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和真微笑的区别(真正的假笑不是皮笑肉不笑)

“皮笑肉不笑”这句俗语,人们都太熟悉了。通常来说,能流传下来的说法和俗语,都颇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我曾经和一位老先生聊起他早年清贫时的一段心酸经历,他认真地告诉我:最委屈的时候,只觉得有一股股热流从眼眶后面向肚子里流淌,真可谓“眼泪往肚里流”。

不过,今天我想在此和大家讨论的,不是关于哭,而是关于笑。

假笑和真微笑的区别(真正的假笑不是皮笑肉不笑)(1)

眼泪往哪儿流这个问题,目前貌似还没有看到科学家们对此的研究,但关于什么样的笑容是发自内心,什么样的笑容是假情假意,不止一位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专业研究,总结出了辨别“伪装笑容”的关键技巧。

这个技巧的关键,就在人们的眼睛周围。

原来,“皮笑肉不笑”没有总结到位,“嘴笑眼不笑”才是正解。

我们可没有麻省理工那样“高精尖”的方法来测试真假笑容,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小技巧来分辨真笑假笑吗?

1.看眼神——真心微笑时,人们会因为愉悦而目光发亮、瞳孔放大;但“皮笑肉不笑”时,目光是暗淡的。

2.看时间——假笑维持的时间比较长,而若是一种表情持续超过5秒钟,就很有可能是假的。笑容来得过早或过晚,也是一个信号。就好像一个人捶打桌子后才露出愤怒的表情,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3.看肢体——人开心的时候,手一般是放松状态,当他紧张或不高兴时,则常常会双手握拳,甚至呼吸的频率和幅度,都能说明一个人的情绪。

欢乐的情绪在颧骨和眼周表达

在这个研究结论问世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表情能否表达真实情绪持怀疑态度。很多人认为,面部表情不能说明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在一些文化中,“笑”的表情本身就是“惊奇”“差异”甚至“难为情”的代名词,而不是高兴的意思。

人类学家维斯顿·拉伯里认为,笑容在不同文化中意义的差异正说明:人类的表情并非天生就富有普遍的含义,而是深深受到后天文化的塑造。

在实验心理学领域,人们也一度认为表情不能直接表达此人当下的情绪如何。1924年,心理学家兰迪斯的一个经典实验中,参与者要观察另一些人在某些情景下的表情。被观察者可能在听音乐、观看图片、闻刺鼻的氨水或接受电击,或者,杀死一只活老鼠……

虽然我们对上述行为的描述,用语言表达起来多种多样,但事实上,最后观察者很少能从做这些事的人们脸上准确判断出,被观察者到底在做什么?

有趣的是,观察者们判断为“笑”的表情,出现次数最多——也就是说,人们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出真实的“笑”和其他类似“笑”的表情,究竟有什么区别。

然而,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在翻阅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早在达尔文生活的那个年代(19世纪),就有法国解剖学家杜彻尼·博洛尼发现了藏在笑容背后的秘密。

杜彻尼1862年在一本题为《人体生理机制》的书中提出使用“电生理和放大的技术”,对“每一部分肌肉的细小变化和其带来的面部褶皱”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是:“欢悦的情绪表达在颧骨肌肉和眼周轮匝肌上,前者可以被有意识地控制,后者却只能被真实的快乐驱使。那些虚假的笑容无法引起后者的收缩。眼周的肌肉不会听我们的话,它们是情绪的真实传达者。”

艾克曼认为,杜彻尼提出的这种笑容——包含了面部颧骨肌肉和眼周肌肉的部分——才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微笑,并把它命名为“杜彻尼微笑”。

真实的笑容来去较慢,复杂和谐

接下来的几年,艾克曼致力于证明“杜彻尼微笑“真的与众不同。他认为,之前人们没有发现表情和情绪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忽视了“杜彻尼微笑”中关键的眼部肌肉。

1990年,艾克曼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上发表的实验里,让受试者观看悲剧和喜剧影片,并记录观看影片时受试者的面部表情。在观看喜剧片时,人们脸上的“杜彻尼微笑”明显增多,而其他类型的“笑”则很少在人们看喜剧时出现。受试者所报告的积极情绪也和“杜彻尼微笑”的频率密切相关。

真诚的笑容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快乐,但是,如何察言观色,分辨出真笑、假笑呢?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研发了一款软件,利用这款软件,可以判断出被测试者发出的笑容究竟是不是真诚的,准确率据说高达92%。

姑且不论这个实验究竟有多灵,更引人注意的是,该实验得出了又一个关于笑容的规律:真实的笑容通常来得要慢一些,甚至有反复的情况发生;而沮丧的笑容通常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此外,表面看起来差不多的笑容,假笑和真笑在肌肉的表现上也不同。

说眼轮匝肌收缩,很多人可能听不明白。换种说法,记住关键词“鱼尾纹”就好——真笑时我们嘴角上翘、眼睛眯起,会产生眼角的鱼尾纹。

虚假的笑容是下意识地收缩脸部肌肉,故意咧开嘴,虽然整张脸挤成一团,给人造成眼睛眯起来的假象。但其实,假笑时眼角是没有鱼尾纹的。

一个真正的微笑表情,要同时动用几十块表情肌,比如位于额部的额肌,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嘴周围的辐射状肌、环形肌等,这些表情肌由面部神经支配。此外,还有一些人,笑的时候,鼻子会皱起来。其实真心喜悦的微笑,脸部各部分肌肉协调运动,看起来很和谐。

假笑能变真吗笑着笑着也能开心

虽然“假”字看起来很虚伪,但无疑,生活中总有些“假笑”在所难免,且有用——比如照相。我们总是在镜头前咧嘴喊着“茄~子~”。这个词帮助我们制造出更上相的表情,虽然多半是假的。

尽管如此,这些“为了笑而笑”的行为,往往也能让人笑着笑着,就真的感觉更加愉快了。开心地“真笑”让大脑的愉快中枢兴奋;而努力地“假笑”,也会刺激大脑中与愉快感觉有关的相关区域。

其实,无论真笑假笑,只要投入地笑,对身心都有益。身体是通往情绪的桥梁,当我们因为笑而让它变得轻松、舒适时,它就会把这一切反馈给情绪。所以,笑本身是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发生变化,真的变得开心的。

所以,如果遇到心情低落的时候,不妨试试看,努力让嘴角上扬、眯起眼睛,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说不定你的心情真的因此会好一点。一点点也好。

不过,如果你的心情已经低落到了某个程度,那么问题就不是简单地依靠努力笑笑便可解决的了。

总是隐藏悲观的情绪,不去适当地抒发出来,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压力。甚至有专家提出,假装快乐可能会导致“微笑抑郁症”——患者为了维护自己乐观积极的形象,刻意掩饰难过的情绪,总是强颜欢笑。当他承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时,造成的“反弹”会很有杀伤力,甚至可能会导致情绪失调。

所以说到底,不管做什么,都是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综合/马里奥 编辑/小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