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动作的技巧(怎样临写事半功倍)

1.读帖

众所周知,要想写好书法,必不可少的是临摹,究竟如何才能临摹到位呢?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帖。

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此时的读,是“观”的意思,并非出声去读。《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这里所说“观”“谛观”即读帖的意思。也就是在临帖之余,或是临帖之前,详细观察和用心揣摩碑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再用笔去临习。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 :“察之者尚精。”读帖务求精细周到。首先,要仔细揣摩字的用笔方法,是藏锋还是露锋,是圆笔还是方笔,是折笔还是转笔,以及笔画的粗细、 长短、大小、笔势等。其次,认真分析字的结体特征,如字的斜正、收放、争让以及结体取势等。最后,用心研究字的意韵等。只有这样锻炼人的眼力心力,才能使碑帖中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正如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

那么,读帖的意义何在呢?在我看来,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正是这几个方面的意义,使它在人们的学书过程中占有了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是通过读帖较为深入与全面地来分析、研究、体会与掌握所读碑帖的法度规矩与神采气韵特征。

二是通过读帖来对比与研究所读碑帖与其他碑帖的异同。

三是通过读帖来探索书法艺术的总体规律,了解、理解书法艺术的各种具体的美学性质与艺术特色。

四是通过读帖来辅助自己的临帖与创作。

由此可见,读帖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读帖之后,就要进行临帖的学习了。

2. 临帖

临帖的方法主要可分为摹写、临写。

用薄而透明的纸蒙在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或称“影书”;将碑帖置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

那么究竟该如何临摹呢?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由此可见,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常用的摹写形式有以下四种。

① 仿影法 :把透明的纸蒙在碑帖上,照着字影描摹。

② 描红法 :在印有红色碑帖字的纸上描摹。

③ 填墨法 :也叫双勾填墨法,就是把透明的纸蒙在碑帖上,用硬笔沿字点画的外沿精确勾画,然后照空心字描摹。填墨法的好处是在勾勒过程中能加深对碑帖点画形态的认识。

④ 勾骨法 :就是把透明纸覆在碑帖上,用硬笔在字的点画中勾画出字的骨架,然后看着字帖沿骨架描摹。 摹写能帮助初学者较深入地理解字帖的结构、章法 , 但摹写容易得形似而神滞。摹写的不足可以用临写来补救。

常用的临写形式有以下三种,训练难度依次递进。

① 对临法:把碑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字帖与纸张的距离越近越好,临写的字要与碑帖上的字尽量一样大。

② 背临法:不看碑帖,凭记忆将临习过的字书写下来。

③ 意临法:临写范本时,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意临属于较高学习阶段采用的临帖方式,已经带有创作的成分。 总之,临帖是学书道路上的重要环节,伴随学书的始终,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临帖时一定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这三个“到”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① 眼到:要想临好帖必须要先能看到。正如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 要详察细审碑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尽量做到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

② 手到:当我们能用眼揣摩到碑帖特点时,就需要“手到”进行体现了。唐代孙过庭说, “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以“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

③ 心到: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这足以说明书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形式而已,它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前人传统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用心理解文化精神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学者,摹临是相辅相成,只摹不临,经常会在临写时不知如何下笔;只临不摹,则会在临写很长时间后还是写得与帖相差甚远,因此,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碑帖的用笔、结体和神韵。

临写动作的技巧(怎样临写事半功倍)(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