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四绝舌尖上的江湖(这是你不曾见识过的兴平武林江湖)
兴平市的版图看起来就是尚武精神的“武”字外轮廓,在我儿时,父亲在后院绑了沙袋供孩子练腿脚,我哥哥跟人学过一段时间红拳,他目标是成为一代大侠,而我也想学,但我是女孩,不让去。虽然我也想成为一位女侠。
在兴平,在我那个时代,很多孩子想成为武林中的强者,成为大侠中的大侠,行走江湖,除恶扬善,秉承正义。
我们当地管习武叫“学武”,即使现在,兴平人说“学武”就是习武,不是学跳舞,村子老汉常蹲一起谝的时候会说赵长军与李连杰比武的盛况,直到今天我坚信他们二人比武过。
西安出生的赵长军(左),是中国武术界唯一一个“十连冠”选手
1 兴平茂陵一带自古红拳盛行
很多兴平孩子学武都是从“红拳”开始。
红拳是中国民族武学的重要一脉,在咸阳民间深受喜爱。在咸阳,人们把红拳和农村过会、耍社火、唱秦腔融为一体,成为咸阳民间主要的健身娱乐形式。兴平是咸阳的一个县级市,民间娱乐自然也受咸阳影响极深。
红拳最早起源于周秦时期。《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说的是秦王打胜仗后开庆功宴,武士“击膊拊髀”以示庆贺。这与现在红拳演练套路中“放炮”“十大响”表现形式相同。
西汉时,汉武帝为消除各地豪侠的势力,下诏各地豪强富户迁徙咸阳茂陵。这些豪侠子弟“少好侠,尚气力”,击剑习马,爱好武艺,与当地武侠融合,丰富了红拳内容。至今兴平茂陵一带还是红拳盛行之地,陕西人称“拳窝子”。
唐代,红拳拳法称“唐手”
到了唐代,红拳拳法称“唐手”“角抵”。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兵部主持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组诗《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尚武之风。
红拳发展到鼎盛时期,咸阳境内高手辈出,近代主要有殷化行、李麟、鹞子高三、张汉鼎等。殷化行是康熙年间的名将,李麟被乾隆封赏赐匾,张汉鼎是咸阳市马庄街道客仕村人,门下弟子众多,1929年编著出版的《九山拳术诀要》一书。
“鹞子高三”高占魁
这鹞子高三原名高占魁,三原县马额中心高家堡村人,因排行为三亦称“鹞子高三”,为关中武林四杰之一。高三自幼习武,拜陕西耀州红拳名家郭崇志习练红拳,深得红拳技击精髓,只身遍游十余省传授红拳。
鹞子高三还被拍成了影视剧
咸阳两寺渡村被誉为“拳呱呱村”,这村在清代时有冯志学、冯峻、冯峨、冯宗均考中武举或武举甲科。1953年11月,两寺渡人冯建勋在天津举办的民间民族形式运动比赛及表演大会上夺魁后,专门到北京为中央领导表演,他表演的红拳子拳(猴拳)轰动全场。
2007年5月11日,红拳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红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红拳非遗保护高峰论坛和研讨会多次在咸阳召开。
2 月夜下提宝剑的大人与孩子
我不是习武之人,只是自小备受熏陶,耳听目染,心中有个自己虚拟的江湖。人在办公室,半颗心在武林,江湖总是传来各种消息。
比如各种“太极雷雷”与“马保国”,互联网有诸多武术视频记录,但是这些是热点,视频太短,不知道比武规则,只看到被打趴下的、或者倒下的都是传统武术从业者。然后似乎就可以有这样结论:太极、形意、红拳、八卦、通背等传统武术不行了,门派太多了,从业者素质太差了,所以在擂台上被打败了。
这使我忍不住回忆我儿时兴平武林的擂台,那是个真擂台。
陕西红拳下乡表演
每年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兴平西吴镇的西吴桥起会,叫“老赵会”,规模相当大。会搭台子唱大戏,有流动歌舞团演出,有各路人马来这个桥头跑江湖,即使古老的套圈游戏,也是正正经经规规矩矩有师傅有徒弟,师傅站着,徒弟就不能坐,师傅喝水,徒弟双手恭敬送上,师徒在西吴桥的老赵会上摆摊要先拜码头,拜完码头开始营生。
老赵会周期很长,我作为一个孩子,舍不得拿零钱买圈,只能看看,他们所有的行为对我来说都是很新鲜有趣,只有这些新鲜的事物才能喂饱我饥饿的灵魂。通过观察与聆听我收获了许多额外的信息,这些与我熟知的世界完全不同。
看乏了套圈,肚子饿了,家里给的逛会的零钱可以买一碟凉皮吃,再问凉皮摊隔壁要一碗炒熟豌豆做的糊汤,很好吃。这些差不多可以吃饱,差不多的意思是如果我还有钱的话还能吃,炸油饼、烧醪糟、炒凉粉这么些还没吃呢。
现在的兴平老赵会还像当年一样热闹
老赵会上搭的戏台,晚上才唱戏,唱的是一整出戏,不是折子戏,老赵会因为地位与规模相当有势,来唱戏的都是秦腔戏的“把式”、“角儿”。有天,爸妈先带我去拜访一个叔叔,我在人家里看电视入迷,爸妈把我放叔叔家看电视,他们自己去看戏了。
看完电视,我有些困了,想回去睡觉,这时戏没演完,我等不及爸妈接我,说要回去,叔叔说我送你回去,你等一下我,只见他从墙上摘下一口宝剑,提在手里,牵着我走在西吴桥的长街上。那天月亮挺亮,两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宝剑的红色穗子随着步伐摆动,很快我到了,我告诉叔叔我一个人不怕,你把门从外头锁上,我爸妈有钥匙,然后就困得睡了。
数年来,那个西吴桥的月夜,提宝剑的大人与孩子,记忆深刻。对那个孩子来说,那把宝剑开启了一个孩子对武林对江湖的无限想象。
3 老赵会的擂台一开打就是拳拳到肉
那戏台白天有时用来摆擂台,记得《水浒传》燕青泰安打擂的擂台边有两副对联。
台前对联
上联:打遍天下无敌手 下联:威震武林真英雄
台后对联
上联:拳打山东恶虎 下联:脚踏江南凶蛟
这样豪横的壮语才有摆擂台的样子,我现在不记得老赵会上的擂台上有什么豪横的对子,只记得我关注的擂台上的情节,擂台上有方桌两张太师椅,太师椅上端着两位长者,是坐镇的师傅或武林上有头脸的人物,他们是仲裁人与规矩的执行者,不参与打擂。
2016年兴平西吴镇腊八会红拳展演
打擂台有严格的仪式,我这样一个孩子,坐在戏台下,看着擂台礼仪与宣读擂台规矩几乎昏昏欲睡,盼着开打,因听的太多我记住了擂台的规矩,基本是禁止的条例:不许打脸,不许打下身,不许.......擂台上同辈与同辈较量,不能越级(这边的徒弟不能去挑战对方的师傅),门派武功不限,所以,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年轻小伙挑战年轻小伙,上擂台的人是签了生死状的,打死无论。
真正开打了,拳拳到肉,几乎不见招式与花架子,擂手也没有飞来飞去,场面有时比较血腥,那时的真实擂台给了我幼小心灵的暴击,原来中华武术不分门派在一起切磋,没有什么后来知道的“点到为止”,那时就是玩实战,输赢就看对方倒下没,除非仲裁人觉得有必要停止比赛。
在这样的擂台上,有人赢,站的久,守的住,成为擂主与冠军,有的人受伤,致残,因签了生死状,按合同办事绝不找对方麻烦。当然也有输不起耍赖,老赵会的擂台当时吸引了不同地方的拳师来。
数年后的我,看过WWE、看过拳击、散打、各类不同规格的比赛。看过电影泰国电影《寻佛》里感叹泰拳凶狠凌厉,也看到空手道,跆拳道全世界传播。但是都不及老赵会上的擂台精彩,只是传统武术在大众视野中以一种奇怪的姿态出现。
只是等我成年了,武术的世界变了。
有个叫徐皓峰的导演拍的片子挺有意思。《箭士柳白猿》柳白猿射出的不偏不倚的四箭,作为仲裁人,最终敌不过一声炮火;电影《师傅》里最终一战,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无特技、特效、舞蹈、吊威亚的真实武林基本就是瞬间秒杀,不同门派的武功武器都不同,用电影镜头一一诚实呈现。电影《一代宗师》宫二为父报仇选择“奉道”,一辈子就是一个人了,不但不能婚嫁,还不能传艺。这是武林中人特殊的誓约,不留财产、不留绝技、不留孩子。
《一代宗师》宫二
武术要言传身教,老师傅死了,拳种往往就没了,徐皓峰总是想说一个逝去的武林。“人亡艺绝,是中国武术的宿命”。
在记忆的江湖里,永远有个持剑夜行者。
很多人是黑夜梦里提剑的夜行者,白天是格子间打字的普通人。
作者:吃狂
(DY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