌肌和眼外肌。用特制的开口器或木棒等工具撬开猪嘴,一手垫一块粗布将舌头拉出仔细观察,并用手触摸舌底、舌侧、舌根部有无囊结,触摸时感觉有带弹性的豆大结节即为囊结,其检出率为30%左右。检查眼外肌时,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眼结膜及眼外皮,感觉有突起物时可初步判断为囊结。
5.1.2 屠宰后肉品检测
猪宰后检验时,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要求,切开咬肌、舌肌、心肌、深腰肌等处,可见到豆粒或米粒大小囊泡,椭圆形,白色透明,囊内含半透明状液体和米粒大的白色头节。挑取皮下结节,剥去外层纤维被膜,将虫体直接在镜下观察,囊壁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间质层有一处向囊内增厚形成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构造与成虫的头节相似。必要时做压片、固定、脱水、透明、染色后鉴定。
5.2 皮内变态反应
取新鲜猪肉中囊尾蚴头节研制成1∶100悬液。注入待检猪耳朵外皱褶部分皮内0.1~0.2mL,5min后开始出现反应。判断:注射处发生红肿,直径在11mm以上,45min后开始消退,为阳性反应;无上述反应或反应不显著者为阴性。
5.3 血清学检测
囊尾蚴病原学诊断过程比较复杂,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存在困难,易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辅助囊尾蚴的诊断和鉴定。实验室诊断猪囊尾蚴病的方法主要有:补体结合反应、沉淀反应、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补体结合反应很早就被用于囊尾蚴病诊断,但由于假阳性率太高而逐步被别的方法所取代。沉淀反应包括液相沉淀反应和固相沉淀反应,用该方法对囊尾蚴病进行诊断存在检出率太低的缺点。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3.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T)是以红细胞作免疫配体的载体,并以红细胞凝集读数的血清学方法。最常用的红细胞为绵羊红细胞或人(O型)红细胞,来源方便。目前均用醛化红细胞,其可保存半年而不失免疫吸附性能。操作步骤如下:
(1)红细胞鞣化和致敏 取醛化红细胞用0.15mol/L的PBS(pH7.2)离心洗涤2次,沉淀用PBS配成2.5%悬液;加等量1∶2000鞣酸溶液(鞣酸不同批号,质量相差较大必须预试测定适宜浓度)37℃孵育20min,经常摇动;离心去上清液,用PBS洗1次,再用0.15mol/L的PBS(pH6.4)配成10%悬液;每份悬液加等量适当稀释的抗原液,置于37℃水浴箱中30min(每5min振动1次),离心去上清液,用PBS(pH7.2)洗2次,再用含1%正常兔血清(NRS)和10%蔗糖缓冲液配成5%细胞悬液。加0.1%叠氮化钠防腐,存于4℃或减压冻干备用,每批致敏细胞均需用已知阳性和阴性血清滴定灵敏度或特异性。阳性滴度在1∶640以上,阴性血清不出现反应者可用。
(2)微量血凝试验 在U形(或V形)微量血凝板上,将被试血清用1%NRS或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做倍比系列稀释,每孔含稀释血清0.05mL。每孔加0.01mL致敏红细胞悬液(可用标定过的注射器针头滴加),充分振荡摇匀,加盖于室温静置1~2h读取结果。
根据红细胞在孔底的沉积类型而定。“-”,红细胞沉于管底,呈圆点形,外周光滑;“±”,红细胞沉于管底,周围不光滑或中心有白色小点;“+”,红细胞沉积范围很小,呈较明显的环形圈;“++”,红细胞沉积范围较小,其中可出现淡淡的环形圈;“+++”,红细胞布满管底,呈毛玻璃状;“++++”,红细胞呈片状凝集或边缘卷曲。呈明显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滴度或效价。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脑脊液或血清抗体滴度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即血清凝集滴度<1∶8,脑脊液<1∶2,可诊断为脑囊虫病,阳性率为78%~91.4%。
5.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前尾蚴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早期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广泛地应用在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上。在该基础上又发展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还成功开发了采用酶联免疫原理和胶体金层析技术制备的囊尾蚴病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已经被列入我国动物检疫规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被检猪全血血片将10cm×1cm普通滤纸条的一端标记被检猪号码,另一端吸取被检猪任何部位血液1~2滴,于室内阴干后,置于4℃冰箱内(可保存6个月)。
(2)用抗原包被液洗涤ELISA反应板各孔3次。以抗原包被液将抗原按使用说明书稀释至工作浓度加至ELISA反应板各孔内,每孔0.1mL,加盖后置于室温(11~29℃)过夜。
(3)用力甩净包被过夜的ELISA反应板孔内的抗原包被液,每孔加入洗涤液,浸泡3min后,用力甩去洗涤液,并用滤纸吸去残留的洗涤液和驱除孔内气泡,重新加入洗涤液,按同样方法共洗涤3次,即3×3min冲洗。
(4)将被检血片、标准阴性血片及标准阳性血片均剪成1cm×1cm大小,分别置于青霉素瓶内,每1cm×1cm血片加入稀释液0.3mL,浸泡20min,即血片变白后即可。
(5)每份被检血片浸液加2孔,每孔0.1mL。标准阴性、标准阳性对照孔加相应血片浸液2孔,每孔0.1mL。空白对照孔加稀释液2孔,每孔0.1mL。加样后加盖,于室温(11~29℃)放置30min后按(2)方法用洗涤液洗涤。
(6)辣根过氢化物酶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HRP-SPA)标准物按使用说明书以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被检孔、标准阴性孔和标准阳性孔,每孔加HRP-SPA标记物0.1mL。空白对照孔亦加0.1mL。加完后加盖,于室温(11~29℃)放置30min后按(2)方法用洗涤液洗涤。
(7)每孔加现配制的底物溶液0.1mL,于室温(11~29℃)放置10min。
(8)每孔加终止液2滴,以终止反应。
(9)判定在对照孔成立的前提下,即在标准阳性孔呈深黄色,标准阴性孔呈无色或浅黄色,空白孔呈无色,判定检测结果。先目测判定:与标准阴性孔相比,颜色深于标准阴性孔,即判定为ELISA阳性病猪(+)。还可以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判定(490nm)。以空白对照孔调零,测定被检孔OD值。当OD≤0.22,判定为ELISA阴性(-);OD≥0.26,判定为ELISA阳性(+);当0.23≤OD≤0.25,判定为ELISA疑似(±),疑似者复检一次,仍为疑似则判为阳性。
囊尾蚴抗体检测只反应有寄生虫存在,而抗原检测能表明体内寄生虫是活的。最理想的情况是两者的结合试验。血清学试验用的各种天然抗原来源于囊液,这些天然抗原还可以作为有用的血清学筛查工具。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可溶性抗原使试验结果难以对比。囊尾蚴病检测抗原多为猪囊尾蚴囊液粗抗原或层析纯化抗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小扁豆凝集素纯化抗原成分(猪囊尾蚴13ku、14ku、18ku、21ku、24ku、39~42ku或50ku糖蛋白);②囊尾蚴囊液抗原成分;③头节囊壁抗原成分。
囊尾蚴感染人或动物后,在血清、脑脊液、口水甚至泪水中都可以检测到相应的抗体。放射免疫、血凝试验、胶体金、补体结合、酶联免疫反应和免疫印迹技术等已经用于检测感染的人或动物的囊尾蚴病抗体。最初抗原是来源于囊液、排泄物G分泌物(ES)产品或粗匀浆,这些未纯化的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和交叉反应;因此开发使用提纯的抗原或在囊液中寻找特异性抗原。目前特异性最好的方法是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技术,最初报道有100%的特异性、98%的敏感性。然而,这种方法在大脑单囊肿病的诊断中敏感性大幅下降。Prabhakaran等报道了一种敏感的免疫诊断方法(用尿素诱导的扁豆凝集素的三级构象)。用这种方法对60例猪囊尾蚴病的患者进行诊断,检测到其中46%的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体,而用标准免疫印迹诊断方法检测为阴性。这个商品化的EITB试剂盒可以直接购买到,已经广泛用于诊断人类和猪囊尾蚴病,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抗原来源不能保证,抗原的制备困难,抗原之间存在差异,探针杂交技术成本昂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对这些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并人工合成,用LISA进行猪囊尾蚴病的诊断测试。通过ELISA检测,发现这些合成的蛋白质特异性和敏感性远低于天然的糖蛋白抗原(LLGP)蛋白。Prasad报道了一种新的检测囊液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免疫诊断技术。该技术基于囊肿液抗原,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衡量囊尾蚴刺激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研究人员报道,测试组48个和对照组79个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8%和96.2%。
检测囊尾蚴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进行抗原的检测。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建立了几种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囊尾蚴抗原。B158/B60和HP10两个单克隆抗体已经通过验证并且用于常规检测囊尾蚴抗原,据报道其敏感性非常高,血清样品达80%,脑脊液达90%。在猪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研究人员统计了B158/B60和HP10的灵敏度和特异性,B158/B60和HP10的灵敏度分别为84%和76%,特异性分别为55%和83%。B158/B60在人类的尿抗原检测中也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寄生虫敏感性为92%(而单囊尾蚴感染的病例下降到62.5%)。只有钙化的囊尾蚴的大多数病人(83%)检测结果阴性。血清和尿液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所以在检测过程中可以用尿或唾液作为诊断样品替代脑脊液、血清样品,可大大简化囊尾蚴病的筛检流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